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教育需要一種披堅執銳的勇氣與擔當,也需要一種靜待花開的澹定和耐心;需要一種共同的價值取向,也需要遠離喧豗和精雕細琢。兩年多時間,我和同事們相攜,在一條蜿蜒、趑趄的路上,一步步走向堅毅、踏實。
一、確定先進理念,健全管理制度。
2016年3月14日,我有了新角色——九臺區師范高中的校長。經過一個月時間的梳理與摸索,我和我的新團隊確定了 “厚德尚學、勵志篤學” 的校訓,“多元選擇、多維育才”的辦學思想和“邁小步,不停步,天天有進步”的教育教學策略。為保證各項工作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我們陸續制定了《教職工考勤制度》《專任教師、教輔人員量化考核方案》《教學業務檢查制度》《教職員工的年度考核制度》《高考、統考、教育教研獎勵方案》等一系列制度,為學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重視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在教育教學上,我們以課堂教學為質量管理的第一生命線,策劃了學校的品牌教學活動——“每師一課”,切實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與實驗高中全方位聯合,構建“教學聯盟”機制,實施“教考聯合”,逐步規范教師教學行為;開展教師“一幫一”結對子工程,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同學科教師集體聽、評課,融入新教師匯報課、優秀教師展示課、學科研討課,所有類型課均錄相備存;外出培訓及多次的“教學聯盟”參與教師,均在年級組做二級傳導,實現資源、經驗共享;每學期與實驗高中三次聯考,輪流出題,相互學習借鑒;跟蹤督導教師傳幫帶過程,每學期師徒分兩輪展示,捆綁評價;所有班主任競爭上崗,定期進行交流、培訓,每周量化評價。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面對教工工作熱情不高、科研氣氛不濃、針對教學對象的工作技巧欠佳等一系列實際問題,我提出“創平安和諧校園、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辦學目標,統一思想,鼓舞士氣,勇于任事、敢于擔當,把師范人雄渾、厚重的精神內核傳承下去,在諸多挑戰中,喚醒我們師范人原有的氣度和能量。
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開闊教師視野,學校創設一切機會讓教師外出學習,同時借助網絡等多種多渠道,進行省市新課程的通識、學科、教材等相關培訓,以此提升教師業務素質、拓寬教學思路,從而助力師范教育教學水平的整體進步。
三、注重德育培養,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在德育管理上,以“人本化、規范化、科學化”為管理原則,建立一支觀念新、能力強、素質高的班主任隊伍;樹立“會做人、會學習、會生活”的育人目標,加強規范學生行為的養成教育;實施“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推動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廣泛開展活動,在活動中開啟學生的心智,培養其創造性的學習品質、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行為品質。對學生進行常態式“三無檢查”,利用黨課、團課、班團會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重建鼓樂隊、國旗隊及各興趣小組,開展多項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文化建設是一個學校的靈魂。為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兩年來,學校把精細化管理與環境教育相結合,對校園進行了整體的設計。八角亭、黨建長廊、教學樓走廊、班級教室,隨處可見我們豐腴的文化內涵。校園內的每個字、每幅畫、每塊墻壁都成為陶冶情操、啟智育能的好教材。教師節期間,我們開展了“師德師風展示月”活動,所有優秀教師的表現都在一樓LED大屏幕中滾動播出,傳遞正能量的同時,也熏染著我們每一位師生。暑期,學校還開展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好文章的活動,并為教師準備了大量的書籍,以此培養教師優雅、精致、有情趣、有格調、有追求的人生品位。
四、加強硬件建設,提高后勤服務質量。
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與幫助下,我們加強了學校的硬件建設。新建的標準運動場、體育館、食堂已經投入使用。教學樓前小廣場完成了硬覆蓋。學校安裝了IP廣播系統和校園監控系統,25個教學班全部安裝了交互式一體機。今年11月2日,我們召開了有史以來最為空前的家長會,全程采用現場直播,超過一千五百名家長全方位見證了師范高中的巨大變化。可以說,硬件建設的有力輔助,使師范高中全面進入了高速的發展快車道。
在后勤管理上,我們努力提高后勤服務質量與水平,統籌兼顧,勤儉持家,精打細算,招之既來、有需必到,為師范發展保駕護航。
五、凝心聚力,砥礪前行,成果斐然。
我們每天朝六晚九,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份自信。在日復一日的摸爬滾打中,學校悄無聲息的發生著改變:家長里短的事少了、集體備課的氛圍濃了;事不關己的人少了、以校為家的人多了,常規的教育教學管理已實現良性循環。一個學期中,學生僅流失5人,這是對學校管理的最大認可。“培優補差”、“ 午讀”已形成教學管理常態化,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顯著提高,有三位教師獲得“一師一優課”部優、多名教師獲省市級嘉獎;在第十五屆全國優質課大賽中,我校有一名教師榮獲一等獎,并在大會現場展示,三名教師榮獲二等獎,成績可喜可賀。2017年5月中旬,學校還開展了創辦普通高中以來的第一個“教學開放日”,500多位家長目睹了師范的變化。對于管理者來說,雖然前進過程苦不堪言,但看到師范高中迅猛的發展,我們又陡增信心。
根據社會大環境、校情、學情,我們制訂了學校的“十三五”規劃,主題是:“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生存中謀發展,在發展中創特色”。為促進特色辦學,我們以成績為門檻,在高一、高二從有專業潛能的學生中嚴格選拔出音、體、美及播音主持特長生,進行集中訓練、專業培養,并研發出針對特長生的專用校本教材。在2017年高考中,專業生吳曉馨同學成功考入吉林大學,這是我校近五年高考的重大突破;在全部38名二本進線考生中,專業生占34人。學生們的良好表現,讓我們堅定了特色辦學的信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面對未來,我們又有了 “直面高考保提升,特色發展求生存,聯合辦學做保障”的新設想,為每一個孩子謀出口,讓所有學生均能升入專科以上學校,并且力爭三年內,學生總數達到二千人。
我將堅守這塊陣地,把勤奮、微笑、信任和激情帶給我的團隊,不問腳下,只問前方,在寧靜中守望,在平靜中精雕細琢,為構建和諧的校園,辦人民滿意學校而闊步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