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剛 謝雪瑩 王巧鳳 袁鑫 樊娜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加強環境監管和生態環境應急預警體系的建設已成為政府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環境決策的技術基礎就是環境監測。本文介紹了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現狀,分析了環境監測技術應用的存在的問題,闡述了環境監測技術應用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環境監測;存在問題;技術應用;改進策略
環境分析是環境監測的基礎,通過對環境質量變化的不斷研究,敘述出環境狀態的變化、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預測環境未來發展的趨勢。做好環境監測工作時政府應當履行的職責,也是政府的職能所在,而完善環境監測管理制度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關鍵。當前我國環境監測制度還不夠完善,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只有不斷應對當今時代的發展和環境、社會的需求,才能從根本上在保證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保護自然環境免遭破壞。
一、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現狀
(一)生物技術的應用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物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地位逐漸提升并得到了廣泛應用。生物技術是以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學說作為學術支撐體系的DNA的重組技術與化工、化學結合逐漸發展起來的。生物技術的應用中,其中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損傷、報告基因、DNA芯片和酶分子等生物大分子標記物檢測技術,其重點應用在我國的應急監測儀器上。其中,生物大分子技術有著廣泛、特異等功能,因此,可利用分子的功能來研究一些生態問題,特別是解釋生物和環境間的聯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在生物技術的應用之中還有一種非常現代的技術手段,那就是具有靈敏、快速、準確、便捷的PCR技術。PCR技術是在體外合成特異性DNA片段的技術,其對于環境的研究起到傳統辦法無法替代的作用。
(二)3S技術的應用現狀
3S技術指的是GPS、GIS、RS相結合的技術,其中包括信息的處理、獲取、應用。當前國內外3S的技術不僅可以運用于流域水文的模擬、生態消耗水量的分析及對水資源的評價等等,而且可以通過有效綜合GPS、RS以及常規的監測技術對一些水域的分布變化、營養化、沙泥的污染程度實行監測。
(三)理化科學的應用現狀
理化科學在環境監測之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動態壓膜的監測技術利用的是有機成膜分子的熱力學溫度與膜的性質和濃度有關的學科知識。由于沒有加任何的添加劑,而是根據不同性質、不同濃度的有機成膜的分子的動態的膜壓圖形來確定分子狀態與結構,所以沒有二次污染現象發生,適用于水污染的研究。除此之外,通過分析分子窄帶的吸光譜強度推算出被測量氣體的濃度和大氣之中各種物質含量的多少的DOAS技術逐漸形成了一種體系。
(四)信息技術現狀和發展
近年來,《環境信息標準化手冊》、《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等環境信息文件為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提供了良好政治環境。我國信息技術在環境監測應用中成就顯著,不僅初步建立了國家、省、市三級環境信息管理體系,而且環保局下設的部分環境監測點還開發了遙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數據庫技術等相應的信息技術業務系統,不僅能實現自動化連續采樣、自動分析,還可以遠程監控和電子報表,這使得環保政務和業務工作的效率得以大大提高。然而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信息技術的專業性和技術性還有待提高,需要不斷加強環境監測信息技術人員的培訓和學習使環境監測信息技術人員的整體水平得以提升[2]。
二、環境監測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雖然我國的環境檢測技術在近年來取得了比較大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處。首先環境監測基礎地位不牢固,并不能得到認可尤其是工業企業的認可,管理模式不具有規范化,參與環境檢測的人員不足,導致許多活動不能夠同時進行。環境質量考核體制還不夠完善。在我國,環境監測由政府管轄負責,由環保部門進行實施,但是由于體系的管理關系過于分散化,使得上報不夠及時,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
(二)比國外先進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我國環境監測技術雖然有了顯著的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監測使用的方法跟不上其發展的趨勢。環境監測所得的數據不具有普遍性和特征性,監測結果的精密性也不十分的滿足需求。最后一點是環境監測的區域范圍不夠,目前只出現在一些較大的城市,整體水平還是很低的。而且監測工作不具有針對性,受外界條件干擾因素較大,所以說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不夠完善的,必須加以針對性的解決。結合具體實踐,提高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有效性。
三、改進環境監測技術應用的策略
(一)加強環境監測人員隊伍建設
環境監測技術需要大量的具有專業知識儲備的人員,這些人員的素質將會直接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嚴謹性,所以要對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從而保證監測工作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監測技術人員一般包括收集資料的人員和研究整治人員。對于收集資料的人員來講,他們應該進行實地的考察研究,所以針對于他們的培訓,應當是保證監測內容的真實準確性,和遇到困難情況時的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精神。第一手的資料對于后續的工作尤為重要。
(二)提高監測技術
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們的研究手段也應該隨之不斷地發展進步,對于一些特殊的手段更加應該熟練掌握,比如說現在的工業放射性污染十分嚴重,所以我們就應當掌握一種甚至多種解決放射性污染的檢測方法;對于土壤當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屬污染,我們也應該具有先進的檢測手段對這個問題及時的發現處理;另外導致空氣污染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粉塵等這些會造成酸雨、霧霾等物質的含量,也應當采取相應的檢測措施,保證監測的結果能夠及時準確的上傳。
(三)提高監測精度
由于許多有毒有害物質哪怕濃度很低依然會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危害,而以往的監測儀數量,質量、性能、精度上都無法滿足要求,這就需要向痕量分析甚至超痕量分析方向發展。通過發展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技術來掌握其污染現狀以此達到控制這類污染物質的目的。
(四)逐步實現遠程網絡監測和大力發展快速檢測技術
利用遙感等技術逐步實現遠程網絡監測,更大范圍形成預警體系,為預防環境污染以及突發事件奠定基礎。此外,快速監測也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很多地方都需要快速得到監測結果,比如應對突發應急事件,就要求快速、及時的得到監測數據。并且成本相對較低的快速監測也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如,對超市上架的蔬菜的監測以及對水源的監測等。
(五)建立環境監測的健全的法律管理體系
環境監測的基礎性和認可性較差,許多企業并不會加以重視,所以我們應當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利用法律的手段和方法,對相關企業和個人進行約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環境監測工作平穩進行,才能使環境改善有保證。使得更多的人提高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從思想上、行為上保護環境,才能根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四、結束語
總之,對于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來說,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完善,無疑是對生態環境非常有利的。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前提和重要基礎,其對政府的環境管理決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但德忠.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測試技術,2005,31(5):1-5.
[2]李菁華.基于節能需求的環境監測技術與發展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9):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