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 侯瑩瑩 郎朗 朱緣緣 周麥棋
【摘 要】“互聯網+”教育實質在于,依靠在互聯網環境下不斷成熟的新手段,優化教育目標達成的整個過程,改善受用者的學習情況。“互聯網+”視域下,網絡教學視頻模式的出現給教育過程的方方面面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鑒于此,為了教育手段的進一步升級,優化受用者學習過程的方方面面,有必要研究網絡教學模式對受用者的影響。同時,如何規避網絡教學視頻模式的消極影響、思考出“互聯網+”視域下網絡教學視頻模式的未來之路,也是應該研究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網絡教學視頻;傳統教育模式;大學生;特性;影響
一、引言
新型的教育模式是社會發展、經濟騰飛、科技進步和教育改革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有學者指出,“‘互聯網+不是‘+互聯網: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傳播工具,更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操作系統。[1]由此可見,網絡教學模式是不可逆轉的潮流與趨勢,它是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種傳播工具。這種傳播工具的開放性、靈活性突破了不少如空間、時間等的限制,獲得大量學生的青睞。據問卷調查統計,有35.29%的在校大學生傾向于選擇網絡教學課程。同時,網絡視頻教學在社會效應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具有費用低廉、使用方便的公益性。立足其公益性這一基本特點,它的產業性將與傳統教育產業一樣為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一定貢獻。
然而,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網絡教學視頻模式有著不小的問題。第一,平臺上的教學視頻良莠不齊。第二,網絡教學視頻模式僅有的、最大的局限之一是其設備要求性。如果沒有匹配的設備,學生無法利用網絡平臺觀看學習。第三,遠程教育失去了傳統教育的實時監督性,大學生的自制力是一個不穩定因素。
綜上所述,遠程教育的特性使得其發展現狀呈現出向好向上的趨勢,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本文從網絡教學視頻模式的特性的視角,分析遠程教育對大學生學習情況的積極影響、消極影響,思考網絡教學模式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互聯網+”視域下網絡教學視頻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網絡視頻對大學生學習的有利影響
1.節約了教學用具成本與路途中的時間
教師只需要用電腦即可開始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則節約了去上課花在路上的時間;除此之外,學生可以自由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節約了時間成本。
如今,遠程教育正在向傳統學校教育模式靠近,有很多的組織形式,也有不同的技術應用。我們必須謹慎設計合適的學習情境和制度安排,充分考慮即時交互的可能優勢,并進一步滿足入學機會的需求,大膽而謹慎地面對技術的變革,促進遠程教育的不斷創新與發展。[2]
2.教學更加靈活
①空間和時間不再受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教與學。
②個體差異性的問題被減弱,部分跟不上學校進程的同學,在視頻教學模式下,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調整觀看視頻次數。
課程類型多樣,選擇廣泛,有助于大學生多渠道接受知識教育。目前網上視頻課種類繁多,獲取簡便,擴大了學生學習平臺,有利于學生拓展學習視野,推動學生創造力和思維拓展能力的發展。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遠程教育的發展,除了對教師教學能力、技術的提高之外,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要求。沒有了傳統課堂的教師監督,學生需要克服種種誘惑,這也在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中,個性化學習:學習者中心設計的歸宿;新媒體應用:關注“策略”與“有效性”;實驗與實證研究:從“模式”走向“課堂”;跨學科合作研究:學習技術發展的必要條件。[3]
(二)網絡視頻學習對大學生的不利影響
本研究通過收集305份問卷,就網課對大學生影響進行調查,經數據分析,得出網課對大學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1.學習效率難以明顯提高,易受干擾
學習效率的自我評價反映了大學生的學習狀態,透視了大學生對授課方式的接受程度。問卷中就大學生在網課學習過程中專注度的變化情況進行提問,包括:“(1)與面授課程相比,您的網絡課程聽課專注度?(2)對于網課課程中,界面出現的廣告鏈接,您會?”。
305位大學生中,有34%認為自己線上聽課專注度降低,僅有22%的同學認為自己能高度集中,說明了大學生網課學習專注度總體水平不高。網課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專注度。就視頻內廣告而言,305位大學生中,67%對于網課中的廣告鏈接能視而不見,而共有33%學生會關注廣告,其中有23%的同學在聽課過程中就關注廣告,說明網課廣告分散聽課注意力。
因此,網課學習中,大學生會出現學習效率不高、專注度降低和易受網課廣告干擾的不利影響。
其次,網絡授課目前多數仍采取老師錄制視頻學生播放學習的模式,學生與老師之間、同學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相處的時間減少。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增強合作能力,教師通過提問、組織小組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網課學習中,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機會少或幾乎不存在交流;由于市場上大多數網絡視頻課以盈利為目的,不同價位的課程發布時間不同,絕大多數學生接收的課程都是錄制后的網課,遇到的疑問得不到及時的解答。本研究在問卷中就網課學習復習情況進行提問,發現305位大學生中,有38%表示從不復習,31%會在一星期內復習,而只有10%的學生會立即復習網課內容;說明了大學生網課學習不能及時復習,缺乏學習安排計劃,學習目標不明確[4]。
2.網絡視頻課程測評體系有待完善
網絡視頻課程缺乏相關測評平臺,學生學習之后得不到學習效果反饋。在傳統的面授課程中,學校教師會組織測試,學生學習狀況能夠得到及時測評;而目前大多數網絡視頻課只講解知識點,沒有測評要求,不利于學生及時明確學習狀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緊迫感;只有學生嚴格自主測評,才能取得學習效果,但大多數學生缺乏自主測試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3.網課質量參差不齊
網絡教學視頻質量參差不齊,視頻課制作方迫于競爭壓力,不能優化教學內容,及時更新,而大學生在選擇網課時只是盲選,在前期聽取網課階段后若不滿意的課程教學方式就選擇放棄學習,影響了學習進程,部分課程有有效期限,未在規定時間內學完只能作廢,從而降低了大學生學習興趣等。
