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開局之年,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開好局、起好步;2018年是關鍵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實施“十三五”規劃面臨承上啟下;2018年也是改革之年,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如何在各個領域將改革進行到底考驗著我們的智慧和勇氣。
在總結2017年衛生計生改革發展和過去5年工作的基礎上,在1月4日召開的2018年全國衛生計生工作會議上,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部署2018年衛生計生工作時特別強調,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是2018年全部工作的主題主線,要融會貫通于全年目標、重點任務和重點舉措之中。要把握好“穩”和“進”的辯證關系;統籌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部署的深化醫改舉措和十九大確定的新的醫改任務;把醫療衛生質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穿于黨的十九大報告全文始終,“蹄疾步穩”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具體到衛生計生工作領域,要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就必須科學把握“穩”和“進”的辯證關系,既做到保持戰略定力的“穩”,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做不切實際的過高承諾;也要在“進”上奮發有為,把握好力度、速度和社會承受度的平衡,引導群眾合理預期,提高群眾的獲得感,一步一個腳印。
“穩”是改革的基礎,“進”是戰略的需要。當前,衛生計生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下一步推進尤其需要在“穩”和“進”之間尋找到最佳平衡點。隨著全國所有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展開,實行了60年的以藥補醫機制已然退出歷史舞臺。在“進”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如何“穩”住改革成果,從根本上建立起公立醫院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和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核心和關鍵。
隨著醫聯體建設系列文件的逐步落地,三級公立醫院基本都已啟動了相關建設工作。今年,每個城市都至少要建成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在這項工作取得顯著“進”步的情況下,如何完善醫聯體內部管理措施和考核機制,如何推動區域內醫療資源的有效共享,怎樣鼓勵對縱向合作的醫聯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方式,進而通過設置不同報銷比例等措施推進分級診療?這些深層次問題都需要我們從方便百姓的角度謀劃改革,真正引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落實功能定位,扎扎實實地推動分級診療“穩”步向前。
此外,隨著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醫改舉措的連環推“進”,高值醫用耗材、重點監控營養性和輔助性藥品的使用得到了越來越嚴格的監控,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然而,基本醫保基金見底、醫院年終推諉病人的傳聞也隨之發酵。接下來,如何合理控費、怎樣控制不合理費用增長,均需要改革實踐者不搞“一刀切”,不搞突擊行動,而是對費用增長情況具體分析,把功夫下在平常,“穩”住百姓的錢袋子。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無論是戰略的大是大非,還是改革的細枝末節,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都需要我們避免“畢其功于一役”的浮躁心態,把握好“穩”和“進”的有機統一,用改革的思路和發展的辦法破除束縛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矛盾。已經實施的改革要狠抓落實、見到實效;已經落實的改革要鞏固成果、完善提高;正在進行的改革要緊抓不放,一抓到底;尚未啟動的改革要精心謀劃開局、做好部署。把雷厲風行與久久為功結合起來,推動深化醫改取得更大成效,為健康中國藍圖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