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媛媛
摘要:如何理解和使用好統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是當下廣大初中語文教師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廣大教師和教研員需要討論和交流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材;課標
本文就統編初中語文教材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大家交流學習。
一、緊扣教材,改變教學方法
教師在使用統編教材的過程中,要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要明白每一單元、每一篇課文、每一次寫作練習和語文實踐活動的學習目標,我們以閱讀為例,對于七年級的閱讀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能力”,每一單元提示中都有清楚的表述,需要我們老師備課的時候注意。比如第一單元:理解人物中的知人論世、抓住細節、關鍵語段字斟句酌。第二單元:把握抒情方式、感受作者情懷,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語句的含義,領會意蘊深厚的語句,進而借助圈畫批注引發深入思考。第三單元:從標題、詳略安排的角度把握文章重點,從開頭、結尾、文中的反復及特別之處發現關鍵語句,從文章中的細節和描寫感受文章意蘊。第四單元:略讀,借助文章標題、開頭和結尾、議論抒情語句,熟悉文章的一般結構,邊讀邊做推斷。第五單元: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看出作者所寫之物的真正對象及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要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意識。第六單元:快速瀏覽提取信息,根據目的,略去無關內容,篩選需要的內容,利用已有的閱讀經驗,關注題目和小標題,并看出之間的聯系。這18個一般閱讀能力要求,是七年級下冊學習過程中,學生閱讀學習的任務,學生只有完成了這些任務,才能達到學段所要求的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同時,這些能力要求是否落實,也是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就不能忽視這些能力要求的內容,進而做好如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練習并不斷掌握的教學設計。
二、教師素讀教材、研讀課標
拿到新教材第一步,希望老師們素讀教材,就是單純的、不帶任何雜念的、沒有任何輔助的、干干盡盡的讀,包括新的文章和舊的文章。讀新的文章時,先不要想它是課文,先把它當成一篇作品。先不要想怎么樣去教。應該先想這篇文章寫的是什么?我認為寫的好不好?我能不能看懂?它好在什么地方,先這樣去看。讀舊課文,要能夠溫故知新,重點把握課文在新的編排體系下教學內容的變化,放在新教材不同的單元體系中的教學目標。
除了看課文,再讀單元導語和課后練習。讀單元導語,要關注它的教學目標。全部教材所有的單元導語,串聯起來就形成了我們的能力體系。關注這些東西,才能夠更好的理解教材的結構、教材的整體框架和教材的理念,老師要特別注意熟課文,比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幾篇課文,很多老師覺得很熟悉,以前是放在議論文單元里的,統編新教材八下第四單元是演講活動探究單,所以老師們還得先看,不光看課文,還要看單元導語以及像活動探究單元這樣整體的設計理念。讀課后練習,不是說是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讓他去做。有些題目是貫穿在我們教師的教學過程之中的。是我們教學的一部分,一些新題的設置,不是為新而新,而是反映出我們對這篇文本新的認識,或者吸收學術界一些新的觀點。比如《社戲》課后第六題。要求學生去讀一讀社戲被刪減掉的那一部分。我們知道這個題的意義非常難。因為讀完整的、沒有刪減的《社戲》和讀課文中的《社戲》,讀到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讀完前面那一部分,你就會發現,我們這么多年光讀后面這部分,并沒有真正理解文中的我所說的好豆、好戲。為什么呢?因為前面他還有一個對比項。只有讀了前面那一部分,才能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完整的、更加深刻的《社戲》。
再建議老師讀一讀教師教學用書。部編教材的教師教學用書做了很大的調整,新增了一些欄目版塊。這里就重點提兩個,第一,稍微留意一下那些看似與教學無關的內容,如果真正與教育教學一點關系都沒有的,也不可能放進來,教參收進來一定是有用的。只是有些看起來,好像跟我們課堂教學沒有直接的聯系。例如八年級下冊,《核舟記》的后面,附了一篇選自中華書局2013年版的《古代文體常識》中許嘉璐的《關于古代的“雜記”體》,光講文體,為什么要放這一篇?看似跟前面三篇都沒有關系,其實都有關系。因為前面這三篇:《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核舟記》,都帶一個記字,它們在古代屬于同一個文體。今天我們來看,一個是敘事的,一個是寫景抒情的,一個是狀物的,互不相同,但在古代是一種文體,這就要求我們先理解古人的文體觀念,再更好的去理解這三篇課文的寫法。進而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類的作品。八年級下冊《唐詩二首》最后一篇楊忠義的《古體詩的解讀》專門講古體詩的各種問題,音韻的問題、內容的問題等等。對于我們解讀這兩首古體詩同樣是有幫助的。
三、研讀課標,明確學段目標和內容
最后重中之重,老師們不要忘了課標,重新研讀課標,了解各學段的目標和內容,對新教材所落實的每個學段、單元、點的內容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初中三年6冊書是一個整體,他的知識點在銜接中螺旋上升,我們不能把它割裂開,碎片化,6冊書是一個體系,我們老師在教的時候也要有體系的做教學設計,當我們老師把教材研究透徹了,在確定學生的學習內容時,便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的取舍和主次安排。
結語
統編教材承載著國家的教育方向、教育重點、以及教育方法,它在理念、體系、形式和內容等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新的變化,需要我們改變自己固有的教學行為,領會、把握,探索、樹立符合新教材要求的課堂教學理念,才能充分發揮部編教材的最大功能和作用,從以往的教知識向教能力改變。
參考文獻:
[1]張彬福.如何理解和使用統編本初中語文教材[J].語文建設,2018(0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