鄧順章
隨著新課標的出臺,如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構建高效課堂,成為學校關注的重要問題。學校把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學輔導模式作為研究專題,讓研究助力教師的專業成長。
1.制定好專題和課題,找到教師專業發展的突破口
學校把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學輔導模式作為研究專題,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讓教師制定好個人專題,通過小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我們調動每一位教師參與教研組建設的熱情,讓他們發揮自己特長,做到層層有專題。如校級專題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圍繞此專題研究,數學教研組制定了“導學案導學”和“還原教學法教學”小專題,在教研組的專題下讓每位教師制定個人專題。這樣,從上到下形成了學校有大專題、教研組有小專題、教師個人有專題的金字塔式的模式,使專題研究落實到每位教師身上,使小課題研究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2.積極開展教研組學習和研究,找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載體
抓好理論學習。新課標提倡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而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則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合理科學地設置教學活動。因此,如何組織課堂、設計有效活動無疑是教師必須認真學習的。學校為每位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如參加北京市骨干教師培訓班、新任教師培訓班,到浙江萬里國際學校學習如何利用導學案導學。此外,我們還邀請專家到校講座,提升教師們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
通過聽評課,抓好專題活動。公開課教學既是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應對能力等的展示,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基本素養的體現,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教研組要充分重視每一次公開課,認真組織好聽評課活動。
3.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和實踐,找到教師專業發展的落腳點
我們在學習的同時注重實踐,始終抓住課堂教學不放松。首先,更新觀念,努力創建學習型課堂。學校將授課時間由40分鐘改為30分鐘,目的是讓教師精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從而更好地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其次,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第三,要落實專題,分層練習,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練習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分層精心設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并獲得發展。
總之,通過參與學校的教學改革實踐,教師們提升了自身的理論水平,拓寬了視野,實現了專業化發展。
編輯 _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