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產品電商有利于推動城鄉農產品信息互聯互通,解決農產品銷售困難的問題,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推動力。本文分析農產品電商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制約因素,有針對性地探討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策略
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電商逐步成為農村新經濟的重要組成,對于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農產品銷售難等傳統難題、增加農民收入有積極的作用。
一、農產品電商發展面臨的困境
1、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
大部分的農產品保質期短,容易腐爛,農產品流通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保鮮”。但是中國目前農產品流通采用的保鮮方式還比較落后,從采購、運輸、倉儲再到配送,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不能保鮮的問題,直接導致農產品的質量問題,也直接影響用戶體驗與企業口碑。由于缺乏冷鏈倉儲和物流配送設施,導致優質農副產品無法長時間銷售,只能短時間賤賣,難以實現高附加值。
2、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程度低
由于起步晚,發展速度落后,我國農業標準化與國外先進的農業標準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農產品標準不全,大部分的標準主要針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針對產后的標準相對較少,只有極少數與市場流通直接相關的標準,而且部分標準還存在可操作性弱、水平不高等問題。同時,現有的一系列農產品標準,投入的資金不充分,標準的宣傳、示范推廣力度不夠,加上生產者素質比較低等原因,導致已制定的農業標準沒有被很好地貫徹實施,由于標準貫徹實施的不到位,根據標準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并沒有能夠真正達到標準的要求。由于農產品標準不健全,引發了諸多農產品流通問題的發生,只有農產品生產實現標準化了,才有利于電商化銷售。
3、農產品電商信息化基礎存在短板
農產品流通“電商化”受技術因素的制約較為明顯。一是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滯后,農村電子商務配送站點等物流配送站點覆蓋率很低,移動通信和互聯網化程度不高,農產品銷售信息互聯網渠道傳輸不暢;二是農產品電商人才的短缺。農產品電商對人力資源的專業要求和經驗要求較高,特別需要大量經過實操培訓、高質量的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三是農產品電商平臺難以滿足農產品網絡營銷需求,各種平臺重復建設非常普遍,同質化嚴重,導致競爭無序,虧損經營,建站與關站并存。無法滿足農產品電商發展對技術保障的需要。
4、電商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
目前我國農產品電商進入“井噴”階段,各類電商企業大量涌現,但是行業尚未建立健全電商誠信體系。一些電商平臺剛剛開始起步,交易相對滯后,交易量較小,多采用低價手段吸引消費者、提供的農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低質、假冒偽劣產品等充斥,而且問題產生后賠付困難,侵害消費者的利益。這種狀況導致“劣幣驅良幣”現象嚴重,農產品優質不能夠優價,極大影響農業電商的可持續發展。
二、推動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對策
1、優化物流和配送,構建冷鏈物流體系
農產品消費強調品相保鮮和消費的及時性,冷鏈物流、倉儲配送是農產品電商必須要解決的難題。因此,建立社會化的冷鏈物流體系,集約化、專業化的管理成為了整個農產品電商急需的資源。一方面建立主要品種和重點地區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以當前主要的農產品物流服務企業、快遞公司、電商企業等為節點,整合各地已有的冷庫庫點,基于數據分析合理布局新的農產品冷庫庫點和冷鏈運輸投資;實施政策扶持措施支持農產品產區、農業產業園區、重要物流節點等地區的冷庫建設和智能化冷庫的升級改造;利用財政補貼政策支持冷鏈物流企業深入產地開展冷鏈運輸服務。另一方面,推動冷鏈物流信息化。支持組建農產品智慧冷鏈物流聯盟,將全國聯網的農產品冷藏倉庫、冷鏈車的實時庫容、流向數據和需求信息有效對接,協調倉儲資源和進行聯合配送;此外,加大研發投入,利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來提高商品的保鮮度,如冷鏈物流技術、新材料包裝防損技術等,降低冷鏈物流成本。
2、加速推進農產品標準化
首先,應該制定完善標準。針對生鮮農產品標準化存在的不全面、不統一和質量不高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政策。把國家層面的標準和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進行統一。為了突破貿易壁壘,在制定標準時,還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現有標準化體系里的相關內容,與國際標準相銜接。要及時根據生產條件、市場需求,對標準進行修改。建立起完善的標準體系后,還應加大農產品的宣傳和示范力度。結合各地情況,先在小范圍內推行標準化,通過示范區的實踐,讓農民意識到標準化的優勢。國家可以對實施農產品標準化的企業或個體給予一定的優惠或獎勵,給予技術與資金的支持,加快貫徹標準化。
3、完善農產品電商的技術保障體系
要補齊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方面的短板。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農村地區移動通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有明顯提升,健全交通物流等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配套設施建設;還要加大對電商人才的引進和培訓,特別是加大具備銷售、網絡、技術知識,還熟悉農業生產、有農產品相關的銷售經驗的人才的引進;對農村地區涉及電商人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此外,要扶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網絡營銷平臺,支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國內知名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深度對接,支持名特優農產品入駐電商平臺。
4、加強農產品電商的誠信體系建設
應加強農產品電商的誠信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農產品電商的生態環境。建立和完善與農產品電商相適應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營造良好的農產品電商市場營商環境,嚴格杜絕低價競爭、假冒偽劣產品等現象。明確網絡平臺的第一責任人,出現商品質量問題時,電商平臺必須履行先行賠付消費者,事后再去追溯商戶的責任,而且電商平臺當保全交易數據證據,也要建立前置約束機制。建立電商平臺信息通報制度,加強跨地域聯動,加強第三方網絡平臺的監管,把網絡打假常態化。此外,還應充分發揮農產品行業協會作用,強調行業自律,協調各個職能部門的關系,促進農產品電商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力.定制農產品電商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08
[2]劉貴生.中國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8.10
作者簡介:李永鑫,男,管理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場營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