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大學生創新創業必須順應這一形勢,在政府、學校、社會、行業、企業、家庭共同支持下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實現成功更得益于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家庭協同配合,作為在校大學生教育教學的主體,各高校必須積極協調各方主動作為,與政府、行業、企業、家庭充分協調,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支持系統,共同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
【關鍵詞】新常態;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
一、前言
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這是黨中央對當前經濟發展總體形勢并結合國情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在此背景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轉變原有理念,必須實現由粗放型發展模式變為集約型發展模式,必須實現重視速度到重視質量的轉變,包括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過度,創新驅動戰略由藍圖轉化為實際的行動,一系列變化要求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素質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各高校必須進一步把握機遇、創造條件、因地制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經過數十年大規模的擴招,我國高等教育形勢也發生了根本變化,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到大眾化階段,大學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也客觀要求各高校在重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必須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有效緩解當前就業壓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做出專門指示,強調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打造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包括要建立健全彈性學制管理辦法,支持大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業。此后,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高校可以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大改革力度,簡政放權,為創業提供便利,形成新的創業浪潮,同時制定和實施大學生“互聯網+”行動計劃,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以實際行動投身創業。
二、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和問題
經濟進入新常態,政府負責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設計,提供各項政策支持,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也隨著具體實踐日趨完善,當前,全國各高校基本上都開設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有效增強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升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但是,現實中大學生創新創業本身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一)高校在重視程度上有待提升
當前,全國高校基本上都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但是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夠重視,認識存在問題,第一,學校層面缺乏整體規劃,分管校領導沒有承擔起相應責任;第二,師資隊伍相對不足,好多高校將創新創業課程交由就業指導部門負責,缺乏專業化教學管理水平;第三,教學建設缺位,部分高校存在著沒有系統設計創新創業課程,甚至缺乏基本的教學文件,更談不上課程建設。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力度有待加強
新常態下,要想真正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良性發展,必須全方位發揮政府、高校、行業、企業甚至家庭的主體作用,然而現實中,各主體方利益訴求不同,即使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也會在執行過程中走偏,根本原因是沒有在制度層面形成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體系,各參與主體之間沒有形成制度層面的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協同關系,再加上各主體分屬不同系統,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層面也存在問題。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科技含量有待提升
雖然當前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數量和種類連年創新高,但是,項目整體科技含量低,質量也不高,好多是機械地模仿,同質化嚴重。據麥可思2016年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情況的調查顯示,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逐年提升,但是涉及的行業以服務業為主,比如熱衷于小型培訓機構和餐飲業,很少涉及工農科技類行業,在創新大國美國,大學生創業項目主要涉及互聯網科技和制造研發類,相比之下,中國大學生創業質量和層次有待提升。
(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校企合作情況欠佳
當前,高校越來越重視校企合作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然而,在創新創業教育環節,遠沒有達到實際所需,好多高校不能有效和企業合作,企業不能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條件,大多數高校基本上沒有和企業聯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模式,在創新創業教育環節,失去了企業這一扶持主體,即使有些高校聘請企業人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也僅僅是停留在教學層面,根本沒有實質性地創新創業實踐。
三、新常態下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的對策
(一)進一步發揮政府作用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政府一方面要積極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環境,另一方面,必須重視相關政策的實施,要充分保證政策的落地和實效,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政府必須轉變傳統理念,由管理者向服務者過度,俯下身全力解決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不連貫、不到位、不充分的問題,重視政策執行中的“最后一公里”情況。其次,健全監督機制,使政策執行有據可查,有始有終。第三,加強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形成規范的溝通協調機制,使政府各部門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
(二)進一步發揮企業扶持功能
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一系列條件,其中包括資金、技術、平臺和技術指導等,高校在此方面不可能實現全覆蓋,必須充分發揮相關企業的作用,因此,各高校要將校企合作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工作來推動,廣泛聯系企業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新合作形式,實現互利共贏。另外,推動企業家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企業家有獨特的經歷和經驗,在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更有優勢。高校也可以“引企入校”,和企業一起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
(三)創新創業教育中堅持科技創新為主線
新常態下,高校要在堅持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同時,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培養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想方設法,創新教育模式,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緊跟科技發展前沿,追蹤科技發展制高點,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時代大背景中,同時,各高校要創造條件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平臺,加大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力度,尤其是重點扶持科技創新,鼓勵發明創造,牢牢把握主線,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科技含量。
(四)構建和完善多元協同的支持系統
新常態下,實現大學生成功創新創業,必須充分發揮政府、高校、行業、企業的各自作用,因此,必須構建“政、校、行、企、家”多元協同的創業支持系統。首先,加強政策研究,通過政府牽頭,在政策層面建立五方聯系協調體系。其次,建立溝通協調機制,高校牽頭,聯系政府、行業、企業、家庭共同協商大學生創新創業重大問題,第三,政、校、行、企、家在政策、資金、市場、金融、人力資源、專業支持和創業文化方面共同搭建平臺,積極合作,深度融合,結成利益共同體,在創業人才培養和大學生創業支持方面發揮最大的效用。
【參考文獻】
[1]朱曉妹,李燕娥,張靖風,等.基于建構主義的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研究[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7(5).
[2]李一.“引企入校、協同育人”校企共建創業就業學院的探索與實踐[J].繼續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