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 要】為了幫助犯罪之人重新回歸社會,政府通過社區矯正來緩解監獄的壓力和促使犯罪之人得到矯正。社區矯正體現了人性化的行刑措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有利于社會環境的安定,社區矯正可以融合和諧的社會氛圍。社區矯正法律制度雖然是一種非監禁刑執行方式。雖然實踐多年,但在矯正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存在,本文就如何完善社區矯正法律制度來討論一下。
【關鍵詞】社區矯正;法律制度;問題;對策
社區矯正是犯罪人不用去監獄,而是將罪犯人放置在社區內,通過各方力量幫助犯罪人矯正心理和不良行為,它是非監禁刑的一種行刑方式,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社區矯正動用社會各種資源、整合各種力量監管罪犯幫助罪犯認識罪行有悔改表現、不再去做危害社會的事情。
一、我國社區矯正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刑罰矯正制度的認知落后
在人們的思想中,總認為犯罪了就應該在銅墻鐵壁的高墻內,就應該被關進監獄,接受勞動改造和再教育,只有讓罪犯得到懲罰,對罪犯的懲罰就應該以監禁為主,這樣才能顯示法律的威嚴。如果一個人犯法了不被關進監獄而是放置在社區矯正,反而人們會不理解。所以在現實中非監禁刑的使用率很低。而目前大量使用社區矯正的國家有加拿大、美國、日本、法國等,這說明社區矯正制度已經被各國普遍使用。據統計,我國緩刑假釋的比例占服刑人員比例還是很小,像社區矯正的非監禁刑還是極少在現實生活中被使用。現在,不管是在立法上還是實踐中,我們主要還是使用監禁刑的刑罰制度。
(二)社區矯正的主體不明確
我國的《刑事訴訟法》第258條規定,對被判處管制的罪犯、宣告緩刑的罪犯、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應該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幫助矯正。而《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三條第1款規定司法行政機關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負責指導管理,可見,司法行政機關才是社區矯正的主體[1]。而現實中往往公安機關因為人員不夠,事情繁忙,沒有時間顧及,很難抽出警員來對非監禁性服刑人員進行教育矯正和跟蹤管理,而有明確主體的司法機構因為不是公安機關,沒有合乎法律規定的執行刑罰資格,只能對他們進行幫教安置,在沒有法律授權的情況下無法做到對非監禁性服刑人員的監管矯正,有點心有力而力不足鞭長莫及之感,不是不想管而是想管管不了,所以導致非監禁性服刑人員出現兩不管的現象。兩頭不落靠使得非監禁性服刑人員得不到好的改造,反而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司法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互不隸屬,公安機構不會按照司法行政機構來監管矯正,司法行政機構也不可能按照公安機關的要求來來監管矯正罪犯。這種主體不明造成監管矯正工作脫節,所以說社區矯正法律制度還需要完善。
(三)缺少專職化的社區矯正人員
社會矯正除了對罪犯進行監督,保護社區公眾,還有就是對罪犯進行矯治并為他們提供幫助,對他們噓寒問暖、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讓他們融合到社區。社區矯正人員幫助服刑人員改變觀念、調整心態引導他們走上正道。社區矯正人員如果沒有經過專門學習、培訓取得職業資格,很難保證對犯罪分子的矯正有成效。西方國家有一套正規的社區矯正制度,社區矯正工作有序、有制有法。而我國由于人們對社區矯正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法律又相對滯后、沒有完善的制度來制約,我國的社區矯正需要不斷開展、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二、我國社區矯正法律制度在逐步發展和完善中
(一)建立社區矯正機構
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目前需要努力改進解決自身存在問題,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就需要專門建立社區矯正機構。司法行政機構作為社區矯正的主體,要設立社區矯正工作管理的專門機構,再設立分機構。司法行政機構負責對5種對象進行社區矯正,分別是緩刑、暫予監外執行、假釋、剝奪政治權利、管制[2]。社區矯正要根據我國的國情,目前結合國情可以組織實施成立由市司法局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然后讓公檢法充分發揮各部門的工作職能。對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由公安機關來實施,公安機關有權及時依法處理對重新違法犯罪的矯正,公安機構可以對違反規定脫離監控范圍的矯正人員實行抓捕。加大對非監禁刑的適用力度由人民法院來依法執行,人民法院還應規范假釋的犯罪人和監外執行人員;人民檢察院加強執法監督,完善監督程序,行使法律監督職能,人民法院在監督中發現社區矯正工作中有違背法律政策規定的,要及時指正并阻止其行為的發生。
(二)加強監管規范工作手段
需要加強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素質。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是實施監管的第一線,他們的素質必須得到切實保證,因為他們代表著國家實施刑罰。社區矯正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審判、檢察工作經驗,所以要在公安司法行政人員中挑選一部分人員去社區做矯正工作。在制定社區矯正工作者手冊中要全面具體地規范落實社區矯正人員的獎懲、晉升措施,這樣才有利于優化社區矯正人員團隊,完善社區矯正。要大力加強儲備社區矯正的后備人才,可以宣傳動員組織法學、社會工作專業的人才加入到社區矯正工作中來。也可以把社區矯正專業加進到我國法學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
