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艷娟
摘要:現代化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各門專業學習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在職業教育過程中,許多專業課程涉及計算機相關的知識點也越來越多,作為學生基本的必備能力,計算機的應用是每一位學生都要學會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也會發現問題,由于某些因素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差異的,每位學生掌握的計算機技能也是參差不齊的,采用普遍的單一教學模式,課堂上達不到好的效果。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學會分析中職學生的特點,加上一些現有資源,進行研究,盡力提高課堂效率。采用模塊式教學方法,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計算機專業課程中,把各個知識點聯系在一起,按照從淺到深的原則,將重點難點進行逐個突破,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知識,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掌握專業技能,讓他們成為符合專業崗位技能要求的中等優秀人才。
關鍵詞:模塊式教學;技能;專業課程;
一、什么是模塊式教學
模塊式教學這一理念來源于是20世紀70年代,主要是為了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側重于實用性與能力化,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模塊式教學的特點主要是靈活而具有側重點、經濟而有現實意義,吸引了許多中職教師的關注。
模塊式教學是一種創新性教學方式,主要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技能,教師通過教學,讓學生能獨立利用相應專業技術,完成崗位所需實際操作。教學管理模式可以被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是各個課程的模塊化,第二是教學內容的模塊化,第三是課程時間上的模塊化。課程之間的模塊化是指一種集中學習的方式,是從基礎課程開始的,必須通過一段時間只學習一門專業課程,這樣是為了學生掌握整個專業技能系統;教學內容的模塊化是指依將課程知識點的前后相聯系,把要學的知識點按模塊分列,逐個學習找出重點與難點;課程時間的模塊化是指把不同的課程。分配出不同的時間進行學習,目的是為了系統完整掌握知識結構
二、各個課程的模塊化
每個中職學校所開設的專業是不一樣的,首先一點就是對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整個體系結構進行研究和分析,分別是文化課程模塊與專業課程這倆個不同的部分,語文,數學和英語應該是文化課程的內容,而計算機專業課程指的是基礎知識、進階知識、綜合實操訓練,把課程設置模塊化,計算機專業的專業課程中的基礎課程包括計算機基礎、繪圖和網絡、計算機維修等知識,進階專業知識包括Photoshop、Flash、Office等辦公軟件知識,綜合專業知識包括配置網絡服務器、網絡規則以及網絡布線、還有配置交換機、路由器、智能化樓宇系統的安裝與調試等等實際應用。提高學生的職業文化素養是課程模塊化的重點,課程模塊化劃分的主體必須是一線教師或企業技術人員,根據崗位要求和具體工作流程,從實際出發把課程之間的模塊化制定成一整套的體系結構。
課程模塊化的關鍵點還在于教學時間合理安排,低年級階段主要以文化課程模塊為主,高年級階段主要以計算機專業課程為主,采用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從初級到高級的教學方式,學生崗位技能在逐步得到提高,以就業為指導方向,把重點放在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內容上的模塊化
剛進中職的新學生的計算機知識也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產生這樣的差別主要是因為地區、學校、家庭都是不一樣的。有一部分學生對于基本的電腦知識都已經掌握;相反還有一部分學生只懂得上網聊天游戲,懂得的計算機知識較少。開設計算機基礎課是為了普及鞏固大部分學生的基礎,有利于學生以后可以適應信息化社會。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設計和制定課程作業時,要給不同能力的學生不一樣的學習任務,一般能力的學生是要培養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是要在不同操作系統條件下,能夠將文字處理、電子表格處理、圖形圖像處理這些基礎軟件熟練使用,對于因特網資源更要完全掌握。有些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特別強,除了對基礎的軟硬件技術掌握外,還需要學習硬件設備的選購、配置、安裝、調試,軟件的安裝和調試,簡單故障的判斷及維修等更深層次的知識。不同的學生教學的內容要有不同的模塊。下面便是具體的內容模塊的劃分。
(一)文化課程模塊
語文課包括基礎文字知識、口頭表達知識、寫作技能知識這三個模塊;英文課包括了聽力模塊、口語模塊,閱讀與理解模塊;數學課包括了特定公式應用模塊、速算模塊、專業中的計算應用模塊。
(二)計算機專業課程模塊
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是被分成計算機構成、操作系統、Internet、應用軟件、工具軟件這幾個模塊;Photoshop主要被分為自舉創意模塊;網絡服務器的配置課程被分為服務器配置、FTP服務器配置、DNS服務器配置、DHCP服務器這些模塊;智能化樓宇安裝與調試課程被分為規劃繪制施工圖、設置安裝與布線、調試等等模塊。
四、課程時間的模塊化
如文章上面提到的低年級的學生主要是把計算機專業的文化課程模塊作為重點,高年級的學生主要把計算機專業課程模塊作為重點,通常情況下,一個星期必須把一到兩門課程加長時間集體進行學習,可以整個上午只集中精力學習一門課程,而整個下午學習另外一門課程,這樣有益于幫助學生學習,他們所學的知識是連貫系統的,讓學生有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一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效率,讓整個課堂充滿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全神貫注地投身于專業技能學習中,讓學生掌握知識牢記。
五、保持模塊化教學中的靈活性
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模塊化,必須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從實際出發做出實時調整。變更教學內容與模塊設置要有前提條件,必須以崗位的知識需求為出發點,與用人單位相互合作,編寫適合崗位技能需求的相關教材,采用靈活的模塊式教學方法,使得模塊之間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也要讓模塊之間存在相互聯系。著重注意鏈接性,對接好不同課程教師以及不同課程模塊內容,目的是為了出現有些知識點涉及不到,有些內容進行重復教學。
六、模塊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方法
目前的教材普遍都比較單一化,內容基本都是一致的,但是模塊化教學的基礎就是要有適合模塊化教學的教材,教學內容應符合中職學生的基礎與學生能力,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第二點就是雖然許多學校采用了模塊化教學方式,但是劃分區域模糊不清,課程模塊必須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有利于專業技能的教學,符合用人單位的崗位技能要求;三是相關的教師專業水平較低,這就要求教師也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成為一支有著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結尾:中職生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學習態度和方法也是相對較差的,對一些基礎性知識、記憶性知識會產生抗拒心理。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基礎性的知識點,教師在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的時候,關注點應該放在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培養上面,確保他們畢業之后能夠勝任工作崗位,能夠適應現在社會,成為受企業歡迎的生產第一線的優秀的技術型人才。如何利用模塊式方式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麗娜.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與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5):11.
[2]吳耀光.行動導向法在中職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應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中小學教育,2016,28(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