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添金
【摘 要】我國社會正處于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在經歷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改革開放進程以后,已經在實踐中逐步確定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了能夠使得各項法律都能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影響下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就必須結合時代的發展來對其進行創新。尤其是對于民商法這種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核心要素來說,通過科學技術手段來加強對其建設和創新性的改革已經成為了一件尤為重要的事情。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民商法;建設與創新;法律效力
一、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在不斷的完善,為了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人民群眾,必須要加強對于市場經濟體制下對民商法建設和創新的分析。一方面是為了不斷提升我國民商法的法律效力,促進法律建設和時代的發展能夠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對民商法在時代化的潮流背景下進行改革創新,也能夠加強民商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和價值,促進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
二、研究市場經濟下的民商法建設與創新分析的關鍵意義
為了使得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被有效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我國對于經濟政策和法律體系的宏觀調控,相關的法律部門設置了民商法來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控,對人們群眾的消費利益的經濟利益做出了一定的保障。所謂的民商法,從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來是民法和商法的結合體,設置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有效地進行市場經濟的引導。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對市場經濟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其走上一條正確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使得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各種商業行為變得合理化、科學化。本文對市場經濟下的民商法建設與創新分析從市場經濟與民商法之間的關系論證起,并進一步得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民商法的建設方式,后面結合著時代的發展過程闡述了市場經濟下民商法的創新途徑。這樣的研究方式就是為了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民商法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
三、市場經濟和民商法之間的關系分析
所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都是以法律為基礎保障的,就現階段的發展趨勢和實際情況來說,市場經濟中有很多的行為都是需要在民商法的宏觀調控下進行完成的。就我國最早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說,主要是將經濟法作為基礎的內容,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衍生出了民商法,而且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使得民商法成為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運行過程中的基礎和核心,這樣的發展趨勢才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和必然過程。我國原本是一個封建國家,在經歷了長期的對外戰爭和內戰以后,成為了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國家,并實行了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從宏觀層面上來說,是對國家經濟的調控,從微觀上來說,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自由調控和調整。總的來說,民商法的具體作用就是保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范化運行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自由地作用于國家宏觀調控和微觀自主調控的整個過程。民商法的出現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使得所有的市場經濟行為都必須要在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基礎上來進行合理合法的競爭和發展,這樣不僅僅是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各種活動能夠順利進行的保障,而且也是建設合理競爭市場的一種行政行為、經濟行為基礎。以下將從民法與市場經濟、商法與市場經濟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研究入手來分析其相應的具體作用。
四、市場經濟下的民商法建設
(一)改變傳統的法制觀念,加強民商法的立法建設
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進程中,雖然在立法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相應的效果,但是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看立法的相關手段和措施,卻發現我國的立法從整體上來首呈現出一派“滯后”的發展局面。對于民商法來說,為了使其能夠獲得建設并且有效作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改變原有的立法指導思想,必須要有效強調“法是經驗的總結”這一發展思想;第二步是要重視起對法律本身所具備“引導”功能;第三步則是要形成“先實踐,后立法”、“先改革,后立法”的模式。第四步是要加強對立法原則的改善的調控,在吸取國外立法方面的優勢之后,必須要在制定法律的過程中有效地強調“宜細不宜粗”的發展理念,防止傳統立法原則“宜粗不宜細”帶來的很多隨意性、障礙性和缺陷等。第五步是對于民商法的建設來說,還需要保持穩定的社會秩序才能夠加強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這也說明只有在穩定的社會秩序建設過程中,才能夠使得“人人平等”的局面出現并得以發展。
(二)建設科學的法律體系,有效完善經濟司法的程序步驟
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來說,適應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并不是將很多簡單的法律法規體系糅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無體系、無協調是體制,而是應該根據實際的需求、科學的技術、先進的預測手段等,使得民商法的建設能夠成龍配套、協調一致。只有結合實際的需求來建設新型的民商法法律體系,將經濟司法的程序步驟進行有效地完善,還能夠積極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常見的有建設多元、多渠道起草法案的機制,改進立法工作的手段和技術等,來不斷提高審判人員的業務水平,提高審判質量。
五、市場經濟下的民商法創新
(一)互聯網的應用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互聯網已經逐漸滲透進入到了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來說,互聯網的發展有效的擴大了民商事權力體系的控制范圍,而且也不斷擴大了法律調整對象的范圍。互聯網本身具備的一些技術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實際民商法應用過程中的代理制度功能。代理功能指的是假借別人之手來實現自己的設立變更或終止民商事權利義務關系之目的,只有通過計算機互聯網的普及來將自動化的裝置應用于民商法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才能夠實現科學化的改革創新。
(二)公平公正的法律效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是一個長期處于動態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對于不同階段的經濟建設來說必須要進行不同法律體系的規范作用落實,才能夠積極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那么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在保證民商法落實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才能夠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民商法進行安全高效的創新步驟落實,使得我國的市場經濟行為得到基本的保障。第二步則是要擴大民商法的內涵和基本的建設原則,保證其在改革創新的過程中遵循著自治、平等以及相關的效益原則,才能夠使得安全和效益成為高科技時代民商法的基本原則,促進了民商法的完善。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過程中,法律起到了相當重要的關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法律是整個經濟體制運行的重要保障。這些法律中尤其以民商法最為重要。因此,我們必須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民商法建設和改革創新,才能夠提升民商法的質量,并且在實際的發展和應用過程中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也更好地讓市場經濟在民商法的規范下合理有序地進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宇帆.市場經濟下的民商法建設與創新分析[J/OL].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10):248
[2]何翠萍.探討市場經濟背景下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J].納稅,2018,12(26):200.
[3]程旭.市場經濟下的民商法建設與創新探討[J].特區經濟,2005(02):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