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強
摘要:新時期高校新生學習狀況堪憂,學生不善于自主學習、對學習不適應等問題嚴重,厭學心理導致許多學生成績不佳,也造成部分學生出現嚴重掛科,甚至個別學生被降級或開除,為更好解決高校新生學習問題,為此我們開展了增強適應性教育等對策實踐研究。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適應性教育;學習;對策
導言
隨著大眾化教育時代來臨,越來越多學生升入高校,而一些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對高校教學方式和自身學習逐漸表現出一定的不適應,影響學習成績,甚至有的新生被迫退學。最近一則消息就說某高校對學習不合格的十余名本科學生降為專科生,還有某高校對四十余名學習有問題的學生給予部分降級、部分開除學籍的處理。結合高校新生學習狀況,對此進行調查分析和對策研究,希望改變新生學習現狀,促進新生順利完成大學學業。
一、當前高校新生學習現狀
1.學習認知錯誤
大學生應對自身學習有正確、全面、深刻和系統的認知。可現實中,許多高校新生在高中階段都被勸導過“上大學就不再像高中怎么累地學習了”、“上學就可以放輕松了”等等,這些“善意”的謊言,確實給一些新生進入高校學習造成思想心理嚴重誤導。一些新生入校后就不像高中階段那樣注重投入學習精力,對大學怎么學習一時不知所措,思想和精力發生轉移,放松學習要求,多數新生都想加入學生會當干部或加入各種社團有為逃課或逃避紀律約束埋伏筆。
2.學習行為缺失
高校新生思想認識缺失造成學習行為偏差。一些新生對學習存在目的性不清、自覺性不足、主動性不強、專研性不夠等問題,缺乏知識深入挖掘和廣泛運用能力,因此,造成有的新生學習不主動、不愛學;還有的新生偏科嚴重,感興趣的學,不感興趣的不學;有的新生受手機或網絡等影響成癮,造成課堂上總想著擺弄手機,甚至沉迷游戲,嚴重影響學習;有的新生成為學生干部后,總是忙忙碌碌,無暇自身學習;有的新生受不良風氣影響,平時不學只等考前突擊。
3.學習環境不適
高校新生從高中升入大學,由于學習環境的徹底改變,大多數學生表現或暴露出一定問題。導致他們在學習方面產生不良后果。高中教育離不開老師的督促指導,也離不開家長日夜陪伴,一切知識掌握都靠老師講解、輔導,學生只是反復練習、熟記,課后有老師追蹤、補課,還有家長的督促和陪伴,有效促進了學生學習。而大學老師下課就不好聯系,學習全憑自己自主鞏固和研究。另外,大學也是學生離開家長獨立生活開始,沒有家長陪伴管教,一些學生也會放任自流。
4.教學模式困擾
高中階段學習以應試教育為主,注重爭取考試高分數是目的。而大學學習以掌握、運用、研究為主,學校老師要求重點是知識點的深入挖掘和知識面的廣泛拓展的能力。所以,高校老師在課堂上以激發學生思維、知識運用、探索研究為出發點,需要學生形成發散思維,改變過去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還因為高校教師不坐班,學生如果有問題也不能及時找老師請教,學生課下見不到老師成為高校共同的特征,高校新生一時間有問題不知道找誰解決,不知道尋找什么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大學學習,久而久之給他們造成了學習困惑。
二、增強高校新生學習適應性教育
1.學習適應性教育及應用
學習適應性是指個體超越學習情境中的障礙的傾向或克服困難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傾向,應包括學習觀念、學習環境、學習方式的適應。當前,很多高校都會加強新生適應性教育,但是,以往圍繞學校軍訓、管理,紀律要求對新生做要求,對學習適應性教育較少,所以,新生在高校生活和紀律等方面不易發生問題,卻而在學習方面表現出嚴重偏差,暴露出對學習的不適應。因此,高校應對新生開展及時、深入地學習適應性教育引導,促進新生入校后不僅要適應生活、紀律等管理,更應該解決好學習適應問題,以保證實現學習穩步提升。
2.學習目標引導教育
學習靠內因作用,內因變化才會促進成績提高。圍繞學習目標,堅持教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人才觀,發展觀。在學習觀方面,注重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制定好個人學習計劃和職業發展規劃,養成學習習慣,體現學習專研,實現學習創新;在人才觀方面,明確學習動機和增強學習動力,我國教育方針是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所以要廣泛培養新生學習興趣和愛好,促進新生學習行為良好養成,消除游戲誘惑,防止新生沉迷;在發展觀方面,堅持建立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開展大學學習方法指導,激勵新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作用,借助評優評先等工作,提高新生學習成績。
3.學習環境認同教育
對于新生來講,要學會適應新環境是保障學習的有效方式。盡快消除新生學習依賴的思想心理,改等、靠、要的舊習,變主動學、自主學、拓展學,提高思維發散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尤為重要。一方面,班級學委等干部要堅持對新生學習做好情況調查,把學習中遇到的主要方面問題與任課老師做好交流溝通,堅持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三步走原則;組織學習優秀同學為后進同學輔導;開展學習活動和競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借助學校圖書館、自習室等良好環境,遠離網絡手機的誘惑。另一方面,學生自己要不斷提高自主學習意識,體現自主學習行動,主動找尋老師探討研究課業知識和創新創造思路,提升科技興趣,培養制造能力,堅持帶問題學習和帶問題交流,利用網絡提升學習。
4.教學模式適應教育
增強對新生學習適應性教育應成為高校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項必要工作內容,圍繞新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做文章,養成探索、專研、創新的思維習慣,培養自己學習思想、研究和創新能力。高中學習與高校學習有較大的差異,在學習之前,做好思想認識、心理意識、學習行動、組織紀律等多方面工作,使新生對大學學習有整體感受和具體感知。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堅持學習需求認識,以全面發展和探索研究能力提升為重心,嘗試有效自主學習方式,創造班集體優良學習環境,通過優秀學生示范幫扶機制對后進生帶動,探索出一個更適合高校新生學習的管理模式,營造班級整體學習氛圍,促進新生學習,形成班級獎勵機制鼓勵新生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新生學習能力。
5.學習行動促進教育
高校新生來到大學后,初期有著強烈的好奇和熱情,但隨著時間增長也會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有些學生懂得學習重要性并較好的成長,有的學生卻逐漸暴露出了不適應。造成不適應的根本原因主要有:新生思想上放松學習、心理上輕視學習、學習上不重視基礎課、個人興趣上發生偏移、部分學生因手機或網絡的使用導致日常行為發生根本性改變,嚴重影響新生學習提高。改變新生學習問題方法:一是要教育培養新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引導鼓勵新生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同學以學習為榮耀,班級形成良好學習氛圍。二是要建立有效促進和管理方法,加強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下復習機制,建立與課任老師立網上溝通聯系平臺,實施教室手機使用管理制度。三是轉變學習策略,改被動學為主動學,走課堂學和課后學持續之路,倡導同學相互學,做好學習規劃和檢驗學習階段成果,確保學習成績提高。
總之,針對高校新生學習現狀,查找根源,實施對策,堅持采取和推進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輔助學習等全面管理措施建設,使新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要求,激發學生潛能,增強適應性和追求學習實效性,就會保障新生完成大學學業。
參考文獻:
[1]王亞平.論如何做好大一新生的適應性教育[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20)
[2]黃衛明.周炎根.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J]. 中國校醫預覽.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