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平 梁世君
摘要:從王進喜到王啟民再到李新民,50多年來,以三代鐵人為代表的石油人,用熱血、忠誠乃至生命,在不同歷史時期生動詮釋了時代內涵,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石油人的精神支柱,是企業文化核心的靈魂,是推進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關鍵詞:石油精神;企業發展;服務保障
進一步思考新時期發揮好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一獨特的政治優勢的新思路、新做法,把石油精神有效融入到企業生產實踐中,對建成大油田、實現“雙翻番”提供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被賦予新的時代使命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形成于石油會戰時期,開發和建設大慶油田的產物,是鐵人王進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的理想、信念、情感和意志在廣大員工中擴展而形成的群體意識,鐵人精神在推動祖國石油開采歷史上有著卓越的功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做出了一系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部署。集團公司加快著力建設“海外大慶”、“西部大慶”和“新疆大慶”,油田公司也提出“建成大油田、實現雙翻番”宏偉目標,堅定不移地推進三基工作新的重大工程,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建設“海外大港”的遠景目標,力爭打造成更好服務國際市場、爭取更大發展空間的“橋頭堡”和“奠基石”項目。作為油田公司發展不可缺少的礦區服務板塊主力軍,供水公司承擔著油區20萬居民生產及生活用水供給、生活污水達標排放、油區防洪排澇等任務。新形勢下,如何才能在油田發展建設征途上更好地承擔責任、完成使命,這依然要用石油精神攻難關、解難題、謀發展。
二、繼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面臨的挑戰
一是思想觀念的挑戰。隨著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帶來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意識異常活躍。大港油田也是如此,職工群眾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明顯增強,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理想信念整體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影響企業和諧穩定的因素增多,引領整合多樣化思想的任務更加繁重,這些對繼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是網絡媒體的挑戰。在石油大會戰時期,以報紙、廣播作為宣傳介質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隨著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手機、電視、互聯網成為信息傳遞的主要介質,在享受信息便捷傳遞的同時,也給一些不良信息的發布提供了可乘之機。在主流思想輿論進一步宣傳鞏固的同時,受到“垃圾信息”、“負面信息”等困擾越來越多,容易在特定時間、人群中造成負面影響。
三是員工新老更替的挑戰。當今青年職工大都是聽父輩描述當年“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面”的樂觀精神以及“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創業豪邁。有些青年職工對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實質還沒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如何讓青年職工愛崗敬業,讓他們在企業發展中發揮好青年突擊隊及生力軍作用,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入腦、入心,從而落實到實際行動,是對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提出的新的挑戰。
三、繼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實踐啟示
一是堅持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統一思想,夯實企業發展思想根基。堅持再學習再教育再深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保持傳統教育強勢,讓員工時刻工作和生活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熏陶之中。幾年來,供水公司堅持把弘揚傳統作為員工黨課、團課教育的必修課,先后開展“珍惜光榮史、再創新輝煌”、“學鐵人、立新功”等主題教育,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伴隨員工職業生涯全過程。供水公司結合崗位實際開展了“雙提”、“向大慶新鐵人李新民同志學習”大討論等活動,引導員工通過“四查四看”,即:查思想,看傳承;查作風,看發揚;查標準,看弘揚;查效果,看踐行,逐步自覺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行為標準和行動準則,切實讓廣大干部員工在文化理念的熏陶和影響下進行行為養成和觀念更新,實現職工群眾和企業的和諧雙贏。
二是堅持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建隊育人,打造水務企業鐵人隊伍。供水公司始終抓住基礎建設工作不放松,注重用石油精神錘煉作風,建隊育人,打造一批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已然成為供水公司加強員工隊伍素質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供水公司有支“水務鐵軍”,專門負責處理油田供水管網搶險作業、起下泵作業、洗修井作業等急難險重任務。同時,供水公司濱海水廠有位集團公司勞模“鐵娘子—劉鐵云”,她帶領項目組技術攻關,干活出力第一個沖上前,在她的模范作用引領下,保證出廠水始終優于國標。如今,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帶領下,供水公司已經打造出“水務鐵軍”、“鐵云工作室”、“王健班”等先進集體,先后選樹了濱海水廠、檢維修分公司、供排水分公司等4個基層建設紅旗單位,并涌現出集團公司千隊示范單位1個。
三是堅持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構建和諧,營造企業發展良好氛圍。作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本質要求,供水公司始終把發展成果惠及員工作為公司的管理宗旨,讓職工群眾充分享有改革發展成果,用高尚的企業精神統一員工思想,用優良的業績堅定員工發展信心,用整潔的環境增強員工主人翁責任感,用優厚的待遇激發員工生產服務熱情,保持積極上進、一住無前的良好勢頭,實現了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開展“送溫暖”工程、黨員干部“一幫一,結對子”工程,不斷拓寬幫扶范圍,加大幫扶力度,千方百計把公司的溫暖送進職工的心坎上,緩解職工群眾的實際困難,促進了職工隊伍的和諧穩定。
四、繼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幾點思考
一是堅持與時俱進,始終推動水務發展,是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永恒主題。供水公司始終堅持以生產經營為中心,按照黨中央關于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繼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沖破各種思想束縛,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努力推進企業體制轉換,機制轉變,積極探索國有企業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企業的科學發展。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員工,是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根本。只有把職工群眾作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主體,才能凝聚實現水務發展,為大油田建設提供保障。供水公司黨委把繼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落實到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上,做到了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員工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是堅持繼承創新,始終堅持在繼承中創新,是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動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承是前提,創新是靈魂。大慶油田開發建設50多年來的發展實踐證明,無論是在大慶石油會戰時期,油田全面開發建設時期,還是新時期,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始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不斷繼承創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持與時俱進,才能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充滿生機和活力。
在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進程中,需要我們鍥而不舍,常抓不懈,將這一獨特的政治優勢發揮好,有效融入到供水公司生產實踐的每一個環節中,才能在水務發展的征途上更好地承擔責任、踐諾使命,實現建設一流的水務企業愿望,才能為建成大油田、實現“雙翻番”這一宏偉目標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