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對促進學生和學校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路徑,這是學校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
新學校成立之初,由于骨干教師力量不足,各層次教研活動繁雜,教師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教師發展面臨困境。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選擇通過實施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校本研修立足學校實際,根據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提高教師的專業修養。兩年來,我們通過四個階段的推進,大大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第一階段:分析、診斷與明確。“兩分析”:對學生質量檢測進行細致分析,找出學生知識、能力的優劣勢,做相關教學因素的分析;全面聽課,通過教學觀察,分析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學生學業優劣之間的關聯。“兩診斷”:明確學生學科發展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或難題;明確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發展的問題。“一明確”:明確校本研修的主題。
第二階段:學習與計劃。認真研讀課標、學習教改文件,關注教改方向,明確學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根據研修主題制定研修計劃。
第三階段:實踐與反思。研究課、示范課要切合主題,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要上一節研究課;組長和骨干上示范課,專家進行專業的指導和點撥。研討要以“兩個基于”為方向,根據學科的具體要求進行。
第四階段:總結、交流。在一個研修周期結束后,教研組帶領教師進行總結,同時對下一步的研修計劃進行調整完善。學校開展交流活動,如優秀研修課例展示、教學論壇發言等。
校本研修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提升了團隊整體能力,讓青年教師得到了快速成長。同時,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改變,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實際獲得。例如,英語組將研修主題確定為“關注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習得,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組長帶頭開展研究。在研究課中,教師營造生活情境,大膽嘗試英語聽說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拓寬了知識面,如學生了解了人民幣與外幣的換算、斤與磅的換算、蔬菜水果的辨識等常識。
通過不斷的嘗試、反思、調整,教師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由原來單一的教師系統講授變為現在多樣化的師生互動。可以說,我們的主題研修已經促使教師重新思考教學過程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并主動探尋課堂教學的本質。
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動顯著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教師對教學模式的理論學習、對教學策略的掌握和運用尚不足等。
下一階段,我們將針對這些問題,制定具體的方案,借助各方優質資源,加大學習力度,完善學校校本研修制度,給教師提供更好的平臺,助力教師成長,加速學校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