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擁有全科醫生約20.9萬人,這一數量較10年前已經有了明顯增長,但仍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也不能滿足醫改對于分級診療的需要。同時,現有的全科醫生水平參差不齊,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無論全科醫生的數量還是服務質量均存在較明顯的差異。下一步,全科醫生制度的重點應放在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提高全科醫生的整體水平,讓疾病預防關口前移在廣大基層落到實處。
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醫療費用支出的“守門人”,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培養大批統一標準的合格全科醫生充實到基層臨床一線的工作中尤為重要,不僅可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擴大家庭醫生簽約覆蓋面,為分級診療打下基礎;還可以減輕現有全科醫生的工作強度,有利于把現有的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做實、做細,提高人民大眾的獲得感和全科醫生的成就感。
事實上,經過規培“5+3”的全科醫生距離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全科醫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真正合格的全科醫生不僅要具備全面的醫學知識,尤其是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技能,還要擁有能夠利用有限資源為患者解除病痛和發現嚴重問題及時轉診的能力,特別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能力。所以,提高全科醫生的培養數量和質量同等重要。全科住院醫生在短短3年的規培時間里不僅要積累大量的臨床診療實踐,還要學會與患者、家屬、居委會及行政部門溝通的技巧,熟悉團隊合作的工作模式,掌握開展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的方法,了解現有各類社會資源及相關政策,學會利用這些資源為患者提供幫助。
因此,成為一名合格的全科住院醫師并非輕而易舉。一方面,需要有完善、嚴謹的全科住院醫師培訓方案和制度來保證;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大批規范的高水平全科住培基地。積極推進全科住培基地建設可以提供更多的全科醫生孵化器,既讓全科醫生培養實現同質化,也能夠為現有在崗的全科醫生提供更多培訓、進修的機會,使全科醫生的整體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目前,我國全科醫生行業面臨的一個嚴峻現實是,全科醫生在基層留不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全科醫生為了自身能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平臺和更好的生活待遇不得不離開基層;另一方面,基層全科醫生的社會地位得不到認可也挫傷了很多全科醫生的工作積極性。所以,當務之急是全科醫生隊伍要努力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獲得社會認可。相關政策也要加緊落實,提高全科醫生的薪酬待遇,提升全科醫生社會地位和職業獲得感,并在職稱晉升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和內容調整。幫全科醫生解除無后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在基層踏踏實實地留下來,全身心地投入到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