總之,網絡視頻課對學生學習注意力,學習效率和學習測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消極作用。
三、“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網絡視頻課受教的思考
(一)網絡教學視頻與“教育公平”
遠程教育能盡可能地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教育服務,這和我們當代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5]況且,現如今,“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等口號層出不窮,這也反映出我國人民,不僅僅是大學生,對于學習及教育的渴望,而網絡教學視頻就能滿足人民的這一要求。
但為什么網絡教學模式并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蓬勃發展,而是發展緩慢?實際上,對電子設備的需求這個基本前提,就已攔住了部分家庭貧困的人的求學之路。近年來,呼吁“教育公平”的人越來越多。網絡教學視頻的受眾面注定了其局限性。負擔不起電子設備,這是一大問題,而另一大問題則是部分地區甚至連信號都無法接收到,更別提上網了。網絡教學模式并沒有受到預想中的推崇,歸根結底在于其違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我們所需要深思的。
(二)網絡課程促使傳統教育更新升級,完善教育理念
在“十一五”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的帶動下,網絡課程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網絡課程的開放性、靈活性、顛覆性注定了它會對傳統教育造成巨大的沖擊,但傳統教育也有其優點,如:教師與學生可以充分及時溝通并密切關注學生動態以解決學生的問題;面對面交流時學生的專注度更高等。
未來,傳統教育與網絡教育結合將是相對較好及合理的方式。傳統教育與網絡教育二者相互借鑒,不可替代。[6]傳統教育主要側重于學生而網絡教育面向全社會。網絡課程的出現有利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普及終身學習的概念,使得學習不僅僅是學生的代名詞,更是整個社會的寫照。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提高學習效率,優化教學方式,以此來實現教育公平并構建終身教育體系。[7]
四、對策
(一)大學生應提高辨別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為了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高質量的網課,擦亮眼睛,提高對網絡課程的鑒別能力十分重要,同時,這也是大學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必備技能。因此,大學生應該“貨比三家”,提高警惕,不信謠,不傳謠,不被網課市場的假象,亂象迷惑。應選擇知名度高的網站,有資歷的老師,試聽符合自己標準的網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老師。
(二)網課平臺應提前篩選課程,從根本上杜絕劣質課程
對于提供網課的平臺而言,在上傳網絡教學視頻之前,應提前篩選,從根本上杜絕劣質課程。觀看劣質視頻于大學生的學習毫無作用可言,甚至是在浪費時間,若此類現象能從根本上被制止,那網絡教學視頻的整體質量也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有效性也會有質的飛躍。此外,有些平臺所提供的網絡教學視頻缺乏對學生聽課效率的管制,若是能推出如每播放十分鐘需要學生滑動鼠標或者點擊屏幕以繼續,確保學生在認真聽課等的措施,相信效果會更好。
(三)網課平臺與高校通力合作,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授課協作發展
由于網絡教學視頻市場魚龍混雜,一些公司浮躁不堪,以賺錢為目的而教育理念落后,其教學視頻華而不實,與教育需求背道而馳。
與此同時,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國的教育不公平現象。東部教育資源豐富而西部教育資源稀缺,大城市教育資源豐富,小城市則資源匱乏。尤其是師資力量,大城市的名師數量要遠遠大于小城市。
因此,為提高網絡教學視頻質量,高效利用教育資源,網絡視頻課錄制方可以與高校搭建合作平臺,完善相關服務體系,實現網絡線上教學與高校線下教學協作發展,將高校名師課堂全面融入全國大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完善相關服務體系,設置面向全國大學生甚至全國人民的網絡聽課平臺。
五、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網絡教學視頻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學習方式。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課程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教育領域。網絡課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是網絡教學順利開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時代的改變,會利用網絡課程獲取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應該成為當代大學生必需的技能。在未來的教育中,過度依賴網絡教學模式而忽視傳統教學模式,以及完全忽視網絡教學模式而不愿脫離傳統教學模式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在未來的學習中,我們也應將眼光放長遠,積極進取,高效利用網絡課程,真正做到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喻國明.互聯網是高維媒介:一種社會傳播構造的全新范式——關于現階段傳媒發展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的辨正[J].編輯學刊,2015(4):6-12.
[2]托馬斯·赫爾斯曼,鄭勤華.遠程教育的變遷:新技術與成本結構變化[J].開放教育研究 . 2006 (06)
[3] 張坤穎,王娩娩,張家年.“互聯網+”視域下新技術對遠程教育的影響與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6,35(02):82-89.
[4]張嘉威.大學生對網絡視頻公開課利用現狀及學習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269-270.
[5] 盧成.“互聯網+”時代中國遠程教育的機遇和挑戰[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21):28.
[6]朱成娟.關于我國教育公平現狀的理性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07):21-23.
[7]趙艷.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優勢互補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6(19):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