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德寶
【摘 要】我國于2006年頒布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從這時開始,農民合作社在全國范圍內得到迅猛發展。本文對農民合作社的經濟管理與服務方面進行了研究,并對現有農村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和措施,希望政府能夠引導農民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并和農村人民一起,通過完善農村合作社工作機制、拓展合作社服務功能,共促農村合作社走向輝煌。
【關鍵詞】農民合作社;經濟管理;服務
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合作社的投入,并積極的科學引導農村合作社核心人員加強對先進技術和經濟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對農村合作社的人員來說,他們需要積極配合政府,通過對經濟結構的調整,拓寬經濟融資渠道,完善新的農村合作社機制,積極發展農業,促進社會和平。
一、現有農村經濟存在的問題
農村現有的產業規模不大并且過于分散,以致農作物單產不高,使得農民收入較低。由于政府對農業的投資不到位,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導致農村種植方面缺乏技術支持,造成產量低、農田得不到充分利用等問題。另外,由于農村位置普遍較為偏遠,使得政府的“扶持之手”伸不到農村深處,建立的金融體系過于形影單只。近年來,工行等商業銀行為節約成本,大量撤并縣級以下的營業網點,農業銀行在與信用合作社分離之后,也撤并鄉以下經營網點,向城市發展。農業開發銀行的資金供應雖然條件優惠,但其主要被用作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退耕還林還草等方面,用途上得不到拓展。使得農村金融體系中,只有農村信用社這一家機構真正的為農民帶來利益。而農村信用社由于在與農業銀行分家時,負擔了許多不良的金融資產,導致其自身負債壓力大,并且由于農村信用是個是獨家壟斷經營的,服務質量不高,難以為農民提供高效優質的貸款服務,造成農民借債難、貸款難的問題。從這足以看出,資金供應不足和運轉不開是當前制約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最大障礙,如果不能有效解決資金的問題,其他問題也就無從談起了。
二、發展農村合作社的重要性
(一)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發展農村合作社,能夠促進農業的發展;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就必須積極推進農業龍頭產業的發展,從而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進度。僅僅依靠農業中的龍頭產業是不足以成事的,還要講農民進行有效的統一。因此,要積極探索農村合作社的組織方式,給合作社的成立和組織人員提供必要的服務和支持,保證農作物的生產和販賣能夠令消費者滿意。另外,農民在社會中的地位一直不高,要想促進農業的發展,必須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農村合作社的作用,實現農業生產質量的提高,并加強對農業生產中每個環節的完善,促進農業產業化。
(二)解決農村領域的相關問題
我國農業水平伴隨著社會的腳步和經濟的發展一同迅猛上升,但是想要追上發達國家的先進化農業生產的腳步,與其進行接軌卻依然有一段距離。我國先進化農業生產水平不到位主要體現在我國小規模的生產經營模式上;這種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產,一方面使得農業生產的勞動生產率低下,另一方面拉大了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使我國農業的發展和國外領先的合作社經濟管理差距不斷加大。由于我國農民組織程度不高,加上對品牌化的認知不足等,往往導致農產品技術含量低、增值能力差,從而直接影響到農業發展的整體效益。因此,在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汲取國外的先進經驗,對我國農業的發展模式進行創新,積極營造一個農民自覺、積極參與的農村合作組織,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解決農業領域的相關問題。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積極促進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發展,是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潮流的。政府和農民是農業產業化結構的兩大主體,但是政府和農民之前并沒有一個足以支撐其之間的合作的組織,導致政府下達的一些政策和農業制度無法得到落實。在發達國家,農村合作社不只是農民自助服務的組織,同時也是政府幫襯農民促進農業生產的一種方式。在國際貿易糾紛之中,農村專業合作社通過自身的優勢把農民和農業生產緊密融合起來,有利于給市場競爭的完善。總體來看,農村專業合作社發揮了政府和農戶之間的紐帶作用,在充分了解當地農業發展情況后,政府可以農業發展狀況對農業活動進行科學規劃,使得農業生產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的進步。
三、對農村合作社提出的建議
(一)完善農村合作社消費維權工作機制
建立農村合作社,需要完善農村合作社的消費維權工作機制。可以通過開展“保護農資”的活動,將農村合作社列入到農資打假保護的重點確認好農資經營主體資格,把好農資商品的準入關,確保廣大農民群眾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采購優質、低價的放心農資產品;嚴厲查處農產品購銷中壓級壓價、非法收購、虛假宣傳、商業欺詐等違法行為,為合作社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引導農村合作社積極發展訂單農業
農村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工作人員的積極努力,通過為農村合作社提供個性化的“涉農”合同的簽約和指導服務,通過訂單形式建立具有法律效益的契約關系,形成穩定的農資采購供應和農產品產銷渠道,提高應對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減少農業生產風險,促進農業貿易的發展。
(三)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農業經紀人按照“摸清底數、登記造冊、組織培訓、樹立意識、規范行為、搞活流通”的思路,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吸納物流、信息、營銷等農村經紀人的加盟,優化農民合作社的經紀人隊伍。積極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問題,促進本地區生產與市場的融合,從而促進農村合作社的快速發展。
(四)拓展服務功能發展,壯大專業合作社
良好的生產活動離不開優秀的后勤幫助,政府在農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應做好在農業資金供應、農產品銷售、農器具的分配和使用以及病蟲防治方面起到積極地后勤作用,使得農民專心搞生產,促進農產品質量;通過進一步落實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各項優惠政策,開辟農民合作社的綠色通道,在延伸合作領域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功能。同時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謹記樹立品牌意識,擴大自身企業;積極扶持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申報有機農作物和綠色食品,加大農產品商標注冊力度,為打造一批名優品牌做出努力。另外,農業企業要想發展壯大,與硬核的硬件設施是脫不開關系的。當前,農村合作社的設備較為落后,需要及時更新設備才能更好地發展,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通過政府的正確引導,應使農民專業合作社充分認識到硬件設施、設備和信息化技術的重要性,堅持走科學發展道路。
(五)充分發揮龍頭示范作用
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產,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只有人們敢于將土地聯合起來,形成大規模的農業生產領地,才能做大企業、提高效益、形成品牌效應,獨占市場的鰲頭;做大做強龍頭專業合作社,增強其對農業產業的帶動作用。發展狀態良好的農民合作社可以在眾多農民合作社中起帶頭作用,而帶頭人就是農業生產經營較好的農戶,這些農戶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核心,核心農戶往往是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村能人,他們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形成有效的產品市場,積極帶領大家一起致富,愿意將生產技術傳授給他人,政府應對這些核心農戶加大扶持力度,使其盡快地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領頭羊”,帶領農村合作社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牛麗娜.農民合作社經濟管理與服務[J].現代農業研究,2016(02):4.
[2]韓冰.加快發展農村合作社經營的對策[J].云南農業,2018(04):22-23.
[4]王麗麗.關于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社經濟管理的論述[J].農業與技術,2016,36(22):14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