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男
【摘 要】在具有我國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發展過程中,現代行政法治進行了創建。在現代行政法治中,對于審理體制以及舉證責任和國家賠償范圍以及規則原則等進行了著重的介紹以及規定,具有突出特色。為了能夠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使行政法制工作更加適合經濟發展需要,對現行的實體行政中幾項重要行政行為制定了單項的小法典,例如行政處罰法,強制法,許可法。其中行政許可法乃是我國獨有的一種行政法行政處罰法以及強制法,對于體制以及設定權規定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同西方國家有很大不同,有許多是我國的首創。所以在本文中,筆者將對我國行政法發展過程中的創新之路進行介紹。
【關鍵詞】中國特色;行政法治;建設之路;創新發展
一、前言
為了能夠使社會主義法治工作變得更加民主制度化以及法律化,因此行政法制建設工作需要具有極強的穩定性以及連續性和權威,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后行政法制建設工作被提上日程,并且根據時代以及形勢的特點和發展需要,不斷對其進行改進和創新,使其更加適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需要。
二、中國行政發展創新的基礎及規律
我國行政法制建設工作的發展,可以從建國后開始說起。在建國后到50年代中期之前,我國法治建設工作僅僅是根據現行的相關需要,建立了一些行政組織法以及社會管理法之后處于停滯的狀態,直到改革開放之后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家領導人明確指出,為了能夠使人民民主得到保障,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工作,使民主制度化以及法律化變得更加具有穩定性以及連續性和權威性,在執法過程中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所以從那時起,立法工作就已經成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務委員工作中的重要日程,同樣的要求檢察機關以及司法機關在進行工作時要保證獨立性,并且忠實于法律和制度以及人民利益,以事實真相為依據進行工作的開展,在法律面前要遵守人人平等的原則,不允許任何人逃脫于法律之上。因此可以說我國現代行政法制建設工作的開端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了我國行政法制建設的新進程。
行政法制建設工作方向,首先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形勢以及時代發展特點和要求來進行確定。在改革開放后,我國建立了現代化的生產力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行政法制工作需要與其相適應。掌握這一規律之后,經濟社會與法治才能夠共同快速進步。其次,法制建設工作需要根據國情進行推進。如果法制建設工作脫離實際國情,就可能產生水土不服的現象,因為我國國情的特殊性以及經濟發展的跨越,促使行政法治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道路。在當代,我們現行的現代法制建設是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所指明的方向進行創新的。
三、中國行政法發展的創新之路
(一)行政訴訟及救濟的創新
我國行政法制建設工作需要從訴訟制度建立開始。在1989年,我國頒布發行了行政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對行政訴訟制度建立提供了一個窗口,并且在行政訴訟法中相關規定我們可以發現,將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和為依法通過這種方式,對那些沒有制定行政訴訟法所產生的行政訴訟制度空缺進行填補。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屬于單獨出來的,這種做法也是大陸法系國家所共有的一種做法,但是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具有獨特的特點以及優點。首先普通法院內單設行政庭,這種做法和許多大陸法系以及英美法系都有很多的不同。這種做法使得司法的共同性統一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證,并且行政所擁有的特殊性又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在世界各國中都是首例,后來被其他國家所效仿。其次則是舉證責任的規定。在法庭上,被告對于所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擁有舉證責任,需要根據具體的行政行為證據以及相關規范性文件,對其所做出的行政行為進行舉證,這一點也是其他國家行政訴訟法中所沒有的,所起到的目的是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最后,則是我國國家賠償法所推行的違法歸責原則。在由國家工作人員所做出的行為對公民權利產生損害的相關案件當中,一旦確定行為違法,那么國家就應該承擔起賠償責任。
(二)行政實體與程序法典化創新
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跨越式發展,所以在進行行政法制創新建設時,也需要與經濟發展同步,因此創新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首先,建立擁有共同性規范某一行為制度時,不能夠讓各種法自行對其進行規定,然后隨著時代的發展來對其進行逐漸的完善,例如行政許可法。必須要事先制定好行政許可法,然后從總體層面上來對行政許可制度進行規范,再細化行政許可法中的各行政許可制度。
其次,擁有共同行政行為的,可以進行單獨立法。在秩序行政過程中,雖然行政法的實體制度非常的復雜,但是在某些行政行為上,例如行政處罰行為有許多秩序法中,都需要進行規定和應用,所以擁有極強的共同性,可以進行單獨立法,在秩序行政中將這些單獨立法的項目作為基本支柱。這是一種變通的做法,實體行政中幾項重要行政行為制定為單向的小法典,通過這樣的方式,使法治建設能夠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以及特殊國情需要。共同行政行為常見的有四種,分別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以及行政收費。前三者可以稱為行政三法,這三部法律在我國行政立法以及執法過程中被普遍使用,而且因為單獨立法,所以在實踐過程中非常的統一,非常規范。
最后,在進行立法理論以及實踐準備之前,要做好實體規定以及程序規定。行政程序法能夠對秩序行政進行全面規范,在對其進行立法理論以及實踐工作之前,需要在行政處罰強制許可以及收費立法工作中進行實體規定,也進行程序規定,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共同行政行為,該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提供可靠以及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三)行政三法的創新
在行政處罰法頒布之前,我國進行行政處罰時非常混亂,各級國家機關以及鄉政府都能夠進行隨意規定對于相應的行政違法行為,處罰行為以及程序混亂,沒有任何程序規定。所以制定了行政處罰法,在行政處罰法中規定處罰種類,處罰設定權,處罰決定程序以及處罰決定執行。其中具有特色的是在行政處罰法第16條中,對于集中行政處罰權規定中指出,經過批準后,一個行政機關能夠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
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國情不同,所以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需要制定規范行政許可制度,不能夠依靠一條一條的許可制度來執法。在行政許可法中規定了許可的相關種類以及設定權和許可程序。在許可設定權中規定了,相關的部委規章不能夠進行許可的設定,避免出現計量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情況。在許可程序中,在各地建立行政大廳,將相關許可事項集中在行政大廳中進行解決,簡化行政審批辦理許可的手續。
我國的行政強制法于2011年頒布發行,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行政強制法分為行政強制執行以及行政強制措施兩部分。單獨就行政強制執行來講,我國的體制在世界上屬于獨一無二。我國行政強制執行是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行政決定,然后如果公民不履行行為,則由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進行強制執行,強制執行的決定權在人民法院。
三、結束語
我國行政法制建設工作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就進入高速期,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已經逐漸成型,并且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尚在進行完善,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幫助。
【參考文獻】
[1]論中國行政法與外國行政法的銜接,關保英,社會科學戰線,2006.6 .
[2]外國行政法特點的比較研究,田國華,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8.2 .
[3]胡建淼.比較行政法―――20國行政法評述[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