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敏
摘要:當前階段,我國的經濟建設實現了與國際經濟的接軌,國民經濟的發展進入新的水平與新的發展階段。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之下,現代企業不應一味地追求經濟增長與規模擴張,而是應該適當控制發展速度,使其處于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穩定狀態下,并將關注重點放在內部管理上,實施企業內部精細化管理,完善財務管理能力,提升內部管理水平,進而實現企業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就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與應對展開研究。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應對
1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
1.1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引發財務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例如:許多企業為了節約財務人力成本,不兼容職務沒有相互分離、監督,沒有明確賬錢分離,導致財務管理混亂,發生做假賬及資金賬外循環現象,容易發生錯誤與舞弊,導致不法分子挪用、侵吞公款及偷稅漏稅等現象的發生。存貨和固定資產的盤點和保管制度不健全導致資產毀損、丟失或被盜等現象的發生,企業資產出現損失。銷售部門為了片面追求銷售業績對信用不好的企業大量賒銷加大了資金回收的風險,財務部門對于應收賬款管理存在漏洞,導致大量壞賬的發生,使企業蒙受了損失。
1.2財務管理觀念落后,財務人員綜合能力有待提升
大部分企業仍舊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財務管理觀念落后,對現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方法缺乏認識與利用。領導集權現象嚴重,沒有深入了解財務狀況,憑借經驗和感覺進行盲目決策,容易導致資金風險、籌資風險和投資風險等。大部分財務人員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機會成本及風險控制等因素。財務機構設置不合理,崗位職責不清晰,導致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失靈、會計信息失真。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經驗與先進的管理方法作為支撐,財務分析能力欠缺,不適應現代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習慣將會計與財務混為一談。會計的重點在于核算,財務的重點在于管理,相當一部分財務人員只會算賬做報表而不會看賬分析,常出現重會計核算而輕財務管理的現象。
1.3信息化水平低下
財務管理信息化使財務預測與分析的準確性大幅提高,有利于風險降低。但是,企業管理人員對財務管理信息化的認識不足,導致部分企業仍延續手工記賬,嚴重影響了財務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及時性與準確性。部分企業雖然引進了信息化,但是管理者和財務人員對軟件、硬件及網絡沒有充分了解,對財務軟件不熟悉甚至使用不規范,阻礙了財務信息化的進行。
1.4風險意識淡薄
管理者及財務人員風險防范意識淡薄,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容易引發各類財務風險。例如:在籌資過程中主要依靠銀行貸款,沒有合理選擇和優化資本結構,長期借款與短期借款、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配備不合理導致融資成本過高或資金周轉不暢而引發債務危機。投資前不進行可行性分析導致盲目擴張失敗或喪失良好發展機遇,導致資金鏈斷裂或資金冗余使用收益低下。權責不明、管理不力、不實行不兼容職務分離控制容易導致資金被挪用、侵占、抽逃的風險,資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導致企業資金陷入困境。企業沒有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
2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應對
2.1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建立的財務管理制度科學、合理、有效,就要嚴格執行權責分離的要求,明確各崗位的分工和職責范圍,確保財務管理的整個過程完整連貫。同時,還要建立獨立的審核環節,對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起到監督的作用,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可調可控,促進企業的穩定有序運營。為了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實效性,在建立財務管理制度時,要充分了解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內容,掌握當前企業財務管理的情況,分析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改善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優化企業財務管理質量。建立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時,除了建立符合企業財務管理實際情況的總體制度外,還要針對財務管理的具體工作制定詳細的工作辦法、行為規章等,保證財務管理制度的系統性,提高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企業在建立財務管理制度時,要充分重視財務管理制度的系統性,使財務管理制度總體有章程,具體有辦法,為實際財務管理工作提供行為依據、工作標準,相互促進相互優化,全面提高財務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企業在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后,要根據制度要求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細化分工,確保財務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2.2轉變財務管理觀念,加強財務專業人員隊伍建設
樹立現代化財務管理觀念,樹立貨幣時間價值、風險報酬和成本收益意識,加強投融資的管理及成本管理,實現財務管理效益的最優化。財務管理的具體執行依靠財務管理人員,所以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財務管理的質量水平,間接影響企業的發展和創新。為了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效性,要提高財務人員錄用門檻,聘用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較強的綜合性人才,同時還要制定崗位責任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負責人員,以及對應的權利和義務,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快速追責,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實效性。
2.3優化企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
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及需求,做好整體規劃,建立適合自己的信息化系統,財務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傳遞及時的作用,規范操作使用軟件,進行財務數據的動態分析及業務數據實時監控,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既精通財務管理又擅長計算機操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全面提升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安裝殺毒軟件,通過身份認證、防火墻、病毒檢測等技術加強信息化系統的安全。降低軟件、硬件、網絡及人員等導致的安全隱患,確保財務信息系統的安全有序進行,避免出現病毒感染、黑客入侵、信息失控等。
2.4強化財務風險意識
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財務人員必須強化風險意識。隨著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財務人員要通過行業風險組合清單、SWOT分析、頭腦風暴等技術手段對于財務風險進行識別,運用定量、定性及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做好風險分析,根據風險分析結果合理選擇風險應對政策。風險應對策略包括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及風險承受。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發展階段、經營銷售情況、整體風險承受能力等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與調整風險應對策略。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我國經濟水平已逐漸進入新常態,也就意味著我國的宏觀經濟已經逐漸步入規范穩定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關鍵時期,對新常態的正確認識與適應,是我國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而對于現代企業而言,在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與機遇。要想實現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就必須樹立起科學的財務管理觀念,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優化財務管理水平,加強社會支持,強化自身的資金籌措水平,及時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戴崢嶸.經濟新常態下創新企業財務管理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7(23):26-27.
[2]盧娟.淺析經濟新常態下的企業管理創新[J].商場現代化,2017(18):108-109.
[3]徐勤來,李興滿.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優化路徑[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4):143.
[4]高江華.新時代我國企業財務工作面臨的風險及對策探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