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本歆

在《靈樞·五色》中提及:“以五色命臟,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青為肝、黑為腎。”五臟有病,在臉上常常可以見到其相應的病色。例如,青色可見于肝風,黃色多見于脾濕。因此,善于觀察臉上氣色的變化,將幫助我們“防患于未然”,隨時調整不良的生活習慣,及時發現疾病的兆頭。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心氣能推動血液的運行,而面部是血脈最為豐富的部位,所以,心臟的盛衰都可以從臉色中看出來。像部分有高血壓的老人會經常由于面部毛細血管擴張而顯得“紅光滿面”,看起來像是氣色好,實則是血壓不穩,需要引起注意。
常見不適:頭暈頭漲、口渴、心煩。
面色赤的養生要點:
1.多吃紅色、苦味的食物,如胡蘿卜、草莓、紅豆、西紅柿、苦瓜等,脾胃較差的老人在食用這些時應減少分量。
2.運動有助于強化心血管,堅持散步、八段錦等輕松的運動,有助于鍛煉心臟。
3.洗澡不要用太熱的水,熱水會給心臟帶來負擔。
4.如果是滿臉通紅,多是肝陽上亢,或有內熱,中醫方以天麻鉤藤飲平肝熄風,清熱活血。對于高血壓肝陽上亢的老人,如果只是顴骨部位發紅,則多有心臟方面的問題,需要到醫院及時檢查。
多數人面色發黃是因為脾胃氣虛,氣血不足。如果是晦暗的黃色,則多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后期,像胃炎、糖尿病、結核病等。
常見不適:厭食、消瘦、大便多、易腹脹。
面色黃的養生要點:
1.多吃黃色、甘味食物,如南瓜、紅薯、玉米、香蕉、山藥等。腸胃不好者,能夠通過細嚼慢咽改善腸胃功能,每次咀嚼多次才下咽。
2.如果有慢性疾病或慢性失血者,則宜靜養,等原發疾病治好后再運動。
3.原則是健脾祛濕。如慢性消耗性疾病,多用六君子湯以益氣健脾、燥濕化痰。若黃色長期不退,則可以通過茵陳蒿湯利濕退黃、泄熱。
中醫認為,面色蒼白屬于虛癥和寒癥。這類患者怕冷,體質差,容易得感冒、支氣管炎等病。若白色見于兩眉之間,必是肺臟有病。貧血、白血病患者及營養不良者,也可能出現此色。
常見不適:說話聲音輕微、易感冒、乏力、咳嗽。
面色白的養生要點:
1.多吃白色、辛味食物,如白蘿卜、大蒜、雪梨、洋蔥、生姜、白果等。
2.呼吸新鮮空氣,強化呼吸器官。
3.如果經常咳嗽并且有痰者,可以用養肺湯溫養肺胃。
肝能調節血液流量和全身氣機,肝好則氣血平和,面部血液運行充足,面色紅潤有光澤。如果面色發青,則是經脈阻滯,氣血不通之象。寒氣流于血脈,導致氣滯血瘀,面色會發青。經脈氣血不通,不通則身體會發痛。還有一種是肝不好,肝病導致血不養筋,也會導致面色發青。
常見不適:頭暈目眩、心煩、發冷。
面色青的養生要點:
1.多吃黃綠色、酸味的食物,如菠菜、芹菜、橄欖、橘子等。如果發冷則可以適當食用牛肉、羊肉(老人應適量)。此外,生姜也是不錯的選擇。
2.肝臟的恢復、血液的凈化都是在睡眠中進行的,所以養肝要在23點前入睡。
3.如果是發紺(面色紫青),則表示血液中缺氧,心肺功能差,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發黑的面色會讓人覺得像老了好幾歲。臉色發黑和腎關系比較密切,腎虛的病人較為多見。此外,一些重病的患者后期也多會面色偏黑,像尿毒癥等。
常見不適:泄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虛汗。
面色黑的養生要點:
1.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紫菜等。
2.平時要多散步以鍛煉下半身,避免長時間站立和久坐,讓腰腿血液保持流暢。
3.過冷是腎臟的大敵,老人一定要好好保暖,夏天空調房內可以適當添加外衣,避免過冷傷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