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勇 謝乃茜 曾文喜 周湛菁
摘 要:95后醫學生是我國未來醫學發展的主力軍,也是重要的主力組成,所以了解現在的95后醫學生對醫患關系的認知程度,是非常必要的。我們通過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對某醫科大學在讀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3.8%的95后醫學生認為當前醫患關系比較緊張,74.8%的95后醫學生認為當前醫患關系對今后從事醫療行業有一定影響。該了解程度與受影響程度與受調查者的性別、學習時間、專業、家庭中是否有從業人員和是否參與臨床科室的輪轉等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
關鍵詞:以學生,醫患關系,認識,調查
作為95后醫學生,對我國醫患關系現狀的認知情況是極為關鍵的,只有真正了解了認知的情況,才能夠更好的對他們進行教育。
1背景介紹
當前,部分醫生職業道德素養的缺失和在面對醫患糾紛時部分患者或家屬的過激行為更加加劇了醫患關系的惡化。醫患關系一度陷入緊張的狀況,各大媒體頻頻報道患者傷醫事件。95后醫學生作為醫療事業的未來的主力軍,他們對于現階段醫患關系的現狀是否了解,以及不同了解程度對不同專業的同學在未來職業選擇上會有怎樣的影響,目前研究仍十分不充分。為了解當前95后醫學生對醫患關系的了解程度及其影響因素,我們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某醫科大學100余名95后醫學生進行調查。
2資料與方法
本次調查選擇了某醫科大學的100余名在讀95后醫學生。采用自編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分為兩部分:潛在影響因素調查部分和醫患關系認知及對職業影響程度部分。前者從性別、學習時間、專業、家庭中是否有從業人員和是否參與臨床科室的輪轉等因素進行調查,后者分別從對醫患關系的總體評價、過去一年內所了解醫患糾紛的例數、了解醫患糾紛的途徑、對職業選擇的影響和導致醫患糾紛的原因等不同方面調查95后醫學生對醫患糾紛現狀的了解程度。數據統計與分析主要利用IBM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s(SPSS)Statistics20.0軟件,統計包括對選項的描述性統計及兩部分之間的檢驗性統計,α<0.05認為有相關性。
3結果
3.1描述性統計
(1)問卷共發放103份,回收有效問卷103份,回收率為100%。
(2)在被調查者中男性28人,女性75人。學醫時間在1~2年的占35.9%,3~4年的占44.7%,5年及以上的占19.4%。學習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護理學的共占57.3%、其他專業占42.7%。家庭中有從事醫療行業的人占37.9%,不從事醫療行業的占62.1%。其中參加過臨床科室輪轉的占25.2%,有74.8%的人沒有參加過。
(3)在被調查者中,認為醫患關系非常緊張的占15.5%,認為比較緊張的占58.3%,認為一般緊張的占22.3%,認為比較和諧的占3.9%。
(4)在過去的一年中,了解8起以上醫患糾紛的占8.4%,6~7起的占15.5%,4~5起的占40.8%,2~3起的占20%,0~1起的占3.9%。
(5)從對今后從事醫療行業的態度看,認為影響很大的占11.7%,認為有影響的占35.7%,覺得一般的占28.2%,認為沒有影響的占2.9%。
(6)在對醫患關系的了解途徑中(不定項選擇),84%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微信、QQ等便攜媒體,71%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報紙、電視、廣播等,54%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同學或老師口耳相傳,2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親身所見所聞。
(7)在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問題中,絕大部分的選項集中在患者或家屬期望過高、部分患者素質不夠高、醫療制度整體不健全和媒體輿論錯誤導向,只有少數被調查者認為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包括醫生的態度及素質差和“紅包”、“回扣”或“大處方”等因素。
3.2檢驗性統計
(1)不同性別的95后醫學生對醫患關系的了解程度與受影響程度等沒有顯著性差異。
(2)家中有學醫的家屬更容易從報紙、電視、廣播等途徑了解糾紛(P=0.025),也更容易通過親身所見所聞了解糾紛(P=0.027)(相對于微信、QQ等便攜媒體和同學或老師口耳相傳等途徑)。
(3)需要參加臨床輪轉的95后醫學生過去一年內知曉的糾紛比不參與臨床科室輪轉的95后醫學生多(P=0.022),也更容易通過親身所見所聞了解糾紛(P=0.001),現階段醫患糾紛對參與臨床輪轉學生負面影響更大(P=0.002)。
(4)學習時間越久,越認為醫患關系緊張(P=0.009),了解的糾紛越多(P=0.005),醫患糾紛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大(P=0.002)。
(5)護理學專業認為醫患狀況最差、認識的糾紛最多、對未來職業選擇影響最大。
(6)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更傾向于認為媒體輿論錯誤導向導致醫患糾紛(P=0.005),也更容易通過親身所見所聞了解糾紛(P=0.008)。
4討論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醫患關系卻日漸緊張。根據中央電視臺的一項調查顯示,94%的人認為醫生的聲望在逐年下降。隨著醫療糾紛不斷增多,事態不斷升級,2006年的統計結果顯示,約有八成以上的醫生子女不愿做醫生。而在現階段醫患關系漸趨緊張的態勢下,醫生數目的減少無疑會進一步加重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的壓力從而加劇醫患矛盾的激化,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兒科醫生荒”。在這種社會環境的壓力下,95后醫學生對這種現狀的看法和對將來就業的態度對未來是否能恢復和諧的醫患關系至關重要。
現今是大數據時代,通過各類傳媒設備了解醫患糾紛途徑的95后醫學生占大多數。統計結果顯示,在平時和老師同學的交流過程中也會涉及醫患糾紛的內容。相比親身所見所聞,護理專業的學生較早參與科室輪轉,了解糾紛最多也更容易接觸此類糾紛,這符合調查前的預期。
在被調查者中,認為醫患關系非常緊張的占15.5%,認為比較緊張的占58.3%,認為一般緊張的占22.3%,認為比較和諧的占3.9%。從學醫時間角度來看,學習時間越長的95后醫學生,更能感受到醫患關系的逐步緊張。外界環境的壓力越大,就越容易對今后是否從事醫療行業產生影響。按照這種發展來看,可以推測大部分現在處于低年級的95后醫學生,幾年后可能也會對今后的就業產生不確定性,從而形成惡性循環。95后醫學生對醫患關系緊張程度的認識,對今后就業產生很大的影響,并且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醫學人才的流失。
隨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有一些患者會在就醫前到網上尋醫問藥,從而在就診時提出一些質疑,甚至爭吵引起矛盾。73.8%的95后醫學生認為醫生和患者的專業知識不對等,對醫院的治療期望過高,是引發醫患糾紛的一個重要原因。
5結論
本文通過對某醫科大學100余名95后醫學生的問卷調查得知,當前,有很多的在讀95后醫學生認為醫患關系是處于一種比較緊張的狀態,而且隨著學習時間的延長尤其是參與臨床科室的輪轉后,95后醫學生所接觸到的醫患糾紛會逐漸增多,現階段緊張的醫療環境對95后醫學生將來堅持從事醫療行業的負面影響也越大。
參考文獻:
[1]姜潔,鄭尚維,李幼平,等.我國醫患關系實證研究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醫學與哲學,2018,33(19):18-20,71.
作者簡介:
肖志勇,男,講師,黨總支副書記,主要負責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長沙醫學院2015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項目編號:Cysz201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