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多坤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當前PPP項目風險控制的概念和意義,隨后指出PPP項目風險控制難點,主要表現為融資風險、投資風險、擔保體系、風險管理、收益問題等。同時還就如何加強PPP項目風險控制提出相應策略,主要包括創新融資模式,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完善擔保體系,注重項目風險管理,吸引融資并加強管理等內容。結論證實,加強PPP項目風險控制,不僅能防范不必要損失出現,還有利于提升項目投資收益,促進項目工程建設效益提升。
【關鍵詞】PPP項目;風險控制;控制策略
PPP項目經營模式發源于20世紀九十年代逐漸,發展至今已形成了一種具有一定完備條件的融資模式。由于該模式建立于政府財政的調配對社會基礎建設資金需求不能完全供給的條件下,此時PPP模式可有有效發揮其吸取大量的社會閑散資金的優勢,從而有助于彌補國家基礎工程建設中的資金缺口。盡管這種公私合營的融資模式幫助政府相關部門解決了不少的問題,不過其中也蘊含著不少的風險,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成為了當前研究的重點。
一、PPP模式的概述
1.PPP模式具體概念
PPP模式又稱為公私合營,主要在大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當前的市政交通軌道建設方面。在此模式之下,政府給與私人企業長期經營和盈利的權利,但是私人企業和政府在合作過程中需要承擔的義務包括你建設相關基礎設施、管理基礎設施并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等。政府相關的機構通過合適的招標流程吸引符合條件的投標單位前來競標。
2.工程項目應用PPP模式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轉換政府職能。在基礎項目工程中采用PPP模式,有利于轉換政府的職能,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從而使得政府能夠從繁重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從社會基礎設施的提供者變成一個監管的角色。從而在保證公共項目建設質量的情況下,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其次,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利用社會資本方提供的服務能力和資產能為政府提供更多的技能和資金的支持,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實現投資資本制的改革。并且PPP模式,還能推動項目設計、施工、管理等各個方面的革新,提高辦事的效率,傳播最佳的管理理念和經驗。最后,消除費用超支。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方在最初的階段共同參與項目的融資、設施、識別以及可行性的研究,確保項目在經濟和技術的可行性,縮短工作的周期,從而降低項目的費用。PPP模式只有當項目完成并獲得政府的批準后,社會資本方才能獲得收益。因此,PPP模式能夠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降低項目工程的造價,同時還能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減少社會資本方的投資風險。通過調查和研究表明,PPP模式能為政府有效節約1/6的費用,并且還能夠確保工程項目如期完成。
二、當前PPP項目風險控制的難點
1.融資風險控制
PPP項目資金投入多,項目建設周期長且風險大。由于項目投入的資金數量大,融資存在一定困難,單靠政府投資或企業出資難以滿足項目建設需要。為彌補這些不足,需要采用融資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困難。但由于項目資金數額巨大,增加融資困難,資金投入風險也較大。為破解這些困難,實際運行中主要由城市銀行融資,幫助解決項目運行中面臨的困難。但城市銀行融資能力有限,單一由城市銀行融資,會給PPP項目運行帶來較大風險。
2.投資風險控制
當前PPP項目普遍存在投資風險問題,而投資的風險不僅降低資金使用效益,還可能導致資金浪費現象發生,對整個項目工程建設和運行也帶來不利影響。調查顯示,投資風險在PPP項目中比較普遍,部分項目在投資執行前,忽視詳細全面開展實地調查和論證,而是不顧實際直接進行投資。進而加大項目風險,導致不必要損失出現。
3.擔保體系問題
PPP項目運行和發展中,牽涉到政府部門與企業。為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提高項目建設效益,構建完善的擔保體系是必要的。例如,政府部門為PPP項目參與者,但不具備法人代表功能。再加上資金投入量大,容易導致融資體系不完善,部分PPP項目甚至沒有擔保責任人。最終造成融資機構承擔較大風險,對PPP項目有效運行和作用充分發揮也帶來不利影響。
4.風險管理問題
PPP項目運行和發展中,政府全過程參與管理和經營。但政府部門在PPP項目風險管理方面缺乏足夠經驗,再加上相應的項目風險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員數量不足,未能詳細和全面掌握PPP項目運行基本情況。最終制約風險管理水平提升,甚至導致資產流失、資金浪費等問題發生,難以提高PPP項目綜合效益。
5.收益問題
PPP項目要想有效運行和發揮作用,也需要考慮收益問題,采取相應措施提高項目效益。然而PPP項目投資數額大,主要通過融資方式籌集資金,企業承擔主要的資金壓力。再加上相關規定不健全,市場不可預見的因素多,制約PPP項目發展和效益提升。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PPP項目收益,促進項目運行效益提升,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三、PPP項目風險控制的策略
1.創新融資模式,控制融資風險
新常態下,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與發展,大大提高金融行業服務效率,對PPP項目融資和項目運行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必要創新融資模式,推動資金來源渠道多樣化,為PPP項目發展和效益提升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除發揮城市銀行在融資方面的作用外,還要吸納企業資本、私人資本等,注重發揮互聯網金融的作用,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與多樣化,降低融資風險,為PPP項目運行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2.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提高投資收益
為確保PPP項目有效運行和發揮作用,實現對風險有效控制,讓項目取得更好收益,應該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提升項目成功率,讓項目取得更高收益。合作過程中,政府與企業要增進相互了解,選擇合適的合作方,注重雙向選擇,相互形成合力,實現對資金的最佳利用,有效防控風險,促進PPP項目效益提升。
3.完善擔保體系,重視信貸風險防范
商業銀行要客觀分析目標客戶,創新新常態下PPP項目的抵押擔保方式,有效防范風險。提升金融服務、預算服務和咨詢服務質量,提高結算速度,創新結算方式。增進與企業和政府的溝通和協調,協助改善企業信用形象,加強貸款和信用審核,有效防控信貸風險,讓PPP項目更好運行并發揮作用。
4.注重項目風險管理,防止出現不必要損失
項目實施之前,政府和企業都要加強PPP項目基本情況調查,詳細了解項目具體情況。對可能出現的風險要及時開展分析和研究,有針對性地采取預控措施。政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監督管理,健全監督管理制度與相關措施,重視對PPP項目的管理,及時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發生。
5.吸引融資并加強管理,提高投資收益
PPP項目實施過程中,融資方與金融機構應研究并確定信用擔保體系,構筑良好的資金供應鏈,維護雙方權益。此外,為降低風險,實際融資過程中有必要拓寬融資渠道,順應新常態和新要求,發揮P2P平臺等的作用,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此外還要加強管理,重視PPP項目風險管控,實現對風險的提前預防和控制,讓項目取得更好收益。
四、結束語
綜上分析,大年PPP模式的項目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開發與利用中不斷發掘其本身的優勢和價值。同時,基于PPP模式仍存在相當的風險,因此要在今后的建設項目中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風險防范和控制,從而為促進我國工程建設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左天超.新常態下PPP項目風險控制難點及對策[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