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金融是近些年來新興起的一種金融經營形式,主要依托于網絡大數據環境,通過網絡進行各種金融活動。現今互聯網狐金發展迅猛,并且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優勢,有望成為金融界的又一發展新秀。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很多潛在的問題浮了上來。只有解決了其中的風險,才能夠使互聯網金融穩健快速的發展。文章當中現實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發展優勢進行了分析,之后探究了互聯網金融所存在的多重風險,并對于風險的預警機制進行探索,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發展;風險;預警機制
近些年來網絡技術發達,互聯網金融也隨之發展了起來。現今,互聯網金融已經走進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們現在所使用的網上銀行、支付寶、余額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方式,都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產物。
尤其是在企業之間,各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金融的形式進行相互之間的經貿交易,都能夠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來了解對方的具體情況,之后進行資料數據的分析,從而正確的評估雙方的真正實力,從而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降低自己企業的金融風險。而且互聯網金融的形式,使得交易雙方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時間與場所,只需要在網絡的覆蓋之下,便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網絡交流技術,實現雙方的貿易洽談與經貿交易,同時還降低了自身的財產的風險,不必隨身攜帶大量的現金,也減少了自身的安全問題。同時,互聯網金融主要客戶源為中小微型企業,這使得這些客戶能夠快速的發展起來,從而提高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在互聯網金融為企業發展帶來多重便利的同時,其自身也處在各種風險當中。既然是互聯網金融,便是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等進行運行發展的,其中間還會包含著另一個第三方的存在,這種存在也是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之一。大致來看,互聯網金融存在著以下風險:
(一)流動性風險
當前,很多互聯網金融是沒有運行資本的,第三方支付方式投入到互聯網金融的使用當中,存在著資源配置錯誤的風險。一旦貨幣市場出現大的波動,如金融危機,出現大規模的擠兌、人們紛紛贖回已購買的產品的現象,便會引發流動性風險,從而出現影響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癱瘓等嚴重現象。
(二)信用風險
網上經常會出現“刷單”、“刷評價、信譽”等行為,這使得網上很多商家經營數據的真實性令人堪憂。而且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平臺增多,經常會出現商家卷款潛逃、買家收貨后拒絕承認并不付款等行為的實踐。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存在著數據更新間隔實踐較長,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三)法律風險
現今,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準確的來說還處于起步階段,現有的法律法規還沒有真正的對于網絡貿易行為進行法律規定,因此在網絡當中,很多不法商販鉆法律的空子,進行不法交易,影響了互聯網金融的正常發展。互聯網當中也就出現了一些“灰色地帶”,無人管理的現象。
(四)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的,雖然互聯網是由國家相關的技術部門進行全網支持,但是金融軟件、系統等是由各個公司自行進行操作的,因此時常會出現由于自身的操作不當,出現的系統卡死、磁盤損壞、計算機損壞等現象,在加上網絡上的黑客人員對于網絡系統的供給,使得互聯網金融在技術上便處于一種風險當中。
(五)經營風險
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存在著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使用部分存在爭議、系統不完備等多種經營不善的現象存在,使得這些企業只能選擇一些風險系數較高的交易方式進行交易,以達到自身拓展業務,補充公司營業效益的目的。但是由于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沒有建立起客戶身份識別、交易記錄的有效保存與交易分析報告等資料的存儲,不法分子便趁機進行洗錢行為。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機制
1.強化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的合作,明確自身定位
第三方支付機構自獲得支付牌照以來,彌補了傳統支付結算服務的不足,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和需求。而單純的支付業務壁壘較低,市場競爭激烈,第三方支付機構應在加強與銀行合作的同時,主動將業務范疇擴展至企業的流動資金管理需求上,向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商轉變。在圍繞第三方支付的基礎應用領域之上,以企業為供應鏈中心,幫助企業管理上游企業與下游企業的資金流和電子物流,在降低第三方支付機構本身風險的同時,協助企業把單個企業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整體的可控風險。
2.提高風險辨識能力
其實上述的多種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都是可以避免的,但都需要參與到互聯網金融活動當中的企業加強自身的風險辨別能力。首先商家應該先加強自身的制度建設,填補自身的制度缺陷,從而提高自身的規避風險的能力。其次便是分析好現今在網絡當中的風險,對于網絡當中的多種風險進行記錄,從而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風險,具體方法可以是:在網絡交易當中盡量選取正當的網絡進行交易,在交易之前先對于交易對方的情況進行調查,并通過正當的交易方式進行雙方交易,選取有信用度的第三方交易軟件,從而加強交易當中的風險防御。
3.風險評估
在辨識了風險,發現了風險潛在的苗頭之后,我們還要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因為風險是會常常發生的,不可測同時又非常頻繁,而且為了保障風險的可測性,我們的監控系統也是十分敏感的,也就是說會產生誤報。所以我們要評估這些風險的嚴重程度,才能根據程度來進行排序處理。
三、結語
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了當前金融行業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未來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應該加強對于互聯網金融的了解,提高自身的風險預警能力,規避風險,為自身謀求合法的權益。
參考文獻:
[1]李鍵.區域金融風險分類及預警體系研究[J].現代商業,2018(08):97-98.
[2]錢才銀.互聯網金融風險評估及其防范研究[D].湖北民族學院,2017.
[3]云佳祺.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7.
作者簡介:劉宗冉(1999-),女,江蘇宿遷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