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潔琳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識別和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工程造價風險評價的目的,工程造價風險評價步驟,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因素等。
關鍵詞: 工程;造價;風險
施工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工程造價風險,通過第一步的風險識別,我們僅僅從定性的角度對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并不能確定各風險因素對工程造價到底存在何種影響、是如何影響的、影響程度怎樣以及帶來的后果如何,因此,要想實質性地把握與認識工程造價風險,就必須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對各工程造價風險進行定量的分析,這就要對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進行風險評價,結合實際的工程項目特點,通過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評價,確定已識別的工程造價風險的影響程度。
1.工程造價風險評價的目的
現在的建筑工程項目往往具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且涉及的參建主體比較多,需要協調的關系復雜,這樣,與以往的工程項目相比,施工企業在項目的實施中面臨的工程造價風險也越來越繁雜,越來越需要對其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進行評估、管理與應對。對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進行評價的目的就在于以給工程造價控制的結果為導向,估計風險可能帶來的影響程度,從而為施工企業制定合理的造價風險管理目標、選取合適的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造價風險帶來的損失、保證自身利益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具體如下幾點:
(1)從眾多影響施工企業施工項目工程造價的風險因素中進行比較、取舍、綜合評價分析,以便把握風險因素的主次,確定哪些風險因素可以忽略、哪些需加強監控,確定風險因素的先后順序。
(2)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同樣,施工項目工程造價各風險因素之間也并不是孤立存在、互不影響的,而是存在著不同的相互聯系。同一個風險源可以造成不同的工程造價風險因素,同樣,不同的風險源也可能誘發同一個工程造價風險因素。因此,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評價必須以系統的思維去挖掘工程造價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理清各工程造價風險因素的因果關系,從而才能制定出條理清晰、科學合理、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工程造價風險應對措施與管理計劃。
(3)風險有時是威脅,有時確是機會,因此,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評價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研究不同工程造價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轉換條件,以尋求在應對風險的同時,能在風險中尋找有利的條件。
(4)工程造價風險評價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對工程造價風險進行量化, 明確地給出不同工程造價風險的發生概率或是在特定項目中的重要程度及后果,這樣才能對進行工程造價控制有明確、直觀的指導,才能根據評價結果提出具有針對性、較強操作性的風險應對與監控策略。
2. 工程造價風險評價的步驟
工程造價風險評價包括以下三個主要步驟:
(1)收集、處理數據。收集、處理數據是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的基礎性工作,這些數據包括與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相關的各類真實、客觀、可統計的數據,對于采集、處理的數據,可以從施工企業過去類似施工項目中提取。對于新項目有自身的特點來說,原始數據不能完全反應新的項目,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主觀分析,如對于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要求的工程項目,就需要通過專家對其進行主觀的評價以獲得更全面的分析結果。
(2)確定風險評價模型,進行風險評價。在對工程造價風險進行識別、分析的基礎上,選取合適的評價模型對風險的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或綜合分析,以確定各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或影響程度,確定風險的主次關系。
(3)制定風險應對方案。根據風險評價結果,針對不同的風險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及應對措施。
3. 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因素識別
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識別即相關的風險管理人員,在收集各方面資料尤其是造價信息,進行調研之后,運用各種風險識別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找到影響項目工程造價實現的各種不確定因素、事件。這些不確定因素、事件會對工程造價產生不同程度、不同性質的影響,有產生積極影響的,有產生消極影響的;有直接影響工程造價的,有間接影響工程造價的;有影響大的,有影響小的,并且這些因素之間往往也相互影響。遺漏影響較大的主要風險因素,就有可能導致分析結果的錯誤,無法達到風險控制與管理的結果,但是,要全面分析所有風險因素又會帶來巨大的工作量,是問題復雜化,這往往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在進行風險識別與分析的過程中,就是要從全局出發,系統地分析各種因素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在關系錯綜復雜的多種因素中辨別出主要風險因素,并對這些不確定因素、事件影響施工項目工程造價的程度以及失事后帶來的損失大小進行分類排序,對其進行定性的估計,然后得到風險事件清單等文件成果。
3.1 風險識別的作用與依據
工程造價風險管理必須有明確的管理目標以及管理策略,這樣才能避免應因風險管理的盲目性而造成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的失敗。因此,施工項目工程造價風險識別,可以將風險管理理論與工程實際情況相結合,識別出那些給工程項目帶來不同程度經濟損失的不確定因素和事件來,為后續的風險評價,尤其是風險措施的制定、風險監測以、風險應對,尤其是施工過程中工程造價的控制打下堅實的基礎。
工程造價風險識別的主要依據有:項目計劃、風險管理計劃、風險種類、歷史資料、制約因素和假設條件。
3.2 風險識別方法比選
目前,工程造價風險識別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專家調查法、故障樹分析法、檢查表法、幕景分析法等。
(1)專家調查法
專家調查法即采取一定的形式向相關專家進行詢問、調查以完成對造價風險的識別。專家調查法能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及創造力,客服外界環境的影響及自身的心理壓力;但是專家調查法也存在其局限性——由于其僅依靠專家個人的判斷,因此專家的知識面、知識的深度、現有資料及專家的興趣所在都將影響到專家的評判,使判斷結果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及片面性。
(2)檢查表法
核查表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已建立的表格,對照表格一一逐個找出評價對象所存在的風險因素。核查表是對歷史類似工程建設項目存在或是出現過的風險因素的歸納,表中所含的風險因素能夠為現在評價工程項目風險的識別給以引導作用。對于新項目風險的識別,只需結合當前工程的實際情況,如建設環境、建筑規模等,對核查表中所列的風險因素進行刪除或是增加。
(3)項目工作分解結構(WBS)
項目工作分解結構(WBS)分解方法,即把工程建設項目按照一定的規則分解為不同的組成部分,以便于將一個復雜的系統分解為直觀、便于分析與管理的模塊。例如,可以將整個工程建設項目分為不同的單項工程,單項工程又可以分為不同的單位工程,以此類推,不斷的分解下去,這樣就能較為容易的找出存在的風險因素,因此項目工作分解結構(wBS)是一種識別風險的有利工具。
3.3 初始風險因素清單建立
目前,對于工程造價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標準,各個學者對工程造價風險因素有不同的看法。
河北工程大學斤璐就承包商在工程量清單計價下的工程造價風險從風險來源的主體討論了四大類風險:市場風險、業主帶來的風險、決策與管理風險(來自于自身的風險)、技術風險;華北電力大學鄭艷清、蘇慧賢將電力施工企業的工程造價風險分為主觀風險和客觀風險兩大類,主要包括人為風險、技術風險、施工組織與技術水平、管理風險、價格風險、利率風險、自然風險、工程變更風險、國家政策風險等;將施工企業的工程造價風險歸結與招標投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結算階段三個階段的風險,每個階段的風險又有其特定的風險因素影響工程造價。
參考文獻
[1]閏瑞娟.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方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3.
[2]張柯.風險管理在地鐵工程造價控制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