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和平
友善用腦課堂教學范式強調:課堂活動內容和活動規則是教師專業水平的具體體現,教師要將自己對學生的理解和對專業知識的把握,融匯在課堂活動與規則之中,使學生能夠在觀察體驗、探究交流和匯報展示中完成學習任務。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活動觀,結合友善用腦的教學范式,我在基地校進行了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設計、研究與實踐。
1.準確導入,使學生快速參與活動
導入是最基本的教學環節,是學生能否順利進入新課的關鍵。導入的作用可以分為激趣、鋪墊、引發思考等,因此,教師的導入活動設計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圍繞主題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鋪墊必要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引出要解決的問題。
引人入勝。北師大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話題是“節日”,其中的Lesson10主要介紹了Grace在北京過春節的情況。首先,我出示了一張慶祝春節的照片,學生馬上用英語說出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接著,我出示標題“Chinese New Year”,同時提出問題:“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is day?”學生們各抒己見。這種頭腦風暴能快速激活已知,引入主題。通過一系列相關的圖片、標題文字和問題串與閱讀材料建立起關聯,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與閱讀興趣。
有的放矢。每篇文章都會有一個或一些揭示主旨、概括內容或傳情達意的關鍵詞或關鍵句,而標題中的關鍵詞往往統領著全文的主題或思想。北師大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Lesson12的主題為“Problem Page”。在導入環節,我與學生進行了這樣的互動:“I feel a little nervous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meet you and give you an English class. I think this is my problem. What is your suggestion?”學生馬上就說:“Don't worry. You should relax.”接下來,我出示了一組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What do they feel”并推測“What are their problems”。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感受和問題,推測圖片中人物的經驗,同時與要閱讀的問題建立起關聯,在此基礎上學習新詞。之后,引導學生思考“How can we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并開始閱讀。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圍繞標題中的“problem”導入,使學生初步了解閱讀材料中的基本問題,降低問題難度,也使導入活動有的放矢,直指問題。
2.任務驅動,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
構建思維導圖。改變以往碎片化的控制性閱讀活動,提出整體閱讀任務,給出整塊時間,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并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提煉文章結構和表層信息,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如Lesson7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自主學習任務:“Read by yourself;List what Grace did in time order;How did Grace feel about Chinese New Year”。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構建出不同的框架,提取出關鍵信息,并將這些關鍵信息進行排列組合,繪制出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這種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靜心閱讀,讓閱讀活動不再流于形式。讀后讓學生進行框架的建構和信息的提取、整理,實現讀者和文本更多、更有效的互動。
設計語言實踐活動。在“Problem Page”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模仿每段語言,引導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鞏固新知。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了解生活和學習中大家都會遇到的問題。同時,通過學習如何委婉地提出建議,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設情境,使學生靈活運用語言
以表演的形式理解文本。《Chinese New Year》一課是向西方人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此,我設計了課本劇的活動任務,讓學生以小組表演的形式展示中國人過春節的情景。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你的美國朋友Lucy,想了解中國春節的情況,以抽簽的形式選擇一個關鍵詞,2人一組編一個對話,要用到完成時、過去式和一般現在時,然后按順序表演出來。學生通過自編對話,不斷內化語言,體會語言所表達的內涵,更深入了解了春節活動所體現的傳統文化,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
解決生活中的問題。“Problem Page”一課在輸出環節設計了幫助同伴解決問題的活動。首先,在課前羅列了常見的問題;然后,設計了四人一組的活動。一個人提出問題,其他三人分別給出建議,而且要使用所學的“if”和“unless”。學生在準備和展示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尋求幫助、如何提供幫助和建議。本節課將語言的學習與生活經驗有機結合起來,很好地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師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讓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使知識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從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