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突飛猛進的發展,高校圖書館的網絡化也呈現出必然的趨勢,網絡的快捷與便利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從傳統向現代轉變指明了出路,而作為人流量和資產利用率相對較高的高校圖書館,更新服務思想、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為讀者對知識信息的巨大需求帶來滿足,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因此高校圖書館的網絡化、體系化是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工作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網絡時代;流通服務;電子資源檢索及瀏覽量;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綜合學術資源的信息服務中心,是學校教學、科學研究工作重要的信息庫,也是行使教育職能和傳遞科學情報職能、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作為信息文化的主要傳播者,根據用戶的特定需求,以知識和信息的開發為手段,為用戶提供增值信息、特定信息的服務,已成為高校圖書館情報信息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讀者第一,服務至上是高校圖書館工作的核心,網絡的發展使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從內容到形式都在悄然發生變革,使人們能夠共享圖書館信息資源,將實體圖書館轉變為知識資源共享平臺、數字圖書館等虛擬資源節點,適應和利用網絡帶來的變革,找準重點,發揮已有的優勢,更新服務思想、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是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工作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1 高校圖書館網絡化的必然性
1.1 高校圖書館網絡化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
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是以在架書刊借閱為主,電子資源品種和利用率相對較低,采購主要還是以紙本為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圖書館的收藏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高校圖書館每年的經費有限,在購買時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完善各類學科,再加上人力的限制,導致高校圖書館的藏書量永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的需求。高校圖書館網絡化則不同,它具有館藏多樣化、電子圖書、學術資料等數字資源的特點,其具有加快的更新及傳播速度,時間、空間等均不對其造成限制,這一點比紙質資源具有無比的優越性,圖書館館藏資源載體也因此有了質的飛躍發生。高校圖書館網絡化不僅能夠讓使用者更加的便利,用電腦或手機就能實現知識的獲取,同時也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高校圖書館的建設與知識的完善中來。高校圖書館的網絡化就是一種資源的共享,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圖書館構建中。以河南工程學院圖書館為例,現有21個教學單位,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是一所以工學、管理學為主,工、管結合,人文社科協調發展辦學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河南工程學院圖書館由西校區圖書館、桐柏路校區圖書館、南校區圖書館三部分組成,館藏紙質圖書(含過刊合訂本)已達到227萬冊,讀者服務部門年接待讀者150萬人次,其中中外文期刊3500余種,報紙220份。擁有“中國數字圖書館”、“超星”電子圖書64萬種。目前訂購、使用數據庫49個,其中中文數據庫31個,外文數據庫18個,自建了“黃帝故里文化研究”等特色文獻庫。在入館人數穩定的情況下,隨著校外VPN的開通和現如今網絡快速發展,近幾年紙本圖書的借閱量與電子資源的檢索量的對比中可以發現網絡給讀者的閱讀習慣帶來的變化。
1.2 高校圖書館網絡化是內部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校圖書館一般來說都是讀者憑借校園一卡通等相關證件來借書,而且借書必須按照圖書館規章制度來進行,會有嚴格的借書時限和書刊維護規定。就河南工程學院圖書館而言,一般學生借閱天數30天,教師借閱天數60天,中間可續借一個月,也就是說一本書可以看二個月,工具書和精裝書有其特殊性,只能在圖書館內查閱。這樣的話如果想讀透、讀懂一本書這些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如果想再利用往往會出現被別的讀者借走的情況,相對于大多數做研究的老師和學生來說是公平的,同時也限制了讀者從圖書館借書的渴望,不能夠最大化利用圖書資源,這對于圖書館的運行和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障礙。為了讓圖書館能夠在今后更好適應讀者需求,就必須在圖書管理方式上有所改變。高校圖書館的網絡化就是這一改革的開端,建立網絡資源共享模式,只要你從圖書館獲取圖書參考文獻的權限,就能無償使用館內各種網絡資源,在你使用的同時還不會耽誤其他人使用,這種改革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之前對傳統圖書館的理解,提高讀者滿意率、使用率、優化使用方式。
2 網絡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新特點
2.1 館藏資源多樣化
在信息化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館藏資源也越來越多樣化。河南工程學院圖書館在采訪中,堅持館藏數量與館藏質量并舉、結構合理與特色鮮明兼顧、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互補的原則,逐步完善館藏體系。明確提出了資源建設的“五項重點工程”:經典圖書建設工程、工具書建設工程、外文資源建設工程、特色數據庫建設工程、特藏文獻建設工程。通過重點工程的建設,逐步優化館藏結構。訂購、使用數據庫49個,其中中文數據庫31個,外文數據庫18個;不斷補充、完善特色數據庫,對TTC紡織全文數據庫、中國煤炭數字圖書館、黃帝故里文化研究特色文獻數據庫,補充新資料,充實新數據,尤其是注重凸顯“高拱研究”“《詩經?鄭風》研究”等欄目的特色,這些新興形式為電子圖書、學術資料等數字資源,其具有加快的更新及傳播速度,時間、空間等均不對其造成限制,這一點比紙質資源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使得圖書館館藏資源載體有質的飛躍發生。
