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太
摘要:近幾年內,各種水產養殖病害大量出現,嚴重影響到了水產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對水產養殖戶造成了非常大的經濟損失。所以,需要增強對于水產養殖環節發生的各類病害進行分析與防治。
關鍵詞:水產養殖;病害;發生特點;防治對策
1引言
伴隨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加強,水產品需求量快速增長,水產養殖規模同樣在不斷擴大。然而因為養殖密度較大以及水環境的嚴重污染,水產養殖病害大量爆發,病害出現的時間延長、規模擴張、病害類型增多,對水產養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水產養殖病害的治理不僅與水產養殖是否可以平穩、快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還關系到水產品的質量。因此,需要對水產養殖病害的發生特點及其防治對策進行深入地分析。
2水產養殖常見病害
第一,瓜蟲病。瓜蟲病是一類較為常見的寄生蟲性原蟲病,是淡水魚養殖中最為常見的病害。瓜蟲病幾乎存在于所有淡水魚的養殖過程,造成非常多的魚種、魚苗無法存活,淡水小瓜蟲病大都是由多子小瓜蟲所造成的。伴隨水溫的不斷便會,小瓜蟲生計的時間同樣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1℃又或是20-25℃的時候,蟲體最容易感染宿主魚;然而在水溫超過30℃時,蟲體無法正常發育,因此在酷暑的夏天,瓜蟲病通常不會發作。瓜蟲病的病征主要表現為染病魚體表面又或是鰓上出現白色的小點,所以瓜蟲病又被稱之為白點病。
第二,細菌性敗血癥。不同地區對于細菌性敗血癥的叫法并不完全一樣,其發病成因便是由溫和氣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以及河弧菌生物變種等感染所造成的。大致有下述幾類: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以及溶血性腹水病等等。
第三,亞硝酸鹽。通過呼吸作用,亞硝酸鹽通過魚的鰓絲滲透進血液當中,導致魚的紅細胞數目與血紅蛋白數目顯著減少,嚴重影響到了血液的載氧能力。造成魚的攝食量不斷降低,同時鰓會發生病變,此時魚的血液呈現為紅褐色又或是黑紫色。
3水產養殖病害的發生特點
第一,疾病類型多樣,發病種類廣泛。水產養殖戶對于飼料與水產品的品質有著充分的了解,但是水產養殖戶卻忽視了水環境的質量。伴隨水產養殖規模的日益擴張,水體環境污染嚴重。現階段,水產研制過程中最為容易見到的病害大都是由寄生蟲、細菌所造成的疾病,另外,較為常見的還包括了由于病毒、真菌所導致的疾病,同時疾病類型逐漸趨于多樣化。
第二,病原菌具備較強的耐藥性,病害難以徹底消滅。水產養殖戶在遭遇大量魚類死亡的時候通常會改變殺菌劑、藥物的組分與數量,但是此類持續性的改變藥物種類、盲目增加藥物數量的措施不僅并未收獲到較好的治療成效,反之為寄生蟲以及病原菌的生存繁衍提供優質的生存環境。藥物投入并沒有辦法消滅所有的病原菌與寄生蟲,那些能夠生存下來的帶有抗病基因的寄生蟲以及病原菌通過快速繁衍,便會將抗病基因遺傳給后代,進而導致寄生蟲和病原菌的耐藥性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除此之外,盲目使用藥物或許還會導致寄生蟲以及病原體的基因發生變異,進而形成全新的致病物。同樣會使得最初相對單一的病原菌轉變為多類病原菌進而產生病害,意識病害很難被消滅,進而導致病害更加的嚴重,運用藥劑的種類、數目逐漸遞增,產生了惡性循環,進而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污染。
第三,流行范圍較廣,發病時間延長。水對于水產養殖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載體,然而水不單單是能夠當作養殖物的載體,并且還是各式各樣及寄生蟲以及病原菌生長繁衍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水體是不斷流通的,此便會導致一些寄生蟲與病原菌可以隨著水體而流通。所以,水產養殖發生病害的流行范圍同樣會伴隨水體的不斷流通而變得非常廣泛。并且,在以往一些唯有在夏天才會出現病害的間隔時間在不斷減少,但是其發病時間卻在不斷延長。
4水產養殖病害的防治對策
因為水產養殖面積龐大,品種繁多,非常多的水產養殖品種均會受到病害的影響,其包含了真菌、病毒、污染物、寄生蟲、細菌以及外來物種等。其間病毒與污染物的危害是最為嚴重的。除此之外,由于外來物種的大量入侵,因為還未出現天敵,此些外來物種便會快速繁殖,占用著非常多的資源,對于當地的水產養殖業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水體環境質量不斷降低,水庫、池塘以及河流等等均有著或多或少的污染,同時部分工業污染不但對于水產養殖產品產生了巨大的危害,還會滋生許多的病菌,嚴重污染水環境。以往的水產養殖病害大都發生在夏秋兩季,然而當前全年都會有水產養殖病害的發生,病害的發生率大大提升。發病影響范疇相對較廣,互相之間極易傳染。并且因為水環境質量相對偏差,非常容易滋生病菌,為病害的生長與繁衍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因此,病害經過水質快速傳遞,此便導致了目前水產養殖病害的規模日益擴大,影響范圍逐漸拓寬。所以,由水產養殖的具體狀況著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的基礎準則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加速水產養殖品種防治技術的創新,并且逐漸健全有關的配套設施。
4.1加強池塘消毒
