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小毛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關乎民眾切身利益和獲得感的系統性工程。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在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狠下苦功。作為大型三級甲等公立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本著“找痛點、破難點、尋出路”的理念,破解以藥品和耗材為主的醫療費用快速增長問題,給藥品和耗材“做減法”,為患者獲得感“做加法”。
客觀來說,造成醫療費用快速增長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社會層面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有創新藥物的推陳出新,患者靶向化療藥物、內分泌治療藥物價格普遍較高、治療周期較長、患者基數人群龐大,以及新技術的開展等因素。結合腫瘤專科醫院特點,在實踐中,我們積極做好藥品和耗材管理的“頂層設計”,如耗材根據“價高者限、價低者先”的原則,按照價格和可替代程度,分成“嚴格控制”“有限控制”“一般管理”三大類進行“分類而治”,藥品經藥事委員會討論按照優先價格原則梳理。
在藥品權限管理上,采用“權限下放”與“嚴格管理”的有機統一。在頂層設計的基礎上,醫院積極調動每位醫師的積極性,把控制不合理用藥的管理職責下放給科室及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的首席專家,通過抓住關鍵少數,形成層層傳導的體制機制,建立藥品和耗材使用的“關卡”。對于輔助用藥、內分泌治療藥物、抗生素等藥品使用,院部加強管理,從適應證著手,僅向擁有此類適應證的專科醫師開放。
此外,醫院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在優化臨床路徑、加強績效考核等方面做好藥品和耗材的管控工作,實現“放”與“管”的有機統一。比如,對醫院藥品使用、耗材使用情況實施動態監測和權限約束管理,針對藥占比、百元醫療費用中衛生材料費用等指標實時監控,形成與當前業務工作量聯動機制,動態把握。
在績效考核的成本核算中,重點針對不可收費耗材,根據業務量和使用標準,對各科室進行測算,形成獎懲體系。并將平均住院日、藥占比等指標納入績效考核,提高合理診療意識。同時,加強臨床路徑管理,避免出現不合理檢查和用藥。
近日, 36種談判藥品等大批腫瘤藥品進入醫保報銷范圍,將更有效地避免腫瘤患者因病致貧。今年3月,國家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成果 持續深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通知》,對持續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等工作作出具體部署。面對新政策和新要求,醫院將依托腫瘤專科醫聯體的推廣,以及分級診療的開展,進一步加強醫院精細化管理,加強成本分析和績效考核,增強疑難重癥診治能力。
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政府、醫院、患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分類施策,給予腫瘤專科醫院更多的支持和政策傾斜;醫院也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加強內涵建設和精細化管理;對于患者,則需要增強抗癌信心,加強與醫務人員的互信互任,擺正對高價進口藥品的認識,以健康的心理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