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瑩
【摘 要】社區管理在社會管理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高效的社區管理有助于社區可持續化的發展,也對國家的繁榮,社會的穩定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城市社區的管理現狀,在分析其管理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闡述了推進城市社區管理的意義,最后提出如何推進城市社區管理。
【關鍵詞】城市社區管理;問題;對策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管理體制的與時俱進,單一的社區行政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趨勢。原先的社區行政管理的權威性不斷降低,全能主義管理模式的地位岌岌可危。城市社區管理是指市及市轄區人民政府的領導之下,以街道為主,居委會為協同,以社區組織和社區成員為依托,允許行政與法律、經濟與教育、功德與情感等手段,合理調配和利用社區資源,發展社區事業,提高社區成員的生存質量,促進社區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過程。
一、我國城市社區管理現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城市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處可見的都是高樓聳立的大廈,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大規模向城市流動。房地產等產業的興起,我國的住房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市社區早已成為當今社會一個重要的組織形式。隨著人口的大規模流動,從之前人口的單一形態到復雜形態,人們所接受的教育、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不同全部融入在一起,而當所有的這些變化集中到一起,社區的管理難度就大大的提高。曾經,我國的社區管理長期實行的是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行政全能主義的“亞社區”管理體制,其主要特征是“單位人管理”和“地區管理”。在傳統社區管理體系下,單位是政府的附屬,傳統的街道和居委會是輔助單位。但是自從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1]。
二、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管理人員隊伍薄弱
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城市社區中的管理人員年齡結構都很不合理,大部分都是中國老年人,而當今年輕人和畢業大學生都胸懷高遠的理想,不愿意到基層去工作,所以這一系列的原因就會導致城市管理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專業程度也不高,非專業化現象嚴重。在我國目前的經濟體制情況下,政府對居民主要是通過單位進行控制,居委會作為單位體制的補充,只管理單位體制之外的社會人員,他的社會管理職能和社會服務職能相對較少,工作簡單機械化,但是在居委會人員他們中的任職方面,工作比較寬松,工作環境自由,只要有時間有精力,樂于幫助別人,愛管閑事就可以勝任居委會的工作,而具備這些條件的大都是中老年婦女和一些沒有工作的人員,所以不具備專業化的知識,管理起來也比較隨心所欲沒有專業化的管理制度。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和服務的追求也越來越苛刻,對于社區的管理和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二)城市社區管理缺乏經濟基礎
目前我國的城市社區管理大都是依靠政府投資,但是政府投入不夠,基層管理部門又缺少有效的經濟收入來源,這就造成很多制度無法推行,很多宣傳也么有辦法進行推廣,而且許多地方的辦公設施簡陋,硬件設施條件落后,辦公區域狹窄,嚴重影響了社區管理工作的進行。社區娛樂健身措施老舊化,無法滿足社區居民的日常娛樂活動。此外,由于社區人多混雜,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各有各人不同的利益,在某些活動開展方面就會產生分歧。除了受市場經濟和居民個人的影響之外,還有居民缺乏教育、社區未能與居民融合在一起,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有很大的關系。
(三)人們對社區管理的不重視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社會,每個人都時刻準備著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這也是一個人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競爭社會,所以現代居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往往都放在工作上面,很少會有人靜下心來體驗生活,所以對于社區管理,人們的心理往往想的是,有專門的部門管理輪不到自己插手,長此以往就造成了管理者和居民之間的分割,形成了制度與實踐代溝。而且一些領導和基層工作者對新形勢下城市社區管理的變化和設計建設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有的甚至認為社區管理只是形式上的工作,有形無實。更有些人認為一個好的社區建設是需要經濟基礎的,并且在一些經濟比較薄弱的地方,這些工作都是沒有必要進行的。
(四)城市社區管理職能分布不均
一方面,街道辦事處政社不分,承擔了過多的行政管理職能,每個部門都有著自己的一套辦事規則,所以沒有辦法整合在一起。比如,衛生部門大力推進社區醫療衛生保健服務制度,計劃生育部門注重對家庭和生育健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衛生部門大力推進社區衛生管理工作,文化部門注重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和宣傳黨的思想......這些部門各司其職,但并不能完全整合起來,每個部門體制分割,沒有講社區資源充分利用整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街道居委會往往接受上級領導,不能親身融入到社區居民的集體之中,從而陷入了繁冗的事務之中。還有的部門會產生“越位”現象,有些部門承擔了非本部門的職責,對其他部門的工作往往造成了干預,使各部門工作職責不能很好的劃分出來[3]。
