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
如何在教學中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是學習科學、友善用腦研究的一個方面?,F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認知與情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將情感教育運用于教學之中,可以激發課堂活力,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在數學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嘗試。
1.感受數學的魅力,以美激情
數學處處充滿了美的韻律——數學語言的簡練美、數學概念的關聯美、數學結構的嚴謹美、數形結合的形象美、數學思維的邏輯美、數學價值的應用美、數學學習中的創造美、解題方法多樣性的美……同時,數學作為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本身又蘊含著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學真理的功能。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結合“數的產生”“計量單位的產生”“‘+、-、×、÷符號的來歷”等教學主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講述數學史、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笑話等,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教師應在學生和數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呈現數學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持續、深厚的興趣與情感。
2.營造和諧的關系,以情育情
“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苯處煈脤捜莸男膽B對待學生的錯誤,把消極的或不正確的情感化為積極的、正確的情感,讓學生認識到“錯誤”是獲得更大進步的機會。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紙片折出二分之一,而一個學生卻折出了四分之一,這時,我并沒有否定他,而是引導他嘗試在四分之一的基礎上得到二分之一。在學生得出“只要分子是分母的一半,那么這樣的分數都和二分之一一樣大”的規律后,我讓學生想想這個規律是怎樣得到的,此時,全班同學都恍然大悟,對剛才出錯的學生投以感謝的目光。而剛才出錯的學生也如釋重負,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3.體驗探索的樂趣,知情交融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讓學生積累積極的情感體驗,達到以情促知、以知促情、情知交融的目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故事、游戲、競賽等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經歷探索與發現的過程,激發求知欲,啟迪思維,感受數學的生命力。
例如,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小小設計師”的任務:設計自己理想中的家,用學到的知識計算廚房、衛生間、臥室、書房的面積;如果在客廳、餐廳屋頂的四周裝上裝飾條,需要多少米。這個任務跟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紛紛投入到探索的過程中。這樣既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把抽象的數學形象化,又能讓學生獲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體驗。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中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通過科學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中習得知識,掌握規律,提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