2.2操作系統便捷化
網絡背景下圖書資源外借管理在高校圖書館流通系統的作用下更為便捷,為高校圖書館流通節省約時間,工作誤差發生明顯減少。流通管理系統能夠將讀者歷年來的借閱信息保存下來,為統計查詢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河南工程學院圖書館在開展傳統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服務層次,拓展服務渠道,增設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QQ等多種服務項目。官方微博開設有“每周薦讀”“與君分享”“閱讀一刻”“新資源”等固定欄目,日均發送博文6篇。2017年9月份以來,每周都進入北京清博大數據全國圖書館微博傳播力BCI周榜前50位,最高名列第12位,其中我校圖書館的微博影響力,曾經連續三周在全國圖書館微博傳播影響力中排名第13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圖書館、微信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并存的全方位、多渠道、立體性的綜合服務,從而使讀者需求得到有效滿足,促進館藏資源利用率的提升,將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充分發揮出來。
2.3讀者借閱方式個性化
網絡背景下用戶可以對河南工程學院圖書館主頁進行直接訪問,對資料進行查找,將資源信息獲取過來的途徑為下載所需信息文獻、傳遞文獻、在線閱讀等。比如,隨書光盤由于受到網速局限,光盤文件較大,讀者又想查看,圖書館參考咨詢部專門開展這項業務,讀者只需填寫隨書光盤傳遞申請表并發至指定郵箱,要不了幾個工作日就可把光盤送達,很受讀者歡迎。近年來,圖書館在新技術的支撐下能夠將個性化服務提供給讀者,具有更為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更能為用戶方便準確地服務。
3 網絡時代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存在不足及如何實現服務創新模式
3.1高校圖書館網絡化流通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便捷的網絡獲取渠道、迅猛增長的素質資源在極大程度上沖擊著紙本資源。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流通工作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借還,服務創新與工作亮點并不多,只是指上架、借還等基本服務內容,缺乏技術含量,認為只是一些簡單的流程。而其流通服務在時間、空間的限制下也具有越來越少的讀者借閱量,對于如此迅猛的網絡沖擊,流通部門就不及技術部門那樣充分重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館藏紙本資源使用率。
理念對于一個企業或者說服務性行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圖書館的“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理念昨天沒過時,今天也不會過時。高校圖書館將以人為本作為工作理念是非常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的潮流的,這種理念能夠為網絡化時代產生重大變革的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帶來前進的方向,也能讓使用者在使用的同時體會到尊重和理解。
3.2高校圖書館如何實現服務模式的創新
在網絡時代,如何實現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筆者認為可從兩方面進行實踐:
①為教學科研課題做好跟蹤服務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信息服務中心,是教學、科研工作重要的信息寶庫。高校老師是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骨干力量,也是衡量一個學校整體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高校圖書館為了滿足老師的科研課題,選擇最合適的信息服務方式,吸收其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收集準確的數據資料提供給他們,做好科研活動的參謀工作。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實踐已經證明高校圖書館在保證課題成功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信息意識的培養。
網絡時代信息意識是人們對信息作出的能動反映,培養大學生信息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學生獲取信息的動力與持久性。河南工程學院圖書館每年在新生入學之時就主動對學生做好入館教育工作,進行了“如何利用圖書館”、“如何使用數字資源”以及圖書館概況、圖書館OPAC檢索系統利用、館藏資源分布、各校區圖書館功能分布、借閱規則以及數據庫資源介紹和利用的培訓,設置迎新咨詢站,舉辦圖書館資源利用講座,通過移動圖書館開展移動服務,通過更新網頁、制作展板、印制宣傳冊等形式開展新生入館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結論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是傳播文化、構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高校圖書館的網絡化、體系化服務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網絡環境下,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必須適應網絡時代發展和素質教育要求,進行服務模式的改革和信息服務模式的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為高校教育及全體師生服務,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芬. 高校圖書館館藏結構分析及館藏建設研究〔J〕.現代情報2011(10).
[2]陳丹華.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創新探討[J].晉圖學刊,2011(9):71-73.
[3] 周勁.網絡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信息通信,2013,3.
作者簡介:
高 磊,男,河北獻縣,1966.04.06,本科,河南工程學院圖書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