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年輕粉絲追捧+網絡渠道崛起的雙重影響下,由偶像明星加盟的IP劇成為國內影視行業的寵兒,各類型偶像IP劇層出不窮,不僅受到年輕觀眾的熱情追捧,而且為投資方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偶像價值和IP價值的疊加,不僅是國內中產階級經濟實力的最直接體現,而且成為低風險、高收益的資本運作模式。
關鍵詞:偶像IP劇;偶像價值;IP價值;中產階級;文化資本
近年來,無論是網絡論壇還是街頭巷議、課間雜談,偶像IP劇都已經是一個熱門語匯。電影銀幕、電視熒屏更是出現了大量的偶像IP劇,諸如玄幻仙俠類的《仙劍奇俠傳》《捉妖記》《鬼吹燈》《誅仙》《花千骨》,古裝宮斗類的《步步驚心》《美人心計》《傾世皇妃》《宮》《羋月傳》,青春愛情類的《何以笙簫默》《微微一笑很傾城》《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那片青春那片海》,以及都市職場類的《歡樂頌》等等,類型豐富,偶像扎堆。這些劇目受到觀眾的熱捧,高中生就是最追捧的一個群體,偶像IP劇成為他們在學業繁忙之際的精神食糧。可以說,偶像IP劇火熱的背后,離不開他們在經濟方面忠心的支持。本文就以這個話題,淺談一下偶像IP劇背后的經濟效益。
一、對自家偶像的喜愛和支持是偶像IP劇獲取經濟效益的根本
直觀來講,偶像IP劇的經濟效益來自于粉絲對自家偶像的強烈支持和無私投入。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但是人們的精神生活卻遠遠趕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在全社會出現信仰恐慌的同時,對屏幕上塑造的正面形象的追捧就應運而生。這種狂熱的追捧,自然而然成就了偶像價值。而在龐大的粉絲群體中,未成年人是最重要的一個群體,也是最為忠心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口味和審美決定了偶像的形象和方向。新千年之后,隨著審美的多元化和韓流的沖擊,對偶像的崇拜開始走向一個極端,即顏值決定一切,只要符合未成年的審美觀念,那么演技、道德可以忽略不計。故此,將網絡上符合未成年人胃口的作品改編成影視劇,再請來當紅小生演繹,制作方無需大張旗鼓,就能獲得未成年群體瘋狂的支持,賺到巨額的利潤。
二、偶像IP劇的持續發熱反映出國內中產階級的經濟實力
偶像IP劇的產生離不開互聯網的沃土,作為其主要受眾群體的80、90、00后,他們的成長基本是和我國互聯網的發展同步,他們的生活方式、娛樂方式以網絡為基礎,他們的閱讀經歷和情感體驗以IP故事為入口,他們喜歡組隊游戲,看電視開彈幕,習慣在B站吐槽,熱衷于購買影視劇、明星同款產品。然而,無論是追星還是追書,都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持,不要說偶像明星們價格高昂的演唱會門票、簽名照,網絡游戲瘋狂燒錢的盈利模式,就連網絡小說的收費也僅僅是看似低廉實則價格不菲。從年齡層次來看,這三代人基本都屬于獨生子女范疇,每一個觀眾背后都有一個甚至三個(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家庭的經濟力量作為支撐。80后以及部分90后已經進入職場,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95后及00后則主要依靠父輩供養,而這一代人的父輩經過幾十年的拼搏,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影響下大多數成為各行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家庭也成為中國中產階級的最重要要組成部分,經濟實力可觀,能夠支撐孩子們為滿足精神需求而產生的額外消費。因此,偶像IP劇粉絲群整體年輕化的特點帶來的相對旺盛的購買力,從某種程度上可認為是獨生子女經濟之一種。
三、偶像IP劇降低了投資風險
科技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也改變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模式,在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的岔路口,互聯網的加速發展讓資本看到了巨大的利益空間,文化、娛樂早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偶像IP劇正是這條產業鏈上不可忽視的吸金石。美國迪士尼公司是世界上運營IP的高手,依靠卡通形象的魅力創造了史上最成功的主題樂園,其各種衍生品的價值遠遠超于電影本身。中國影視公司雖然盡力地模仿迪士尼運營模式,但是盈利重點依然局限于影視劇本身。在中國強大的網絡平臺和網友數量影響下,擁有眾多粉絲、知名度較高、口碑較好的網絡小說成為投資者的首選,且這類改編劇基本不會撲街,總能讓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2011年,改編自網絡小說的電影《失戀33天》票房突破3.5億元,成為年度票房市場的最大“黑馬”。2012年,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甄嬛傳》一經播出就占據各大電視臺收視率榜首,隨之而來的漫畫、戲曲、電影、游戲等也頗受歡迎。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劇版在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同時播出,浙江衛視的收視率最高達1.077,同時段排名第三,東方衛視收視率最高達1.511,長期據于同時段收視首位。在網絡直播平臺上,該劇上線僅12小時全網播放量便達到6億,愛奇藝上線12小時播放量最高增長量接近一億,最終全劇網絡點擊量突破300億大關。盡管有劇版的先入為主,其影版票房依然未受影響,上映首日破億,總票房達5.33億,位列2017年8月內地票房榜亞軍。正如中文在線總裁童之磊所說,“利用成熟IP開發影視作品最大好處是可以降低投資風險。”這些得到廣大讀者認可的知名網絡小說的吸金效應可見一斑。
四、偶像IP劇成為文化資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無論是偶像價值還是IP價值的實現都離不開資本運作,IP劇的持續走熱一方面使握有眾多網絡小說版權的文學網站備受矚目,網絡小說的版權價格不斷上漲,另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的投資進入文化市場。資本在不斷地趨向IP,IP也能為資本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帶來巨大收益,這個過程無疑達到了作者、偶像、觀眾、資本的多贏局面。然而,偶像、IP皆是一把雙刃劍,偶像明星的雷同無法避免千人一面的窠臼,好IP也不能等同于好作品,在文化資本一窩蜂地涌入偶像IP劇之時,一定要認識到內容和質量的重要性,在關注其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看到文化產業的內容屬性,以積極向上的思想引導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以精良的制作培養青少年優秀的審美傾向,只有內容為主,質量為王,才不會讓偶像IP劇落入“一陣風”的困境。
IP開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一名高中生,隨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偶像IP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影視行業的主流熱點之一,在巨大的經濟效益面前,文化資本應該加以警惕,不要太過急功近利,在多角度、全方位開發IP價值、利用偶像價值的同時,放眼于偶像IP劇的長遠發展,在IP與資本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中商情報網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70303/10410092375.shtml 2017.3.3
[2]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2015-05/21/c_134257231.htm2015.5.21
作者簡介:吉柯宇(2001.1——),男,漢族,陜西西安人,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愛好籃球,唱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