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狄杉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金融創新的實施會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由于目前推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風險不僅反映在金融市場中,也反映在互聯網環境中。特別是現有的互聯網技術方面與過去的金融風險相比,這種金融風險變得具有更強的隨機性與多變性,難以預防。因此,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金融風險可能會發生衍變并呈現出更多特征,很有可能引起金融危機的爆發。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金融風險;衍變;特征;金融危機
互聯網技術與金融市場的結合,讓金融市場更加多變,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機構主要有四項互聯網虛擬金融服務,分別是大數據金融、網絡金融、人工智能金融、電子金融。
一、金融風險的衍變分析
金融機構資產的不確定性和流動資金供給方面的不穩定性令其具備一定的風險。流動性風險主要是由于市場恐慌造成的意外資產損失,錯誤搭配期限和投資者大量收回投資資金等。就上述分析結果而言,流動性風險會嚴重影響金融機構的經信用和運營狀況,并使其面臨破產風險。
由于互聯網允許小額投資,所以吸引的大量用戶都是普通人,投資金額較少,而且比較分散,所以他們很重視資金是否安全,目前是否能帶回收益等問題,而不愿意承擔風險。另外,互聯網金融平臺所掌握的信息要遠遠多于普通投資者掌握的信息,這種情況會讓投資者更難判斷金融市場的狀況,一旦金融市場有任何“風吹草動”,大多數投資者為了保險起見都會在第一時間收回資金,極大地增加了金融風險,這種風險被稱為資金集中贖回風險。
在金融市場中,投資者可自由選擇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將自己的儲蓄資金轉化為投資資金,這種業務的發生很容易造成資金期限錯配的情況,所以應著重對資金錯配問題進行監管。由于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的結合,又進一步增加了資金期限錯配的風險。投資者大都追求投資的高回報,一些金融機構就抓住了投資者這個需求,會經常推出一些時間較長的投資項目,利用高回報、低風險來吸引投資者。另外,金融機構會開發出“理財通”等手機APP,為投資者提供便捷的資金管理工具,讓投資者足不出戶也能隨時了解自己的資金狀況,也能隨時收回資金。但是,金融貨幣市場一般都會在具體的時間進行交易,這也就使其承擔了一定的金融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二、金融風險的具體特征分析
2.1金融風險具有傳染性
傳統的金融網絡模型認為有效加強金融的穩定性并且降低金融風險的辦法是全面應用網絡模型。但這也引起了不少專家和學者的爭議,一些專家認為應用完全網絡模型可以減低金融風險的傳染性,這是因為網絡結構的集中度較高,如果全面應用網絡模型,各個結構節點的之間的關聯就會逐漸降低,從而降低傳染風險。目前,投資者可以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共享信息,如果正處于較為穩定的金融市場,互聯網信息共享平臺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科學的投資信息,降低投資風險。但是如果金融市場變化很快,共享信息會加速信息的傳遞,讓大量的用戶做出相同的投資決定,反而會適得其反,提高了金融風險的傳染性。
2.2金融風險具有快速轉化性
因為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在金融市場上的大量應用,讓不同種類的風險相互轉化起來更加容易,目前互聯網金融市場還沒有發現出新的風險種類,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非金融風險的存在。互聯網的信息共享平臺,加快了金融投資信息的傳遞速度,但是也提高了金融風險和非金融風險之間的轉化速度。在金融市場的實際交易中,風險事件往往不是一種因素導致的,而是有許多方面的原因,例如金融機構做出了錯誤決策或者遭到黑客攻擊等。
互聯網金融機構一般都會為自身的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而發展戰略的制定會帶來一定的戰略風險,對金融市場風險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當金融市場發展不穩定,波動較大時,互聯網的存在就會將企業的聲譽風險信息迅速傳播出去,在消費者獲知消息后,就會集中收回資金,進一步加劇了金融機構承擔的流動性風險。
三、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分析
3.1互聯網金融體系關聯性較強
互聯網是一個全球化的體系,所以在互聯網時代,辦理金融業務的人涉及到各個國家、各種行業。互聯網讓不同結構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從而產生了系統性風險。在一個互聯網金融市場中,聯系較為密切的有投資銀行、共同基金、對沖基金以及商業基金。如果有一些金融機構破產,會由于系統性風險的存在而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即使這些破產倒閉的金融機構不是系統金融結構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互聯網加強了他們之間的關聯性,所以小部分企業也會對全局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僅僅是金融機構的破產會產生影響,即使是其中的某個產品一旦發生問題,其他的產品也會連帶著發生問題,逐漸擴大影響范圍。
3.2互聯網風險發生速度快
大部分金融交易都是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的,所以速度十分之快。快速且頻繁的金融交易讓投資市場的流動性和資金周轉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所以,照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來看,交易速度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隨著交易速度的增加,傳遞錯誤的風險也隨之增加,一旦出現信息傳遞錯誤,產生的后果不堪設想。當出現一個小小的錯誤,由于信息的快速傳遞,導致金融市場和監管機構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挽救,將會帶來重大損失。自動化金融交易程序比人工交易員具有更大的系統性風險,一旦出現不良數據,極短的時間內就會給金融機構帶來極大的損失。雖然自動化交易程序并人工交易員的效率要高很多,但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流動性。
四、結語
總之,從金融的歷史發展來看,不同時期雖然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但并沒有清楚地劃分界限。目前互聯網背景下金融市場的發展主要是網絡金融和電子金融,所以需要想辦法盡量減少甚至是規避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風險,做好金融危機的防范工作,從而保障金融市場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宇.我國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與探究——基于博弈分析角度[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22(01):72-76.
[2]王立勇,石穎.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機理與風險度量研究——以 P2P網貸為例[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8(02):103-112+148.
[3]邱靈敏.互聯網金融風險成因及監管對策——由e租寶非法集資事件引發的思考[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7,19(03):21-27.
[4]王家華,蔡則祥,曹源芳.影子銀行風險的“蝴蝶效應”與審計治理機制——基于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研究[J].經濟問題,2017,29(01):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