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川川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管理體制中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如產權不清晰,治理結構不完善,市場競爭不足,人才流動不足,缺乏有效監督等,國有企業管理制度必須面對這些問題并逐一解決,這也是未來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
一、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存在的不足
身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經濟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我國早期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結實的基礎。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得到發展,并在不斷的完善,雖然國有經濟不像之前那樣占很大的比重,但它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動搖的。在管理體制的方面,國有企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一)產權關系不清晰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國有企業經歷了從結構、人員、管理上的系列改革,尤其是實行了股份制改革,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一分為二,國有企業內部也逐漸施行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但我們還要看到國有企業在管理發展上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公司產權關系尚不清楚,這表現為,一是國有企業資產所有權屬于國家,但這一切只是合法和正式的,這導致了國有企業經營者的決策失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實行了資助制度,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外還有很多企業,目前尚無明確的出資人。二是表面上國有企業是屬于國家管理的,但是在具體運行中,國有企業又被當地的政府所占有,這種做法導致了“分割”的現象。除此之外,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機構既歸政府,又歸出資人,當出資人做出決策履行其職能時是很難脫離政府的干擾。
(二)治理結構無完整性
雖然面對一些問題,已經采取股份制改革和公司化改革,許多國有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如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但無法否認,這些所謂的模式都只在表面上下功夫,是一種形式上的模式,就這樣董事會決策和監事會的監督都是無用的。而且,很多國有企業都有內部管理和制度化,政府和企業之間沒有區別。許多國有企業高管都有地方行政級別,也是官員和商人。部分人事任命由地方組織任命,部分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任命,還有一些把國有企業當成賺取利益的產所,通過安排干部、交易錢財的地方,使得國有企業越來越腐敗不堪。
(三)缺少市場競爭力
我國的許多國有企業作為企業的壟斷者,霸占國家的核心資源。但是,這種壟斷和私營企業的壟斷不一樣。私營公司的壟斷取決于產品和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國有企業的壟斷一般是國家給予的資源和行政壟斷。由于這個原因,國有企業不像私營企業那樣,沒有市場競爭的能力。因為競爭力的不足,國有企業機構如同擺設,癱瘓不可用。對國有企業所發的固定工資,十分滿足,認為這樣就夠了,對工作不上心,更別提有什么熱情可言了。大部分國有企業常年入不敷出,處于虧損的地步,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有企業沒有市場的競爭力。
(四)人才缺少流動性
在國有企業中,人才缺少流動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才流入較少,大部分的國有企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像以前那樣了,尤其是工業基地,在那里,很多年輕人更傾向與去民營企業或者是其他發達城市去發展。二是員工固定化,缺少分流。在些企業中,只要員工不犯什么大的錯誤,哪怕他對企業沒有一點幫助和貢獻,國有企業都不會開出他,這也就是俗稱“鐵飯碗”。這種企業缺乏激勵機制,無法實現員工的流動性,導致很多人都抱著混吃等死的心態,企業也因此得不到發展。[1]
二、國有企業建立現代管理制度的意義
(一)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我國傳統的國有企業中普遍存在:融資渠道單一且依賴于國家的財政;由于模糊不清的產權關系,不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低水平的企業管理,政企關系難以分離;運行效率低,管理結果被無視,甚至出現一些影響社會經濟效率的亂象。我們通過對企業管理制度內涵和特征的分析,可以從中得知企業管理制度的最終目標是經濟效益和經營結果,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從社會各方面籌集資金,建立明確的產權制度,確保企業自主經營。嚴格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保證了企業層面的管理。這符合國有企業治理的目標,因此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的必要條件。
(二)有利于國有企業產權的明確化
鑒于傳統的國有企業一般與政府和企業不可分割,政府干預企業經營和決策。為了保證企業獨立法人的地位,需要建立明確的產權制度,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經濟決策提供完全獨立,自籌資金的制度。同樣,一種清楚的產權制度不但有利于使社會上的資金得到充分的流動,還有利于國有企業資產在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增加,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公正,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三)完善企業內部治理工作
企業內部的治理工作如果得到完善,可以提高生產經營效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特點是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和企業組織制度。企業管理者和其員工互相監督制約的機制在保障公司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同時,還能完善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合法合規的企業經營、真實可靠的財務報表嚴格執行公司的戰略目標,可以大大增強國家內部治理的混亂局面。因此,對國有企業建立現代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三、幫助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措施
(一)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
國有企業屬于與其他企業不同的行業,它的功能目標、產權結構、公司治理、改革重點都是不同的。想要將國有企業的改革進一步深化下去,第一步我們要對不同的國有企業采取不同的改革的監察。對于提供非營利性產品或服務的國有企業,像供水,供電,供氣,公交等,我們需要對其增加資本的投入,幫助其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并為其公司管理提供幫助。建立相應的評估和評估指標體系。對于擁有國有資本自然壟斷行業的企業,實行政企分離是十分重要的。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進行不同的網絡運輸,開放具有競爭性的業務,促進公共資源更加合理的配置市場。并加強行業監管。[3]
(二)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
雖然我們國家已經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但是根本的問題—壟斷,離完全解決的那一天還是遙遙無期,如果我們想把企業發展的活力有效的激發出來,就必須狠下心來,把其推入市場中去,讓其競爭。讓市場來進行挑選。對于適合市場競爭的國有企業,必須要狠心將其投放市場,不然只會害了這個企業。對一些掌握國家命脈的國有企業,我們要不斷加強其監管,提高監管力度,并把它的服務管理水平提高上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正確認識非公有制企業和民營資本的重要意義。
(三)建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在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作為主體,其必須要加快建設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來符合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首先是建立職業管理者制度,盡量減少具有行政性質任命的管理人,合理增加市場選擇和就業率,將企業家的作用更好發揮出來。建立和完善不同于行政干部的企業管理者的選拔,評估,獎勵懲罰和流動機制。其次是將現階段國有經濟薪酬機制存在的問題找出,并解決和完善,制訂一個合理并嚴格的工資水平,工作效益,工作消費和企業消費。將員工收入分配調控方式完善。
(四)推動國有企業進一步履行社會責任
處于公有制性質和在國民經濟中重要地位的國有企業,國家對國有企業履行承擔的社會責任,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首先我們要將國有資本的預算制度完善起來,提高其在上繳財政上的比重,將其中的大部分用于社會保障和人民生活水平,為人民提供生活保障。其次是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制度建設,提高監督監管力度,為國有企業創造一個誠信的經營環境、加強產品質量、提高更優質的服務、綠色發展。
四、結語
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能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提高國有企業的融資水平,管理水平,經營效率和成就。企業要通過各種措施和策略來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妥善解決國有企業改革的歷史問題。
【參考文獻】
[1]殷曉旭.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的未來發展[J].商業經濟,2017(05):33-34+100.
[2]馮文飄.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思考[J].當代經濟,2014(06):48-49.
[3]苗圩.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J].求是,2013(2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