(三)落實監察監督保障
刑罰的執行方式應該具備的功能就是在刑罰執行的過程中獲刑者不再犯新罪,而不再犯新罪是社區矯正改造罪犯、預防犯罪的最終目的,我們的愿望是,通過實施刑罰,教育改造罪犯讓罪犯得到新生獲得早日回歸社會,融入到正常的社會中。監獄的管理是封閉式的,它讓服刑人員與社會隔離,高度監獄化的行為方式,使得很多服刑人員回歸社會時喪失了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事實證明,很多刑滿釋放人員出獄后,重新回到社會,常常不知所措,根本就無法適應當前的社會,感覺眼前是一片茫然,二次犯罪的幾率很高,所以為了防止出獄人員重新犯罪,為了保障社會公共安全。采用社區矯正就是不讓犯罪人員脫離社會,社區矯正比監獄監管更有利于罪犯分子的改造和獲得最終回歸社會不再二次犯罪。
三、完善社區矯正制度對我國刑罰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律法規的有效強制力
我國行刑社會化的發展趨向于社區矯正,而社區矯正對罪犯的改造是有利的。在完善社區矯正監督中需要規范一些文件,逐步使監督程序完善,監督方式規范,我們要把彈性監督條款修改為剛性規范。修訂的刑事執行法律規范,要有力保證公正執行和高效率是統一的,還要不同執行機關能相互協調關系。保證在檢察監督中檢察建議和糾正違法通知書具有法律強制力。既然權力是一種權威也是一種讓人服從的力量,所以權力需要有強制力來保駕護航,所以要對監督權做好具體的行駛規定,對抗拒不肯接受檢察機關監督的行為明確提出如何用法律來制裁,這樣監督權才有實權才能顯示其作用才能看得見效果,檢察機關的監督就會落到實處。在處理司法事務時,相關部門就不敢對檢察機關的檢察建議和糾正違法通知書采取拖延或不理睬的態度,監察機構就會有威嚴。完善社區矯正制度對我國刑罰執行制度具有深遠意義,雖然我國社區矯正制度還不完善,但是只要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后,社區矯正制度有了依據,完善社區矯正制度就會指日可待。社區矯正制度的發展和完善還來自各地區社區矯正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積累的經驗。
(二)建立完善社區矯正制度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監獄關押的犯人遠遠超過實際關押能力,超押率在20%以上。特別是人口密集的山東、江蘇、浙江等地,罪犯人均居住面積達不到國家規定的要求。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人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觀念上不再遵循“禮、義、廉、恥”等傳統思想,在所謂的自由、放開中不受管制,貪念和利益的趨勢下,很多人以身試法,我國監獄面臨著突出的人滿為患矛盾,矛盾越來越尖銳。監獄超負荷容納犯人,犯人在生活、物質、文化等方面得不到滿足,不利于犯人接受改造,嚴重影響了犯人的改造質量。社區矯正得到完善后,可以緩解監獄壓力、減少犯人關進監獄的數量,有效提高犯人改造質量。另外,監獄數量的減少也緩解了財政壓力,這種刑罰經濟思想節省了國家資源,所以說,要大力改善并完善社區矯正法律制度[3],只有不斷完善社區矯正,才能讓獲刑人員不去監獄在社區接受矯正得到改造,這種經濟的刑罰方法真的是經濟實惠又能幫助犯人改正錯誤,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不再給社會增添負擔麻煩。
(三)切實豐富社區矯正手段
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矯正未成年罪犯,社區矯正這堂社會實踐課在教育和挽救未成年罪犯的上起到了積極作用。社區矯正就是把單純的說教拓展為多種方式綜合運用,使得服刑人員增強了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為未成年的可塑性較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和理性認識能力較差,他們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把未成年罪犯放在社區中服刑,讓他們投身到社會公共事業中,接受教育感化,開展正常的人際交往,加強對她們進行心理疏導改變原來錯誤想法,讓他們心理健康起來,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愛、自信的心態,促使他們認真反省悔過自新,回歸社會重新做人。社區矯正的開展需要政法機關、社會機構、家庭等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努力,齊抓共管讓犯人真心悔過,回歸社會踏實做人。社區矯正實際也是現實生活的一條警戒線,讓犯人在社區接受矯正,也可以教育其他沒有犯罪的人,起到了教育作用也有了預防效果。
(四)完善社區矯正的網絡管理和監控制度
推行網格化治理辦法,讓社區網格員充分發揮社區矯正的工作職能,為了便于監管犯人,有必要在社區矯正居所內設立犯人信息網絡中心。輸入社區矯正對象的資料,如犯罪分子個人簡介,所犯罪名、性質、所判的刑罰種類,刑期或罰金數額等。同時,要跟蹤犯人情況不斷更新新的資料來充實。要有專人負責各地區的社區矯正網絡信息聯網共享。地方社區矯正工作站可以通過網絡系統查看相關資料
四、結語
我國的社區矯正能夠得到不斷完善,也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取得來的。因為社區矯正最終目的是使犯罪人得到好的改造早點回歸社會,社區矯正符合刑罰教育功能,還可以防止罪犯的交叉感染。罪犯在社區矯正沒有和社會脫節,有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夠讓罪犯感受到親屬、朋友的關懷和照顧,消除孤獨感。所以說完善社區矯正法律制度有利于增強犯人的社會責任感,促進他們自省改過、重新做人。
【參考文獻】
[1]陶鄭忠.試論我國社區矯正法律制度的完善[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6,8(3):43-48.
[2]楊阿麗.略論我國社區矯正法律制度及其完善[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3,34(11):48-52.
[3]湯正.論我國社區矯正法律制度的完善[J].華東政法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