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摘 要】高等教育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隨著時代發展,社會的進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幾十年的教育管理模式雖然時間較短,但是不可否認正在形成一種僵化的體制,高校不同于其他的事業單位,不能專注于“管”,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把重心放在“理”這一層面,或者說,至少目前來看,理順高校內部各主體之間的關系更為重要。本次探究在結合分析當前高校教育管理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有效的解決辦法和具體措施,旨在為高校的教育研究人員及相關管理人員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育管理;問題;措施
一、高校教育管理問題探究的背景
當下,高校教育管理體制正在不斷完善,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學校提供的物質條件和基礎設施。 “唯論文、唯學歷、唯職稱、唯獎項”之風在高校盛行,嚴重影響著人才培養,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018年10月23日,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印發通知,決定開展清理“四唯”專項行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體是什么?是學生和教師,逐漸僵化的學生管理體制和這種不合理的教師職稱評定方式急需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有部分高校開始關注高校管理中“人”的重要作用,引入人文關懷,一些教育工作者也認識到了培養高素質、全方位人才的發展需求,開始在高校教育中塑造更多的優秀專業型人才。
二、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過于重視教師而忽略學生
高校之中最為常見的事情就是老師講課,學生聽課。一直以來,高校都在不遺余力的強調提高校內教研人員的教學水平,甚至在近幾年,各大高校開始了一波又一波的“搶人”熱潮,一個博士生與學校簽一個五年的合同,就可以得到80萬甚至更多的研究資金,這種現象進一步促使了部分教師對于職稱評級的追捧。說到課堂,改變教育教學模式的口號一直在喊,老師上課,學生聽課,最后結課考試的流程一成不變,大學生究竟學到了多少,竟然只能體現在一份期末考試的試卷上,這種現象在本科生教育中體現的尤為明顯,研究生情況則情況相對樂觀,研究生由于人數較少,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機會更多,學生成績中,小組作業占了不小的比例,課堂上學生也有更多機會走上講臺,分享自己的觀點。但是高校教育管理中,本科生人數更加多,情況也更加復雜,因此,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可能性,改變教學模式,不是教師研究出一套新穎的授課方式,為自己能在學期末拿更多的獎金,而是要明確“為學生服務”這個目標。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的高級人才。
(二)高校管理中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度不足
一定程度的民主參與是高校人文管理理念有效落實的途徑之一i,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最為密集的地方之一,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高校目前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行政化體制,決策權集中在校內高層領導手中,沒有將學校的人才資源優勢發揮出來,更加缺乏在決策時,像企業內部管理中運用的頭腦風暴等方法,顯然集思廣益所做出的重大決策和更新的管理模式,更加有益于實現高效管理工作的目標。
(三)教育管理模式低效,缺乏科學性。
高校教育模式低效率,一直被社會各界所詬病,和很多的事業單位一樣,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辦理各類手續時,過程繁瑣、等待時間過長,拿學生請假來說,他首先可能需要找到輔導員老師,打印請假條,提交申請,導員簽字、最后學院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的書記簽字批準才算完成。一個簡單的請假事件,過程卻如此的繁瑣,那么其他事情的辦事效率呢?許多高校將教育管理與教學工作相分離,學校的教師又不能正確認識教育管理的深刻意義,提升了教學水平,而忽視了教育管理方式的優化,這都是缺乏管理意識直接導致的結果,學校在教師的職業培訓中對教育管理提的很少,當然也很難受到重視,說到學生,更是鮮有發言權了。
一般高校的組織結構模式以直線型為主,由上而下的層層分級,各部門直接對領導負責,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溝通不順暢,信息共享不完全,這樣就使得辦事效率低下,管理模式需要更新時,也很難做出一致的決定,進而導致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性。
三、針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重視教育管理工作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服務意識
現代大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思維方式,注重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個人訴求的有效實現。ii因此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尊重廣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要注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有創新精神,在學生勇敢的表達自身的同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引導學生糾正行為偏差,“一切為了學生”才不致于成為一句空話。
樹立服務意識,首先,最根本的是高校管理人員要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考慮好最根本的任務是向社會輸送符合經濟發展要求的優秀人才,給予教師切實的教學和科研鼓勵,舉辦學生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高校來說,社會效益不應該排在經濟效益之后,舍本逐末,只會得不償失。
(二)推進管理工作的“民主”化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民主化發展是實現管理工作的重要形式。在管理決策的過程中,提高廣大學生和教師的參與比例,管理部門推出鼓勵政策,充分引導高校教師和優秀學生參與其中,群策群力,或者進行簡單的頭腦風暴,各抒己見,這樣為教育管理決策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和想法,促進教育管理模式日趨合理。
(三)增加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課程培訓,并運用網絡技術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中,在校期間學習的可能不是管理學相關工作,不僅僅是行政管理人員,高校教師,大都來自不同的專業,尤其是專業課老師,從事著相關研究,從而缺乏管理學的知識,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講課、下課、最后結課考試的現象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因此在管理者、教師不僅僅要在入職前進行管理學相關知識理論的培養,更要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教學工作中培養管理意識,不能只局限于學生的學業水平的提升,更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學生的生存和發展,關心和愛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針對管理模式低效和辦事過程的繁雜,應該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減少辦事流程,能用電腦和網絡代替,就能節約時間,辦事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高校可以建立大學生服務中心和學校內部的陽光服務大廳,設立各部門齊全的全天候辦事窗口。這樣一來,教師調課,學生請假、繳費、調整選修課程等事項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辦理,另外很好的利用學校的網絡中心,開發一套適合本校的教育管理系統和管理軟件,減少由于信息共享不足帶來的溝通低效,改變教育管理模式低效的現狀。
四、結語
面對當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體制僵化、模式效率低下以及管理決策中民主參與程度較低的現象,高校的管理者們應當重視起來,積極開展相應的對策,利用不斷更新的教育管理知識和現代網絡技術等解決這些問題,教育管理體制的更新換代,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有管理意識和以人為本,或者說是以“學生”這一主體為本,為社會培養各方面的專業人才,推動社會更好地向前發展。
注釋:
i [1]劉楠. “人文關懷”視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問題探究[J]. 品牌研究, 2018, 卷缺失(5): 241-242.
ii [2]薛志東. “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18, 卷缺失(38): 10-11.
【參考文獻】
[1]劉楠. “人文關懷”視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問題探究[J]. 品牌研究, 2018, 卷缺失(5): 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