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宏
【摘 要】聲音訓練和基本樂理是合唱教學的基礎前提,抓好二聲部訓練是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合唱;基礎;前提;二聲部;策略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內容,是塑造美好人格的神圣領地。一曲曲如詩的描繪,一句句真情的唱詠,無不在潛移默化中感動著我們的心靈,陶冶著我們的情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有著豐富的優秀音樂;浩如煙海的世界藝術,更是我們依戀的精神家園。把合唱教學作為中學音樂課堂的主陣地,引領學生走進廣闊的音樂殿堂,推動學校音樂教育全面、健康發展。合唱,是一個表現力較強的多聲部的群眾性集體歌唱方式,和諧動聽的合唱可以引領青少年學生步入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還能使他們得到情感的滿足和美的熏陶,進而培養良好的音樂美感和高尚的藝術情操。
一、合唱教學的基礎前提
1、合唱的基礎。聲部的基礎在于個人的基本功和高聲部的齊唱能力,因此,必須注重集體訓練,這個訓練范圍廣,內容豐富,要抓住重點,分期分批地突出中心,解決問題。集訓與平時短訓相結合,先從聲音訓練入手,然后再逐步過渡到音準、節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訓練。
2、加強基本樂理訓練。和諧、統一是合唱對聲音的基本要求,所以合唱對音準的要求非常高。合唱的音準訓練應由淺入深地進行,先練習音階、音程、旋律。通過訓練使學生的音準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必要的識譜能力也是合唱的前提基礎。有了較高的識譜能力,就為作品風格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和重難點突破作好了準備。而且對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加強基本樂理訓練也是合唱訓練的第一課題。
二、合唱教學的方法策略
1、抓好二聲部教學,是合唱訓練的切入點。從小學音樂教材第五冊開始就安排了二聲部合唱教學內容,到了小學高年級,二聲部合唱歌曲占教材歌曲總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由于一些原因,這些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中一般省去次要聲部,當成單聲部歌曲教唱,無形中忽視了對小學生進行合唱的基礎訓練。事實上,二聲部合唱訓練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音準、節奏的敏感性和準確度、體會聲音的均衡與諧調等知識技能,同時也是審美教育的有效載體,對于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能力、集體意識、協作精神都大有裨益。
2、訓練學生的音準和節奏是二聲部的前提。在二聲部的練習中,訓練學生的音準和節奏是二聲部的前提。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學習了一部分歌曲。但是,當您有意識地聽辨學生演唱時,會感到有一部分學生演唱的音不夠準確,聽起來不舒服,特別是唱高音時偏低的現象很突出,這主要是學生沒有音準概念。在聽覺方面,他們已經具有相當準確的辨別音高能力,因此,在這個階段是培養學生準確音高的重要時期。比如,通過錄音機或其他設備播放一些二聲部的合唱歌曲,讓學生感受合唱中各聲部的旋律,既提高了學生的二聲部中對音準的掌握,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音樂視野。
運用音階進行二聲部的音準和節奏訓練。在教學實踐中,為了使學生把音高唱準,我通過音階視唱練習逐漸過度到視唱各種音程的方法進行音準練習,我在黑板上寫出上行音階和下行音階,任意指出某個音讓學生讀唱名。在唱準上行音階和下行音階的音高后,我又創編了音階形式的視唱練習曲進行練習,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演唱興趣,又掌握了音準,學生演唱聲音也有了方向感。然后分聲部進行簡單的音程訓練,初步建立起和聲的印象。
3、科學計劃、踏實訓練是合唱教學的保證。良好的開端就成功了一半,教師應重視最初的訓練,要有一個科學、系統的訓練計劃。現在教師們采用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先做復調性的二部輪唱訓練,然后進行到其他結構的二部練習;二是先進行主調視唱練習,再逐步過渡到其他織體結構的二部練習。兩種做法各有所長,前者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后者的優點是一開始就培養學生的和聲聽覺及二部合唱的一些重要技能。到底采用哪種方案,得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如從訓練的科學性考慮,第二種方法比較恰當,但要求學生基礎較好。教材中二部練習的編排是從簡單的支聲二部歌曲開始的,有些歌曲僅在高潮或結尾幾小節要求二部演唱,但教師切不可忽略,學生的合唱意識就是從這里逐步培養起來的。分部練習要講究技巧。沒經驗的教師常采用分離學生的方法進行二聲部練唱,教學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在課堂上進行二聲部練習,一定要避免集中練好一個聲部再去練唱另一聲部,這樣在聽覺上沒有和聲效果,在時間上又形成了另一聲部的空隙,既調動不了學生的主動性,還會造成課堂的混亂,影響教學。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教師可以先幫助兩個聲部各練唱一次,然后再幫助第一聲部練唱,要求學生輕唱,教師彈奏第一聲部的主旋律,演唱第二聲部的曲調,第二聲部的學生隨教師默唱。當幫助第二聲部練唱時,由于第二聲部一般都低于第一聲部,教師可仍幫助他們演唱,而伴奏卻要突出兩個聲部,以便第一聲部也繼續得到幫助而輕聲練唱。整個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難點,突出訓練。
練唱方式力求多樣化。剛接觸二聲部歌曲的學生還難以體會到和聲產生的美感,加之二聲部練唱花的時間相對較長,如果學唱方式過于單一,學生興趣難以持久,教學可能事倍功半。教師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訓練。除了分部齊唱外,還可采取小組對唱、二人重唱、師生合唱等多種形式,沒唱的學生也就有機會聆聽演唱效果,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把學生的演唱錄制下來,教師指導他們自己聽聽,找出不足之處,在以后的練習中加以改正,不斷提高。
4、充分發揮伴奏的作用。二聲部歌曲的范唱首先就應充分展示兩個聲部,給學生以雙聲部的和聲概念,可以兩聲部同時彈奏,和聲織體要求清晰、形象,也可以彈奏突出一個聲部,演唱另一聲部。如果學生基礎較好、曲調和聲簡單、旋律流暢,學唱一開始就可要求學生兩聲部同時輕唱,稍熟悉后就停止伴奏。無伴奏的練習也是提高合唱技巧的有效方法,能鍛煉學生的音準,提高聲音的穩定性,同時也便于教師聆聽訓練效果。遇到音程跳躍大、節奏不規整、變化音出現等情況,再適當用琴伴奏提示。練唱過程中如出現某一聲部跟不上,教師可用伴奏加強這一聲部,幫助這些學生渡過難關,達到聲音的均衡統一。
總之,合唱這門豐富多彩的藝術,有著廣博精深的學問,需要我們去不斷地學習、探索、研究,為學生創造一種更完美、更和諧的合唱氛圍,只有這樣,我們的合唱教學才能起到啟迪青少年孩子們的智慧,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