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祥文
【摘 要】詩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詩歌具有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詩歌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假若從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算起,我國的詩歌已經有三千多年歷史了。詩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需要我們慢慢品讀。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育 詩歌鑒賞 能力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130
詩歌是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一部分知識。初中生在小學時期已經接觸過一些詩歌,對詩歌有稍許了解,但是進入初中時期,他們所要學習到的詩歌相對于小學時期來講,詩歌理解的難度會有所提升。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一、多閱讀,多積累,逐漸了解詩歌
初中時期,教材中要求學生學習的詩歌數量比較多,在初中學生升學考試中,詩歌所占的分值比例約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因此提高學生對詩歌的閱讀鑒賞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閱讀具有讓學生熟悉文章,提升語感,感知文章大意等作用。想要學生能夠對詩歌進行分析鑒賞,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閱讀詩歌。與一般的小說、散文、記敘文相比詩歌更加深奧難懂,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困難。下面我將講解詩歌的閱讀方法:
(一)聽讀法
顧名思義,就是將詩歌先讀一遍給學生聽,然后再讓學生閱讀。在備課時找到有關詩歌閱讀的音頻,在教學之前,將音頻播放給學生聽,學生聽過之后,再齊讀一次。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就可以對詩歌中的陌生字詞進行注音、勾畫,讀的時候就可以對其加深印象。聽讀法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常見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比較實用的教學方法。
(二)齊讀法
在課堂中要求學生齊讀詩歌,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初中教材中有很多詩歌都要求學生背誦,在每一次開始講課之前,要求學生通讀詩歌,回顧上一次講課的內容,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方便學生記憶。
(三)對照閱讀法
為學生找兩首詩對照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看出兩首詩之間所要描述的內容的差異,還可以品味兩首詩各自表達的情感的差異等等內容都可以通過對照感知出來。其實學生閱讀詩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生要根據適合自身的閱讀方法來進行詩歌的閱讀。閱讀過程中還要注意詩歌字詞段落之間的斷句,合理的斷句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詩歌的大意。學生要養成閱讀詩歌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字詞,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等等。長時間的閱讀,可以讓學生積累很多有關詩歌的知識,只有把詩歌閱讀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學生才能提高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二、把握詩歌情感,對詩歌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
詩歌是詩人情感的載體,詩人通過書寫詩歌,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詩歌中。因此,學生在對詩歌進行鑒賞的過程中就必須了解詩人所寄托的情感。我們想要學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就必須給學生講解詩人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詩人自身的遭遇等等,學生只有對詩人進行了解,才能更好地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初中教材中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由此寄》,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他贈與友人王昌齡的一首詩。當時李白聞聽王昌齡被貶官到龍標縣做縣令,當時的社會統治者腐敗無能,人才不能得到重用,李白寫此詩寄思念于明月表達了對朋友的懷念,以及自己與朋友境地相同,都懷才不遇的感慨。通過給學生講解這些歷史背景,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也就相對容易了。給學生講解有關詩歌的相關知識,教予他們詩歌鑒賞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體會詩人的情感,才能逐步提高他們的詩歌鑒賞能力。
三、把握詩歌鑒賞技巧,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對詩歌的鑒賞也是有技巧可尋的。初中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語文測試,在測試中學生想要拿到高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答題技巧想要拿到高分還是有可能的。數學題有解題的答題模板,語文詩歌鑒賞同樣也有相應的答題模板。詩歌鑒賞的常用術語有:描寫了什么景象,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方法、表現手法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這是很完整的一個詩歌鑒賞的答題模板,學生通過對詩歌的解讀,再加之適合的語言和答題模板,就可以將詩歌鑒賞這一部分的分數得到提高。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利用學生想象力,學生在對詩歌閱讀的同時,教他們對詩歌內容進行情景回放即:讓同學們站在詩人的角度,體會詩人的處境,對詩歌的內容進行情景再現,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教予學生詩歌鑒賞的方法和技巧,在不斷地授課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詩歌鑒賞能力。
四、鼓勵學生創作,提升對詩歌的理解
詩歌是被人創作出來的,任何人都擁有詩歌創作的能力。初中生已經對詩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教導學生對詩歌進行自主創作。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進行詩歌的創作,學生利用自己的思維和情感進行創作,學生在創作自己的詩歌過程中可以體會到以往的詩人創作文章時的心境,學生創作完之后,我們再對學生的詩歌進行修改,將他們所創作的詩歌在課堂進行展示,交流,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就可以了解到更多有關詩歌的知識。在不斷地進行詩歌的閱讀、理解、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詩歌的相關知識進行積累,這樣他們就可以學會如何更好地鑒賞詩歌,在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詩歌鑒賞能力就逐步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要培養初中學生詩歌鑒賞能力,就要把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多閱讀,多積累是我們在進行初中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做的事情。另外,教予學生相應的詩歌鑒賞技巧,是提高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分析能力。詩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對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學生學好詩歌是對自身文化水平的提升。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教予學生詩歌鑒賞的方法,不斷培養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曉燕.關注詩歌教學,呵護學生靈性——關于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的思考[J].教育藝術,2007,(11).
[2]陳國仁.為詩歌教學插上讀雙翅—初中古典詩歌教學初探[J].魅力中國,2009,(29).
[3]肖益瓊.初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教學有效性初探[J].知識窗(教師版),201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