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友生
2016年政府出臺文件,探索全國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同時保留事業單位性質。編制取消之后,事業單位將實行全員合同聘任制。精神病醫院作為事業單位,也在取消編制的范圍之內。
據了解,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超過1億人,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約1800萬人。與龐大的患者群體和診療需求相比,精神衛生專業人才嚴重短缺。據原國家衛生計生委2017年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資料,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共有精神衛生服務機構2936家,開設床位數43.3萬張,有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27733人,精神科護士57591人,心理治療師5000余人。也就是說,我國平均每10萬人僅有2名精神科醫生,僅為國際標準的1/4。
取消編制意味著僅有的9萬多名精神衛生工作者不再持有“鐵飯碗”,這一制度難免會對作為精神病醫院的人員穩定和發展壯大造成重大影響。
事實上,編制附帶的隱形福利不可忽視,公立醫院的編制內含穩定的執業環境、收入、成長機會和社會保障等,對于在職醫生執業和新招聘醫生有一定吸引力,從而使得民營精神病醫院的競爭優勢凸顯。此外,由于政府補償存在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到醫務人員的收入。同時,由于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改革等舉措,醫院的經濟負擔明顯加大。
可以說,去編制化后,醫院的運行、醫務人員的生存、醫院公益性的履行都面臨考驗。精神病醫院承擔著為1億多名精神心理障礙患者守護健康的職責,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可缺失的機構。在去編制化的新形勢下,如何建好精神病醫院,如何留住合格、優秀的精神科醫生,對整個醫改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精神病醫院應立足自身實際,苦練內功,強化業務能力建設。綜合利用內部資源,適時調整經營策略,向高精尖、新特優、人性化、個性化方向發展,增強和突出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改革和突破舊有束縛,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醫院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盡快提升醫院的整體管理水平,以強勁的軟實力來留住和吸引患者。
要使精神科醫生安心從事精神衛生工作,還要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績效分配對工作態度好、工作能力強和工作業績佳的醫生要重點傾斜,徹底打破“干與不干一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大鍋飯”機制,充分利用經濟杠桿保障醫生的合理收入。同時,為精神科醫生及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五險二金”。
此外,精神病醫院要為精神科醫生提供施展其所學、發揮其所長的優質平臺,讓他們充分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和職業規劃,避免出現因無用武之地而流失醫生的現象。要在保證制度實施統一性的前提下,包容精神科醫生的個性多樣化,尊重他們創新實踐的動力,依靠良好的醫院文化留住和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