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冬子

1978年,一個時代開始。
改革開放風潮涌動,每個人都懷揣美好夢想,在新的時代開啟自己的奮斗人生。這一年,亢德芝出生在湖北棗陽。
40年風雨兼程,在她的人生辭典里,幾乎沒有困難和氣餒,有的只是奮進和追求。“別人做到的要做得更好,別人沒做到的要想方設法做到。”亢德芝說。
執尺為其規 為城市發展奉獻智慧
“我們是與改革開放共成長的一代人。記得上大學時看到的武漢,到處都是城中村、棚戶區、低矮的建筑,道路兩邊都是公共電話亭。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這曾經是體現一個城市建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仿佛一夜之間,手機迅速普及,電話亭早已退出城市的舞臺。如今的武漢,早已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都市,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亢德芝說。
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成了武漢這座城市的設計者、規劃者。2003年大學畢業踏上工作崗位時,亢德芝就告訴自己:“規劃工作關系著城市未來的發展,城市規劃容不得半點粗心與馬虎。”于是,“精益求精”成為她多年來的職業信條。
2008年,武漢市全面啟動城市設計編制工作。作為“珞瑜路沿線城市設計”項目負責人,亢德芝廣泛查閱資料,反復修改完善成果,探索可管控的城市設計編制方法,該成果作為當年城市設計范本進行推廣。為了避免“走彎路”,注重協調與細節、質量與效率相結合是她的“法寶”。在組織編制《武昌濱江商務區深化設計》的過程中,亢德芝走訪武昌區政府、地鐵集團、城投、公交集團等十幾家單位25次,僅實測調研區域車流就用了一周時間。
“她帶領的團隊已經成為武昌區城市建設的重要技術平臺,為武昌區城市建設科學規劃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武昌區城鄉統籌發展工作辦公室肖海說。
2014年初,武昌區政府與北大方正集團聯合收儲中北路項目,委托亢德芝對項目進行前期論證、整體規劃、規劃設計、交通評估等技術服務工作。亢德芝“固執較真”,反復琢磨方案,經過幾十次更改調整,最后敲定的方案與初稿“面目全非”。
特別是在“紅線”與“天際”的堅持上,亢德芝固執得沒有商量。按一般規范,北大方正項目退線15米就可以,但考慮到中北路是條快速路,強調界面整齊,如果退線15米,行車速度和人行視野、城市空間界面都不好,亢德芝堅持將退紅線增至25米,硬是為市民爭取到整整10米的活動空間。同時,她把握建筑“紅線”和城市空間建筑天際線,將項目模型帶入到中北路整體規劃模型,將項目建筑高度確定在180米以上。“項目與城市是個互融體,不能光看眼前建設,要看怎樣將項目融入到城市整體發展中,站在城市角度,追求精品、追求質量而不是純效益。”亢德芝說。
不留遺憾 追求城市公共空間建設高標準
40年春風化雨,40年跨越騰飛。近年來,亢德芝越來越感受到城市發展理念的變化。“以前追求的是城市的建設速度,現在則強調城市的生活品質。”她主持的東湖綠道項目,入選聯合國人居署“改善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示范項目”,被稱為世界級綠道。
從項目提出到綠道選線,從景觀設計到后期實施,她參與了東湖綠道建設的全過程。在綠道的整個規劃設計中,總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她都會想盡辦法克服。僅就規劃設計斷面的標準,就經過多達8次的修改與調整。
“是以生態自然為重,還是以滿足游客基本需求為首?是因地而異適當降低標準,還是始終追求高標準建設?”亢德芝多次問診專家,問診市民,問診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她一直以“不留遺憾”為原則,反復調整規劃設計,以求相對完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東湖綠道獲準入選聯合國人居署“改善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示范項目”后,2016年10月,在第三次聯合國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上,亢德芝代表東湖綠道設計團隊作主題演講,向世界推介東湖綠道。2016年12月28日,東湖綠道驚艷亮相,獲得廣大市民的廣泛稱贊。
“每次看到市民在東湖綠道漫步,那種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亢德芝說,“我們還在寸土寸金的武昌濱江商務區規劃120米寬的綠化廊道,并結合城市道路設計更多小而精致的街頭空間,要讓城市濱水區域有更多的視線廊道,而不是一眼看過去,密密麻麻全是建筑。”
關注社會民生 為城市發展建言獻策
亢德芝的另一個身份是九三學社社員。除本職工作外,她還擔任九三學社湖北省資源環境專委會副主任、九三學社武漢市委會委員、九三學社武漢市委會婦女工作委員會主任。
作為武漢市武昌區政協常委,亢德芝先后參與了完善綠道聯通、推進古城建設、海綿城市、四水共治、武昌城市軸線等方面的調研報告,并在政協大會上發言。她撰寫的《關于提升武漢中山公園景觀環境品質的建議》《關于武漢市全面打造“設計之都”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武漢市海綿城市相關規劃編制》《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生態小鎮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東湖綠心的有關建議》等建議,極大推進了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2018年1月29日,湖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了湖北省118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作為其中的一員,亢德芝肩負人民重托,走進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履行了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
亢德芝的提案是希望國家能夠批復成立武漢長江新區,推動國家級武漢長江新區的建設。在她看來,通過武漢長江新區建設,可以讓長江經濟帶整個脊梁骨“挺起來”。此外,她還對加強長江大保護積極建言獻策,并對鄉村振興問題給予高度關注。
“每個人都認真做好分內的事,精益求精,盡力把本職工作做到極致,就是對我們國家最大的負責。”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亢德芝,就是秉持這樣的信念,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