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于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
《意見》提出,到2016年6月底,各地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并量化區域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定期公示主要監測指標,初步建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監測體系,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城市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總量增幅和門診病人次均醫藥費用、住院病人人均醫藥費用增幅有所下降。到2017年年底,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監測和考核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參保患者醫療費用中個人支出占比逐步降低,居民看病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
同時,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中醫藥管理部門要以區域和機構醫療費用增長情況、醫療資源利用效率、醫療收入結構、醫療服務效率等為核心,以本意見明確的主要監測指標為基礎,建立醫療費用監測體系。各地要綜合考慮醫療費用的歷史情況、醫療服務需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及診療特點、物價變化、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科學測算,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的年度和階段性目標。
★2017年4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國務院醫改辦印發《關于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平均增長幅度控制在10%以下。各省(區、市)及兵團要設定2017年度醫療費用增長控制目標,結合實際分解到各地市、縣(市、師)和公立醫院,并報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備案。國家將對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情況進行排名和通報。
★2018年3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國務院醫改辦印發《關于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成果 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通知》。
《通知》要求,2018年,繼續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逐步實現醫療費用增長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各地要根據近年來省、地市、縣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醫療費用增長情況,科學設定年度醫療費用增長控制指標,逐級分解到各地市、縣(市、區、師),不搞“一刀切”;要結合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功能定位、提供服務情況和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要求,將控費指標細化分解到每家醫院,不搞“一刀切”。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屬管醫院納入屬地醫療費用控制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