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志 李甜甜
【摘 要】剪紙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深刻理解在校園公共設施中結合的作用,是保護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方式。從剪紙的研究現狀和校園公共設施入手,探究其蘊含符號意義和伴隨著商業傳播的市場前景,有助于實現一種文化"共享"與"增值",給人以嶄新的藝術效果,又進一步將中國傳統剪紙文化藝術以嶄新的形式呈現出來,做到不僅能觀其表,還能意其韻,滿足現代人對裝飾美觀性以及文化性上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剪紙文化藝術元素與校園生活有機融合,有利于打造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品牌,以北部灣地區為試驗點,推動北部灣經濟發展,同時面向國內外市場的文化領域,真正做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關鍵詞】剪紙文化;紋樣;校園公共設施
剪紙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剪紙藝術作為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一直被人所忽視,導致現今國內對于該藝術形式的書籍少之又少,如果該藝術形式能夠與校園公共設施有機的結合起來,進入到大家的視野大家對這種傳統藝術形式也不會陌生,即可發揚傳統藝術,又可增加其美觀性。
該項目主要研究傳統剪紙的意識形式以及與校園公共設施的完美結合,發揚傳統藝術。
隨著中國傳統剪紙圖案在室內裝飾領域中的應用,創新型的剪紙材料成為了剪紙藝術新的語言。在中國傳統建筑裝飾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今設計中融入剪紙圖案的設計作品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喜愛著,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賞。更多的研究學者認為中國傳統剪紙圖案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文化中的一大閃光點,是中華人民聰明才智的體現。他們從傳統剪紙文化藝術的傳承和創新兩方面指出,現代時尚設計藝術的傳承和創新是值得我們認真考慮的問題。剪紙是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自唐代就已經出現,沿用至今使用非常廣泛,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變化著,承載著中國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歷史文化,凝聚了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是獨具中國特色的裝飾之一,在設計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目前,涉及中國傳統剪紙文化藝術元素在室內設計中應用廣泛,但專門深入研究“中國傳統剪紙圖案在公共設施設計中的應用”論文少之又少。此項目將中國兩大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賦予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現代的工藝材料,展現中國豐富的文化底蘊與精神風貌,更是符合了現代生活的要求。
目前我國對于傳統文化藝術元素的利用越來越深入,在具體的裝飾技巧和內容上都有了很高的利用水平,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在公共設施裝飾的廣泛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剪紙是中國傳統視覺元素的一部分,它以千姿百態的樣式體現著民族審美意向,體現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深厚的藝術價值。傳統剪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歷史文化存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和每個角落,但是隨著時代的腳步,剪紙文化已逐漸消失。剪紙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是凝聚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內涵和禮儀制度的典范,更是工藝美的杰出代表,能滿足人類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我們基于中國傳統剪紙圖案所創新設計出的現代特色風格,把中國傳統剪紙圖案運用到公共設施設計中,不僅能夠起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我們創造出具有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設計作品。
剪紙紋樣與公共設計如何結合,如何有機的結合是研究的主要問題,剪紙的外在造型有非常明顯特征,很有自己的特點,一般意義上的紅色、鏤空的在視覺效果上有很大的吸引力。剪紙的造型特點是不必實事求是,夸張變形,只講簡練傳神;不求面面俱到,只講究隨心達意,技法中求新求異,形成了其特有的藝術魅力。這種富有中國特色的變形藝術,為現代的圖形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現在一個視覺傳播盛行的二十一世紀,我們周圍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不斷更新變化的圖形,電視、廣告、包裝、海報等各種宣傳,都離不開圖形的創意設計組合。甚至小到一個牙刷的包裝,剪紙與校園公共設施相結合的話,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首先引入眼簾的就是他的外觀圖形設計。而一個優秀的圖形創意設計,不僅外形美觀,重要的是背后蘊藏的意義能引起人們的聯想,就相當于運用有限的圖形設計,來體現無限的想象,這也就是圖形設計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剪紙也是一樣,其材料和工具就是簡單的紙與剪刀,但是每個剪紙的造型,其都有一定的含義,都有無限的讓人遐想的空間,有時候一個吸人眼球的剪紙并不是只有人眼看見的外形而已,讓人注目停留的是它傳達給人的視覺內涵。
當人們利用對于文化認知對每個剪紙圖案進行“解碼”時,這些圖形就己經成了美好愿望的標志。
日常生活中多的注意校外的公共設計建設,以及多的搜集傳統剪紙紋樣,多次進行與學校的公告設施材質的搭配的嘗試,爭取剪紙能夠與公共設施完美的結合。形成一個既美觀又實用的并且包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藝術品校園公共設施建設。
基于“剪紙文化藝術元素”為設計理念基礎,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研發設計出具有文化性,獨特性的個性化生活剪紙紋樣,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表現形式和視覺效果,將其融入當代城市公共場所中也是設計和公民情感的雙重需要。通過提取民間傳統的造型元素,能夠喚起民眾對自己城市的認同感,進而喚起對城市文化的傳統記憶。風箏之都濰坊的公交車站牌便是運用剪紙與公共設施非常好的結合,如果傳統剪紙與校園文化結合的話既能夠發揮傳統又能夠大大的增加校園的文化底蘊。
將剪紙文化藝術元素與校園生活有機融合,有利于打造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品牌,以北部灣地區為試驗點,推動北部灣經濟發展,同時面向國內外市場的文化領域,真正做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將傳統的剪紙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融合,創造出符合現代人們對物質和精神需求的家居裝飾,給人以嶄新的藝術效果,又進一步將中國傳統剪紙文化藝術以嶄新的形式呈現出來,做到不僅能觀其表,還能意其韻,滿足現代人對裝飾美觀性以及文化性上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中國傳統剪紙與現代新材料結合設計出的特色剪紙,可以表達出不同的設計風格,同時將中國傳統剪紙文化藝術與公共設施相結合,一方面豐富了裝飾特色,另一方面又重組了傳統剪紙裝飾紋飾在生活中的設計創新效果。讓人們對中國傳統剪紙文化藝術的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傳統剪紙與校園公共設施的結合,讓人們更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更是集文化內涵,實用價值,視覺美感為一身的藝術創作。
【參考文獻】
[1]劉賁.民間美術造型在地域性商業宣傳中的符號構置探析[J].包裝工程,2011(08).
[2]朱曉紅.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豐厚文化內涵[J].農業考古,2011(01).
[3]張西昌.工藝美術創新的立場與走向——對李閩“多層寫實剪紙”的個案解析[J].美苑,2015(01).
[4]于小芳.建構藝術環境,走進剪紙樂園[J].文史月刊苑,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