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起,國家層面開始推進DRG收付費方式改革,循證、創新地推進DRG收付費改革,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制度優勢的DRG收付費體系(C-DRG),是其努力的方向。期待DRG改革能成為一個支點,為促進我國醫療衛生系統健康可持續發展、建設健康中國推波助瀾。
在實施DRG收付費方式改革方面,有以下預期政策目標:
當前,我國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突出表現在:部分城市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總量增幅較快,多年的醫療費用增長幅度都超過了財政增長幅度;藥品收入占比較大;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醫用耗材的收入占比增長較快等。究其原因,我國醫保支付方式長期沿用住院按項目收付費,被普遍認為是導致醫療服務提供方過度服務、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醫療服務價格體系結構性扭曲、醫療服務總量增加較快等突出問題的“癥結”。
然而,DRG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首先,DRG收付費一體的打包模式和特性,結合總額預算和服務量控制,使得醫療服務有了所謂的“封頂線”,從總量控制上起到了作用;在支付時考慮醫保和病人之間的分配,有利于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其次,DRG是按組制定權重,不計較“一針一線”的價格,將必要的藥品、耗材、檢查從多做多得轉化為預算下的內生成本,有助于從創收機制轉換為控制成本的機制。同時,把選擇資源進行治療的主動權交給了醫生,這樣醫生可以利用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尋找成本低、效益好的治療方式,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服務。
一直以來,我國很多醫院都存在財務核算不準、資源浪費和低效率的現象。一旦進入DRG收付費階段,面對設定的統一價格,醫院勢必會遇到難以準確核算成本、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的挑戰。不過,許多醫院已經意識到粗放式管理的不可持續性。
現代醫院成本核算以美國為領先,這與其發明并使用了DRG有一定的關系。隨著支付制度改革和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進程的加快,醫院的成本核算將成為信息源、技術手段和管理工具。以成本核算和質量控制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醫療機構加快建立規范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和分配激勵機制,有利于提高醫院的運行效率。
目前,我國大型醫院的床位規模增長較快,三級醫療服務體系結構呈倒三角狀態,人群流向高級別醫院就診的問題未得到有效緩解。
DRG收付費體系針對這些問題,從定價開始,通過合理精準地測算,給定相同診療、不同層次醫院相應的費率。同時,通過監測醫院DRG分組結果、進行頻數和百分比分析,得出醫院的專科優勢和診治水平,再通過調整供給側的行為,引導就醫需求流向。
盡管從時間上看,我國實行DRG比發達國家晚20年,但從經濟學角度看,按照追趕效益和后發優勢,我國推進DRG收付費改革將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帶來跨越式的進步。我們將遵循發展規律,努力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妥善面對非預期結果,加強政策調控與監管,確保改革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