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斌蘭
摘 要:現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已運用到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領域。電力企業在通過采用信息的技術對用戶電用量進行采集,并借助其平臺的技術實現與用戶間暢通的交流,從而形成智能用電的大數據。借助此系統電力企業可有效的提高其對用戶用戶的服務質量,優化對臺區線損異常情況的掌握,提高電力企業對臺區線損整體管理水平。本文對智能用電大數據下臺區線損管理工作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智能用電大數據;臺區線損;管理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各種高新技術被應用于各行各業中,并提升其各項業務運營的管理的效率。電力能源作用目前現代化發展的基礎,以及人們正常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電力企業需不斷提高其電能供應系統的運行質量,確保電能的持續、穩定的供應。電力企業智能用電大數據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臺區線損管理中,通對對海量用戶的用電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并準確找到造成線損原因的因素,提高其供電運行的效率及管理,促進電力企業的快速發展。
一、智能用電大數據,在臺區線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常用的計算低壓線損的方式主要有等效功率法、平均電流符合曲線特征系數法、壓降法等三種方法。在實際統計線損率的工作中,對傳統影響考核和計量抄表不同步等現象,已通過運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得到了充分的解決,但影響線損率計算的準確度常常容易受到諸多因素的影,主要包含:用戶采集的實際覆蓋狀況,電能表的檔案參數以及臺區的戶變關系等方面,由于此類數據眾多且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傳統的數據分析手段在對以上問題點進行分析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影響工作的實際效率。
而利用智能大數據的數據收集以及分析技術,可以對線損出現異常問題的原因進行徹 底的分析,從而為線損的計算工作提供可靠且精確的數據支持。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為臺區線損管理工作降低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與工作質量。
二、基于智能用電大數據,對臺區線損異常進行分析
所謂供電臺區,主要是指由一臺配電變壓器與一條配電線路或由多臺配電變壓器和多條配電線路所構成。低壓配網主要是與用電戶直接進行連接,但低壓配網由于常受到用戶的種類、用電需求的影響以及用電供應區域內環境復雜,目前配網系統中更為突出的是城區配網問題,電力企業需通過一定的方式對用戶進行劃分和管理,降低其對臺區線損率的影響,得高線損管理的效果。目前,在許多地區的電力企業中,已應用用戶在大數據采集,并完成了信息采集系統的全覆蓋,大大提高其采集數據的成效。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工作主要包括單元信息的考核,確認臺區用戶的對應關系,統計每日供售電的實際,以及對線損率和指標完成的情況進行計算。
在臺區的實際工作中,對用戶用電信息進行準確采集并進行分析,對各類居民的用電需求進行合理的設置,在超出設備的標準后,要及時進行提醒和告知,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線損結果進行分析,及時調整和更改對其的供電方式;通過這樣的工作方式,在規范工作流程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電力系統精益化管理的發展[1]。
三、利用智能用電大數據分析,對臺區線損進行管理的方法
(一)優化管理
傳統用電系統中,用電目標主要以用戶的用電費用為最低為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上述優化算法在實際中用戶將大部分的家用電器轉移致電價較為便宜的時段工作,從而導致形成新的用電新高峰,造成電力系統運行不穩定的現象,不利于電力系統的穩定發展。因此,為了確認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需對以上優化算法進行改進和創新,根據現有的實際加入部分限定條件,起到在降低費用的同時,保障家電負荷功率分布均勻,以及可以通過設置功率閥值,在某時段的用電量大于閥值時對超出的部分進行另外收費。
用電模式是當前線損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其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到節約電力資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作用。目前,可選擇的用電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一是,節省電費;二是,節約用電型;三是,響應中斷型;四是,最小排放型。(1)節約電費模式主要是將用電在符合分時電價的機制下進行科學、合理的進行轉移調度,此轉移模式不會減小用戶本身的用電量,但可減少用戶總體的用電費用。(2)相比節省電費來說,節約用電型更具有經濟性和舒適性,此種形式是對耗能與成本做出綜合考慮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調度和決策。(3)響應中斷型是通過電力企業的相關決策和實際工作而進行,企業與用戶簽訂控制或補償協議,通過一些激勵的政策對用戶起到一定刺激,使用戶在用電高峰期期關閉部分用電設備,從而調整其的用電量,此種模式雖對用戶的用電舒適度上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隨著補償協議的落實用戶可得到補償。(4)最小排放型以減小碳排放量為最終目標,起到節能環保作用,對經濟的可持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實行此種模式時,用戶在進行手動調解設定后系統對用戶的用電習慣進行記錄,并根據其的用電習慣自動進行調度安排[2]。
(二)加強對計量工作的管理
計量管理工作對降低線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強化計量管理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對沒有進行加裝封印的計量裝置,如表計等要行及時加封,一旦發現計量表出現故障時需要及時進行更換,并對接線錯誤的地方及時進行檢查及修正。加強對三相負荷和無功補償等數據指標的監控,發生故障時及時進行處理。
(三)加強線損工作的重視程度
在實際工作中,線損管理出現問題后不僅對廣大用戶的用戶造成影響,同時會造成一定的電力資源流失。就現有供電情況來看,部分發展中地區的的電力資源存在一定的供電不足等情況;因此,電力企業需提高相關部門對臺區線損問題的重視和管理工作,選取科學、合理的方式,解決出現的用電問題,同時提高線損管理的工作質量,確保用戶的用電安全,保障供電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戶變關系分析模型
臺區戶變關系統計的準確性直接會影響線損分析的正確性,目前常采用的構建臺區戶變關系的模型方式是:對停電事件采取終端主動上報和智能表的自動記錄、主站自動采集相結合的方式,利用簡單屬性之間的相似度與相異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成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當下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已然進入了大數據的信息化時代,在此背景下,電力企業對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應用,促使其臺區線損管理中不僅提高了電力企業線損管理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有利于電力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盧雪峰,臧翠青,施賽超. 探析智能用電大數據分析的臺區線損管理[J]. 決策探索(中), 2018(07):95-96.
[2] 蔡曉燕. 基于智能用電大數據分析的臺區線損管理初探[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7(1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