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琪 沈洪波 何欣宜 田健池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然而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同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不斷蔓延,導致社會中功利主義彌漫,人類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匱乏,生活中更多的是對生命的迷茫,而缺乏了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學者不斷的關注大學生生命觀教育問題研究。本文從全面理解生命觀教育的內涵,利用生命觀教育相關理論入手,借助生命哲學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等理論。從而全面分析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現狀及問題。并結合我國高校現實情況提出對策。分析影響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因素。文章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對中西方生命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生命價值觀進行梳理和闡述,為進一步探討生命觀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二部分,通過對當前高校生命觀教育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陳述當代大學生漠視生命現象的存在。第三部分,從社會、學校、家庭、個人四個方面因素對當代學生生命觀教育的影響。第四部分,主要論述了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從理論上對大學生生命觀教育進行了建構。對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實施進行了具體論述,以期對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實踐起到指導和幫助作用。
【關鍵詞】生命;大學生;消極情緒;正確教育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存在是人的自我價值得以實現的生理基礎,它理應得到足夠的珍惜與尊重。大學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質群體,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深刻變革,大學生正面臨著日益沉重的來自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因生存的困惑、意志的脆弱、心理的扭曲、價值觀的模糊而誘發的大學生自殺或傷害他人生命的極端事件時有發生,已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大學生漠視生命現象產生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但高校生命教育環節的缺失無疑是其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我國生命教育工作已在部分省市的中小學初步展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校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問題至今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亦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關注學生的生命是教育的本真所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和面對當前大學生生命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如何運用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教育與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生命、善待生命、創造生命價值,從而提升生命質量,已成為我國高校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為切入點,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當前大學生生命觀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明確了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并試圖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機契合,尋求大學生生命教育實現的具體途徑和方法。提高適應能力,教育者要知道:剛剛進入大學,是大學生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時候,改掉以前的缺點,以全新的形象出現;大學生在適應中所遭遇的挫折都是由于對現實社會和未來抱有過高期望值和過于理想化而產生的,對剛剛入學的大學生來講,他們在適應學習和生活環境之時,個人對社會、學校的期望值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者要在短期內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并完成個人角色的轉變。
通過調查與研究,我們不難發現,現在新聞上報道某地大學生因某事件死于何地,網上好多這樣類似的事件發生在我們身邊,到2018年統計,現階段高等教育正邁向迅速發展階段,對于在校學生來講,其總體人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講,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出現較為常見,不僅影響了高校正常教學,而且還會對社會問題帶來較大不利影響。
生命觀教育不僅是教育教學的本質,也是教育教學的具備要求,然而在實際生命觀教育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生命觀缺少正確的認識,無法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難以實現自身的解脫,從而對生活失去信心喪失理智。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如果有人問我生命的價值是什么?我會告訴他:生命的價值在于樂觀、向上、積極和奉獻;生命不僅在于延續,更重要的是盡可能地增大其價值。我們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真善美的東西,讓生命充滿豐盈和絢麗。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而在心理素質中最欠缺的又是抗挫素質。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里過著眾星捧月的生活,養成了爭強好勝的個性,暴露出自尊心強、虛榮心重、依賴性強的不良性格,其意志相當薄弱,常常會盲目地為了自尊而放棄生命以求解脫。這就是說,大學生自殺的根源在于心理脆弱,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差。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是根本,因此生命教育要加強大學生的抗挫素質培育。
如果有人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我會說,不管你是別人羨慕的成功者,還是羨慕別人的平淡的守候者,只要能夠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分秒,享受著生活的真實、生命的樂趣,你的生命都是有意義的,你會是一個生活的強者。生命的意義還在于快快樂樂地活著,也盡可能地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
如果有人問我如何看待生與死?我會告訴他,生存是人生的一道命題。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天,我們開始書寫答案,人生的過程是我們完成尋找答案完成書寫答案的過程,直至死亡的那天,我們將答案交給大地,但卻無從知道分數。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唯一能夠衡量對錯的,除了歷史的評說就是我們自己的良心了,所以在對待生死上,我們應該平靜和理智,只要死亡沒有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就應該樂觀向上堅強地生存下去,讓生命之花絢麗燦爛,力求自己人生的答案完美。
如果有人問我怎樣的人生才叫完整的人生?我會告訴他,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生命長河的沿途充滿暗礁和風浪,或者還有一些未知的或大或小的波折;我們的人生之舟有時順流而下,有時會逆流而上;順景時不要沾沾自喜,處于逆境也不要自暴自棄。沒有坎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只有經歷過順流逆流才算完整的人生。
總之,生命教育的目標,乃是讓個體在受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學到生存所需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個體擁有豐富的生命涵養。在自我實現、自我尊重或自我要求、自我反省下,將自己的生命不斷提升,不斷完善自我,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生命教育目標就是通過開展生命教育想要達到的標準,它是選擇與確定生命教育內容的依據,對于卓有成效地開展生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中國成人教育》 ,2010 (5) :87-88
《中國校外教育》 ,2009 (S3) :1-2
《當代繼續教育》 ,2013 ,31 (2)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