對于水產養殖病害的治理首先需要增強對于池塘的消毒,大致涵蓋除去池塘底部的污泥以及池塘消毒兩個不同的環節。往往老池塘每個年份均需要清潔池底的淤泥,僅保留10-15cm底泥便可。老池塘中有著較多的致病因子,需高度關注清塘滅菌工作。需要選擇晴朗的天氣開展清塘消毒工作。清塘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干法清塘。也就是根據每畝池塘運用3-4kg漂白粉又或是75-100kg生石灰加水溶解,再倒入池中。倒入池中以后需要讓池塘曝曬幾天,同時還需運用耙子耙動池塘,以實現充分消毒的目標,此還可以中和淤泥當中的硫化氫、有機酸等物質,轉變酸性環境,使得淤泥呈現為弱堿性,有助于魚類的生長。第二,帶水清塘。根據每米水深每畝運用10-12kg漂白粉又或是130-150kg生石灰完全溶化以后倒入池塘中。
4.2創建優質水體環境
在溫度相對偏高的夏天,池塘中的水環境極易發生不良現象,因此會造成水產養殖病害大量發生,為了能夠妥善處理此問題,需要增強水質監管。在正常狀況下,能夠在5~7天時間對于池水實施1次檢驗,在暴雨以后需及時把握池水的變化狀況,需要使得池水的透明度維持在30~35厘米范圍內,pH值保持在7.5~8.5范圍內,氨氮含量需少于0.5毫克/升,晝夜的溶解氧不得少于5毫克/升與3毫克/升。并且,需要根據不一樣的水產養殖品種類,不斷調節水位,例如在養殖河蟹、蝦的池塘中,水位需要調控在1.3~1.5米范圍內,養殖鱸魚池塘的水位需要保持在1.5~1.8米左右。除此之外,在高溫環境下,能夠對于不一樣種類的水質運用完全不一樣的方式處理,比如偏酸性的池塘,能夠運用生石灰實施處理;亞硝酸鹽較高的池塘能夠運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功效比較好的主要有EM菌以及光合細菌等等。
4.3合理喂食
針對大部分水產養殖品種而言,其在冬天依然活動著,然而此時期無法獲得任何的食物補充,所以其體力便會有巨大的耗費。水產養殖戶需要在春季到來之前,提前進行喂食,以確保水產養殖品種可以快速的進食,進而迅速回復體力,加強本身的免疫能力,以增強對于外界病原菌的抵御能力。在普通的喂食時期,水產養殖戶需嚴格遵守“定量、定時、定質、定位”的準則,實施科學的喂食。定量所代表的是每一次投入飼料的數量應當保持在正常投放量的70%-80%。定時所代表的是水產養殖戶需要把喂食的時間改變到上午又或是下午,以防止中午外表水溫偏高。定質所代表的是確保飼料的品質,能夠適宜增加部分加強養殖品種免疫能力的藥物。定位所代表的是在喂食過程中需要確保飼料的分散,防止養殖品種由于爭搶食物而聚集在一起,導致局部缺氧問題。
4.4運用遠程診斷技術
水產養殖病害遠程診斷體系的創建為水產養殖病害的預測、警、診斷以及治療等等提供了信息迅速傳播,分級管理的平臺。運用統一性的建模語言(UML)創建研發的魚病遠程監測預警和診斷體系,為水產養殖病害的預報提供了全新的渠道。我們國家的水產養殖病害遠程診斷平臺是創建在以B/S架構為主導的Web瀏覽器載體中,將較為先進的水產病害防治技術與信息處理技術等充分融合起來,即時采集、分析以及回饋有關信息,合理高效地運用水產病害專家經過多年的分析與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診斷方式,創建起相關的文獻資料庫與數據庫,經過“遠程診斷系統“創建的業務運用管理子系統、子系統以及按點布局的視頻收集子系統,達到了自助檢索、數據傳輸以及在線溝通等相關功能,能夠提供用藥指南、電子答疑等咨詢類的服務,依靠交互、可視的形式,達到水產養殖病害的遠程診斷。
4.5 完善監管制度
創建完善的監管制度,增大執法力度,全面貫徹無公害水產養殖。始終堅持以綜合預防為主的原則,即使我們國家相關機構制定了部分規定與標準,然而在具體生產環節因為缺少合理高效的監管,非常容易出現運用違禁藥物的情況,需要明確監管機構相應的職責,逐漸加大執法力度,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分工明確,職責履行到位,完善管理體系,需定期對于當地水產養殖戶的環境維護情況實施監管,需調節各個部門共同執法,互相協作,增大處罰力度,降低藥物的運用數量,高效調控病害的出現,逐層履行環境保護職責。需全面發揮出水產養殖協會的監管功能,充分掌握養殖品種的養殖環節以及環境污染現狀,運用合理的方法避免水產養殖病害的出現,進而盡可能的降低藥物的運用劑量,可以收獲事半功倍的管理成效。
5 結論
總而言之,水產養殖病害的防治是確保水產養殖經濟收益的重要保障。伴隨科學養殖的快速發展,其科技性同樣在逐漸增強。唯有不斷學習,把握先進的水產養殖方法、養殖即使以及病害防治手段,水產養殖戶的經濟收益便能夠獲得保證,減少又或是降低水產養殖戶的經濟損失,水產養殖業才能夠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史朝斌.加強水產病害防治 促進水產養殖健康發展[J].河南水產,2018(02).
[2]李灝,丁子元,徐林通,等.論我國水產養殖病害控制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業與技術,2016(01).
[3]肖樂,胡國成.關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漁藥管理與水產品質量安全[J].中國水產,2005(12).
[4]王世豐.加強漁業環境保護 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玉山縣水產養殖病害狀況分析及對策[J].江西農業,2013(06).
[5]吳淑勤.加強水產養殖病害防治 保障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水產,2006(01).
[6]王玉堂.疫苗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的作用及應用前景(連載二)[J].中國水產,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