三、提升城市社區管理效能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居民與社區有著直接的聯系,居民是社區的靈魂和精華所在,社區的管理水平直接關系著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居民的生活權益也跟社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居民通過社區這一平臺,可以整合資源、溝通交流、化解平日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和矛盾。社區又是一個迷你社會,有著天然的社會關系優勢,在一個有限的區域里,可以通過教育、宣傳等方式管理本社區的居民,規范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引導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鄰里和諧,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生活幸福指數。社區管理工作是社會管理工作中最低層的防線,關系著每個居民的生活,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繁榮和和諧,是需要每個人都認真對待的。在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下,諸多問題都濃縮在社區管理之中,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社區管理模式。
(二)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搞好社區工作,更加有利于通過社區的一系列規范化制度來化解和整合社區中存在的矛盾沖突和利益糾紛。社區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是一個動態發展的系統,社區中的各個要素都必須要有一定的社區規范制度來約束和調整,需要程序化的制度和渠道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否則就會造成一系列紊亂的現象的發生。搞好社區工作有利于培養社區成員的主體地位意識,讓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地投身到社區的建設之中,分擔社區建設責任,共享社區發展成果,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
四、如何推進城市社區管理
(一)建立有效的權力監督機制
在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等服務事業單位的基礎上,需要建立一個能夠監督社區事務的保障制度的機制,并對這些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督并及時反饋給上級,同時還要注意民意,積極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在充分發揮各個部門優勢的同時,也充分調動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增強了社區居民的主人公地位。在社區管理組織內部的監督上,應當由社區成員參加推選大會來選取社區監督人員,杜絕行賄等一系列不好的事情發生。進一步設立民主評議、民主決策和社會監督機制,并及時反饋情況。同時,社區必須建立一系列透明機制,將社區的工作公布于眾,使每個決策都能被居民所了解,廣泛調動群眾參與性,可以利用現在很火的自媒體功能,將社區中的問題等都暴露出來,建立一個社區居民群,大家可以在里面積極討論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同時可以在社區設置意見板,用來收集社區居民的意見和建議[4]。
(二)強化領導力營造良好氛圍
傳統社區模式下形成了社區依賴行政式的發展,所以社區管理能力逐步減弱,積極性和創造性也逐漸萎靡,因此加強社區的建設更應成為當前社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加強社區行政管理,領導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在今后未來的發展里,領導應該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既要轉達民聲,又要將上層的有效措施結合實際,切實務實地在社區實施。現如今,許多社區的居民委員會有名無實,政府也應該加強監控檢測,督促居民委員會實施一些有助于發展民生,強化社區行政管理的工作。在此基礎上,領導也應該鼓勵居民,積極地向社區提供有效的建議和意見,把自己的看法反映給居民委員會。這樣一來,只要有了領導的靈活工作,城鎮化社區的行政管理建設必將進行的有聲有色。
(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居民認同感
在這個信息文化高度發展的年代,網絡技術的普及使得信息可以很快的傳播,這也為宣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城市社區應該牢牢抓住這點優勢,建設健全社區網絡文化,并且以此為手段,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由于社區長期以來濃厚的行政色彩,社區居委會等管理部門會有高高在上的領導干部風范,不能真正與社區居民很好的融入到一起,這樣就不能了解大部分居民的意愿。所以要從實際出發,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微信公眾號,并且定時發布與民生相關的信息,在安全、行政等方面做出推送,偶爾發布有關國家大事的信息,讓居民感受到社區的溫暖。其次,每年設立文明社區、五好家庭等相關獎項,并頒發一定的獎勵,通過激勵體制鼓勵居民從我做起,減少城鎮社區管理體制的壓力,共同為建設科學文明社區增磚加瓦。
五、總結
綜上所述,影響城市社區建設有許許多多可以避免和無法避免的因素,既要深入探索城市社區治理,結合實際,聯合群眾,制定科學的策略,強化政府干預,也要或者借鑒國內外的優秀經驗,來完善我國的社區管理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文彪.當前我國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貿實踐,2018 (3).
[2] 趙妍霞.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2007.
[3] 陸德佳.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的構建與完善[J].蘇州大學,2008.
[4] 劉藝萱.淺析我國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