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蘭
“如果主導者能夠采用精準有效的教學策略,再蹩腳的課程也會綻放出教育的燦爛光芒。”書中類似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讀來不會令人感到枯燥,反而嚼來津津有味。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站在中小學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夠說到教師的心坎上。假如你能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完這本書,那么,你會發現任何問題都是有據可循、有理可推、有樣可仿的。書中內容涵蓋教學內容分析和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要怎么解決、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上的訓練和指導等,書中還詳細介紹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
書中談到的一些觀點發人深省,給人以啟發,如“教育應該對學生的未來負責,要培養學生樂學、勤學、善學、博學、好思、巧用、求實和創新的品質”;又如,“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個從無形到有形再到無形的過程,沒有形的行為是最高境界的‘形”,等等。
讀完這本書,可以改變教師們對教育理論的認識。聽專家講座時,很多教師在專家講實例時會認真聽,而在講理論知識時就開始做其他事情,根本不想聽或不認真聽,因為他們認為教育理論知識對教學幫助不大,覺得那都是糊弄人的東西。講座時他們對教育理論部分不感興趣,平時就更不會去閱讀有關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了。
其實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他們不缺少實踐經驗,缺少的恰恰是教育理論知識,但因為錯誤的認識,導致很多教師暫時認識不到這一問題。很多教師在寫論文時,只是簡單地將事例堆積,不能用理論梳理出邏輯來,這樣很難將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教學事例就像樹的枝和葉,而理論知識才是樹的干,沒有樹干的枝和葉就是堆積得再好看,也經不起推敲。只有長在樹干上的枝和葉,才禁得起歲月的流逝;也只有這樣的樹才會有人喜歡、欣賞,才能體現它應有的價值,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最后,強烈推薦老師們閱讀這本書,它里面的內容都是中小學教師真正需要的東西,相信這本書可以撥開教育理論神秘的面紗,讓您愛上它。
編輯 _ 李剛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