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持續性擴招,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無法短時間解決,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者必須重視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通過多種形式、探索多種措施、借助多種載體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使其提升就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順利實現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教育管理;職業素養提升
一、大學生職業素養概述
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已達八百多萬,預計2019年會再創新高。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創新高以及在校生規模直接說明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到大眾化階段,面對著近千萬的高校畢業生,隨之而來的就業壓力可想而知,加之近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大學生找工作難的現象依然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給高校人才培養和畢業生自身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必須加強在校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水平,這是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高校人才培養面臨的迫切任務。
職業素養宏觀上講是指勞動者或者職業人對于社會職業了解程度以及對社會職業適應能力的綜合,微觀上表現為一個人在日常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職業意識、職業興趣、職業技能、職業態度以及職業規劃等。對職業素養產生直接影響的因素很多,從勞動者個體方面講,其個體因素、教育環境、家庭因素以及價值觀等,都直接影響其職業素養水平。此外,職業素養強調動態的修性,它是在個體先天的基礎上,經過后期的環境影響,日益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特征,外在表現為一個人對職業的適應能力和發展能力。
二、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在認識上未重視大學生未來綜合競爭力需求
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各高校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依然堅持知識理論傳授為主的教育理念,在學校層面忽略了學生畢業后未來綜合競爭力的需求。大學畢業生在職業生涯過程中,不僅僅需要過硬的專業技術技能,更需要較好的職業素養,二者結合才能形成其未來綜合競爭力,縱觀當前高校,在此方面存在著嚴重的認識問題,從而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
(二)教育資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強
職業素養教育作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組成部分,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與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格局緊密結合,因此,高校必須立足學校、教師、學生、專業和課程五大層面系統推動職業素養教育工作,立足全校整合有效資源,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調動全校各環節積極性和主動性,必要時建立專門組織,牽頭協調校內資源,對外充分挖掘教育載體,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廣泛發動社會、企業、行業、政府共同致力于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實現社會資源轉化為職業素養育人資源的目標。
(三)職業素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任何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都需要一支素質水平過硬的師資隊伍,職業素養教育也不例外,當前,各高校也都意識到了職業素養教育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師資隊伍配備方面遠不能滿足職業素養教育的實際需要,大多數高校的職業素養教育課程都是就業指導部門和輔導員老師兼任,在專業性方面難以保證課程教學質量,另外,學團組織相關指導教師群體中也缺乏相關專業師資,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中,很不注重與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內容相關的培訓和學習,因此,上述種種情況導致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嚴重不足。
(四)重視知識理論教育,輕視實踐能力培養
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基礎理論知識,還包括職業素養,其中實踐能力最為重要。傳統教育教學理念認為,學生進入學校,就是學習知識理論的,學校層面和教師層面往往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視課堂教學,輕視實踐環節,部分高校壓根沒有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概念,日常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沒有系統的實踐教學環節,即使進行了實習實訓,也是重形式輕內容,長期下去,必將影響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實施路徑
(一)高校輔導員老師要充分發揮相關作用
高校輔導員老師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學生在校期間學業和生活導師,輔導員身處大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第一線,其對學生的影響是高校其他教師無法代替的,因此,必須充分發揮輔導員職能,利用一切條件助力于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比如,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每周輔導員課和班團活動,設置專題,全方位加強所帶學生職業素養教育。
(二)高校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
在堅持好第一課堂主渠道作用發揮的同時,高校務必重視相關學生組織和社團建設工作,充分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標。依托各級學團組織和各類學生社團,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搭建第二課堂,有條件的高校定期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和其它節慶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職業素養,增強實踐意識。首先,學生個體要重視每次活動的參與,在活動氛圍中得到提升。其次,從教師層面看,務必重視課堂教學外的實踐環節,千方百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實現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目標。第三,學校層面務必盡全力提供第二課堂建設的各種資源和條件,在全校形成勤動手、重實踐的濃厚氛圍。
(三)高校要重視和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職業素養教育教學的開展,必須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各高校必須重視激發學生自我教育意識和提升自學能力。首先,完善相關學生組織了建設,學生組織是大學生開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載體,設立職業素養相關學生社團,引導社團開展職場模擬和職業體驗等活動,達到大學生自我提升的效果。其次,作為大學生學業和生活導師的輔導員老師,要充分利用一切條件,引導學生自行學習職業素養提升相關知識和理論,培養自學習慣,必要時通過管理手段督促學生開展相關活動。
(四)高校要充分整合各種資源,共同致力于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
大學生日常教育是在一個綜合環境下進行的,其中包括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要想達到最優的教育效果,必須充分發揮各種環境的作用,使之形成合力。首先,各高校要精心打造有利于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校園環境,將職業文化引入校園,使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能受到職業文化的熏陶。第二,高校必須重視校企合作平臺,聯系合作企業為在校學生搭建見習和親身感受職場氛圍的平臺,定期要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資深人士到校做講座,為學生普及職場知識。第三,家庭對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給予最大的支持,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通過自身情況主動為學生聯系可以進行職場見習的平臺。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對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大學畢業生需求與日俱增,面對這種客觀情況,各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保障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有效開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綜合型、復合型人才,以過硬的專業技術技能水平、扎實肯干的工作作風、甘于奉獻的愛崗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
【參考文獻】
[1]杜新安,高職生職業基本素養課程內容體系建構[J].教育與職業,2012(26).
[2]高海霞,段宏毅.高職學生職業素養養成體系建設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