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少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那么,怎樣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中落地生根呢?“經典誦讀+”課程的推進成為了我們的助力。
1.“經典誦讀+”課程的多元內容
“經典誦讀+”課程內容主要以語文學科的經典誦讀為主,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涉及學校諸多學科內容,所以為“經典誦讀+”課程提供了多元內容。
語文學科。以語文教材為誦讀的主體內容,再根據學生誦讀、理解、積累能力的不同,按照不同的年段,選擇不同的誦讀內容作為校本拓展部分,比如:一年級選擇唐詩,二年級選擇《小學國學經典教材 國學》6-8冊,三年級選擇《小學國學經典教材 國學》9-12冊。同時,在學校規定內容的基礎上,語文教師還推薦誦讀的內容,比如:一年級推薦了《三字經》《聲律啟蒙》等,二年級推薦了《成語故事》等,三年級推薦了《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
數學學科。在引導學生感知數學思想的同時,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在《圓的認識》中滲透“一中同長”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思想等。
書法學科。從毛筆的使用,到各種名碑字體的認識;小到筆畫的臨摹,大到胸有成竹的揮毫,授課過程中無不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濃濃韻味。在墨香中,學生被感染和熏陶。
2.“經典誦讀+”課程的多元形式
指導課。利用校本教材,教師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中優秀的傳統文化,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導讀課。通過精彩視頻片段、故事情節設置懸疑等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或通過片段賞析,體驗閱讀的樂趣,學習閱讀的方法。教師在導讀課上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課外的經典誦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交流課。經過一段時間的經典誦讀后,開展學生誦讀交流活動,如詩配畫、古詩誦讀、成語接龍競賽、排演課本劇、詩詞大會、讀后感等。
3.“經典誦讀+”課程的多元時間
為保證“經典誦讀+”課程的實施,學校安排每月兩課時的“經典誦讀+”課程時間。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一起走進古詩、走進國學經典、走進成語故事、走進四大名著。我們還安排了每天10分鐘晨讀和午間自讀、課前準備2分鐘等時間,鼓勵師生充分利用時間,使朗朗的讀書聲回蕩在校園中。
刊中刊編輯 _ 王雪莉 付江泓 于萍 汪倩 李剛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