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寧,李小佩,宋曉東,劉 波,張春艷
(南京醫科大學:1康達學院,2康達學院附屬醫院,江蘇連云港222100)
肝性腦病是指在排除其他已知腦疾病前提下,繼發于肝功能紊亂的一系列嚴重的精神神經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行為異常和昏迷[1]。血氨是一個反映肝功能嚴重損傷與否的良好指標,肝臟嚴重損傷時,血氨濃度升高,是引起肝性腦病的重要原因[2-5]。臨床血氨的測定過程中,由于肝炎患者的血清標本多為高膽紅素性血清標本,對血氨的測定有一定的干擾,導致血氨的檢測結果明顯低于實際水平,甚至出現負值這種明顯偏離臨床的現象[6]。為此,本研究通過濕化學法與干化學法比較高膽紅素血清原標本和稀釋后標本的血氨濃度,發現采用稀釋去除膽紅素的方法或采用準確性、特異性較好的干化學法來檢測肝病患者血氨水平,可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
1.1 標本來源選取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附屬醫院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重度黃疸肝病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為(53.6±3.5)歲,膽紅素含量>100 μmol/L;同時期正常對照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2~66歲,平均年齡為(54.2±3.6)歲,膽紅素含量<19 μmol/L。兩組標本年齡、性別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體內的膽紅素及血氨測定均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所選試劑為儀器的配套試劑。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給予干化學法及濕化學法進行檢測,分別對比兩組行不同檢測方法下的血氨濃度。根據前期倍比稀釋標本的實驗結果,標本的膽紅素濃度選擇相應的稀釋倍數,使稀釋后膽紅素濃度降至19 μmol/L以下,再分別給予干化學法及濕化學法進行檢測,對比觀察組去除高膽紅素前后行不同檢測方法下的血氨濃度。
1.3 統計學處理所得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以±s的形式對數據進行表示,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干、濕化學法檢測的血氨濃度比較行濕化學檢測的患者血氨濃度為(38.69±7.06)mmol/L,行干化學法檢測的患者血氨濃度為(85.15±9.06)mmol/L,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042,P<0.05)。
2.2 觀察組稀釋法去除高膽紅素前后的血氨濃度比較濕化學法檢測去除高膽紅素后血氨濃度為(85.63±8.02)mmol/L,與未去除高膽紅素前(38.69±7.0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474,P<0.05)。干化學法檢測去除高膽紅素后血氨濃度為(88.00±8.73)mmol/L,與未去除高膽紅素前(85.15±9.0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27,P>0.05,圖1)。
2.3 對照組干、濕化學法檢測的血氨濃度比較行濕化學法檢測的患者共40例,血氨濃度為(46.55±8.87)mmol/L,行干化學法檢測的患者共40例,血氨濃度為(49.76±8.89)mmol/L,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56,P>0.05),這與之前的文獻報道[7]相一致。
目前臨床血氨檢測過程中的影響因素較多,比如溶血、脂血、高膽紅素、標本運輸時間及保存等,導致檢測結果的差異大、準確性差,從而嚴重影響臨床的診療工作[8-10]。 血氨測定方法中,以濕化學法(谷氨酸脫氫酶法)和干化學法最為常見。濕化學法具有特異性高、標本用量少及快速的優點[11],其主要的原理是R1試劑含有少量乳酸脫氫酶,在預反應中除去血漿中干擾氨測定的丙酮酸,氨在谷氨酸脫氫酶作用下與α-酮戊二酸、NAD(P)H反應,在340 nm吸光度的下降與血氨濃度成正比,通過與標準液比較,即可計算出標本中氨的含量。干化學法檢測血氨具有避免交叉污染、操作簡便、反應快速的優點,是臨床血氨檢測的常用方法。標本加樣后所有的反應均在一張干片中進行,并可通過分布層去除大分子物質的干擾,血漿中氨通過半透膜到達指示層與氨指示劑發生反應,呈深藍色,顏色的深淺與標本中氨含量成正比[12]。
濕化學法測定血氨時,標本中高濃度的膽紅素會吸收一定的光波,膽紅素經血紅素加氧酶作用后生成膽綠素,再經還原酶作用生成間接膽紅素的過程中可提供2個H+,起到抗氧化的作用[13],其大量存在時影響谷氨酸脫氫酶法中的氧化反應,對血氨檢測造成干擾。而干化學法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準確性,血漿中的氨通過半透膜到達指示層與氨試劑反應,可消除標本本身高膽紅素的影響,對血氨檢測結果影響較小。本研究測定結果顯示應用濕化學法及干化學法對高膽紅素血癥患者的血氨檢測,干化學法結果明顯高于濕化學法,其檢測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濕化學法測定高膽紅素血癥患者血氨水平時,稀釋法去除高膽紅素可以有效提高血氨水平,稀釋前后的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干化學稀釋前后的血氨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之前的報道干化學法在分析性能上優于濕化學法也是一致的[14]。
多數肝病患者的血清標本高膽紅素水平較高,而高膽紅素在血氨的測定過程中具有負干擾作用,濕化學法難于準確檢出患者的血氨水平,甚至出現負值這種明顯偏離臨床的現象。而干化學法相較于濕化學法則能提供相對準確的血氨檢測結果,協助臨床準確判斷患者血氨水平,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措施。同時,由于干、濕化學法測定血氨濃度的差異性,建議復查時選擇同一方法去檢測,真實地反映血氨濃度的變化情況[15]。
對于一般標本,濕化學法與干化學法血氨濃度檢測水平基本一致,可以采用低成本濕化學法檢測血氨水平,而對于高膽紅素血癥患者的標本,由于檢測結果受檢測方法及膽紅素濃度的影響,則應采用稀釋的方法或采用準確性、特異性較高的干化學法來檢測,從而獲得準確的血氨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