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與漁業》記者 方瓊玟/文圖
“我從事微生物研究已經31年了,起初師從中國著名微生物學家李季倫院士,從事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的研發及產業化開拓,現在投身飼用抗生素替代品開發及產業化。”美籍華人微生物專家何增國教授指出,過去,水產養殖業抗生素使用缺乏有效管理,不僅造成了環境中抗藥性病菌滋生,而且給水產品安全、人類健康帶來較大的隱患;未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將以可持續生態養殖模式為主導,飼用抗生素替代品安全、可靠、無污染,是大勢所趨。
《海洋與漁業》記者最近有幸拜訪何增國教授,何教授向記者分享了許多國際上前沿的微生物技術、水產微生態制劑研發成果、中國水產生態養殖解決方案等。
自1928年發現青霉素以來,抗生素拯救了數以千萬計的生命,為人類現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飼料添加抗生素在上世紀50年代逐步興起,推動了動物養殖業的飛速發展,但是隨著動物養殖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幾十年來飼用抗生素的種類及用量不斷增加或提高,超量使用已成為養殖業的普遍現象。持續多年的抗生素濫用終于導致了耐藥性細菌大面積暴發,多重抗藥性細菌頻頻出現。何增國指出,“超級細菌”已發展出對包括多黏菌素在內等多種抗生素的抗藥性,一旦泛濫,人類的生存都是問題,因為多黏菌素是人類對付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最后一道防線。
2012年,何增國回到中國,親眼目睹中國水產養殖業抗生素使用管理的困境:一些養殖戶對抗藥性細菌認識不足,病急亂投醫,濫用抗生素,造成水體中及水生動物體內抗生素殘留。如果繼續濫用下去,他擔心養殖環境中的抗藥性致病菌成為優勢菌群,最后演變為“超級細菌”,令水產業陷入“無藥可用”的境地。
2004~2007年,何增國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任研發專員期間,發現了一種功能性益生菌代謝產物抗菌肽Paenibacillin,成為該大學的六大發明之一。何增國介紹道,這是迄今為止細菌中唯一一個N端乙酰化抗菌肽,屬于羊毛硫抗菌肽,非常穩定,耐熱>120℃,是一種非常有希望替代抗生素,如抗革蘭氏陽性菌的生物活性物質。“這個含有羊毛硫氨酸的抗菌肽,活性與抗生素相當,當時我們用了核磁共振譜等很多方法,才把它的結構解析出來,已經申請了美國專利和歐洲專利。”何增國指出,抗菌肽是否能夠替代抗生素,取決于它的活性能否達到抗生素活性同類的水平,假如活性低于抗生素,那么這個抗菌肽就不能起到替代作用,當然不可能進行產業化生產。
2011年,何增國創辦了美國百奧安泰公司,開始了飼用抗生素替代的產業開拓。為了把在美國學到的產業化理念落地中國,他于2012年回國效力,在飼用微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任職。2016年,青島百奧安泰公司在山東院士智谷落地,研發團隊在何增國帶領下聚焦微生態plus(即第二代微生態制劑,產品含益生菌功能性代謝產物)產品的產業化,目前已開發出10多種產品。
“目前,國內上的生物飼料大多是微生態制劑,是細胞水平的,屬于一代產品,但是我們團隊已經進行到細胞+功能性代謝產物。”何增國告訴《海洋與漁業》記者,公司的微生態plus已實現規模化生產及銷售,其中一些產品在抵抗弧菌、防治南美白對蝦腸炎方面效果顯著,在廣東、福建多地廣泛應用。
“我們正在推廣‘萬罐計劃’,這是一種讓水產養殖戶由消費者變成生產者的嶄新的產業模式。”何增國告訴記者,公司近年研發了一套益生菌自動發酵罐,可以安置在養殖塘頭自動發酵生成新鮮的益生菌,如乳酸菌、EM菌和光合菌,新鮮的益生菌按時按量投放,在極少甚至完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養殖效果就非常理想。

發酐罐
何增國形象地向記者描述:生產益生菌,就像泡茶葉一樣,會培育出菌及代謝產物,菌的代謝產物就像茶水,是液狀的,不好賣也不好運輸,還容易變質,所以多數廠家在生產過程中通過管理系統收集菌體,而把代謝產物當成廢水排走,然后把菌烘干再去賣,這個過程投入很大,菌的存活度也難以保證,最重要的是寶貴的代謝產物也是非常有用的物質,這種做法就把它浪費了。所以只賣菌,屬于一代產品,是細胞水平的。假如將代謝產物和菌結合起來,那就是含有功能代謝產物的二代水平,但是這個運輸方面十分麻煩,因此我們利用菌株采集、分離、人工選育和繁殖擴增等科技手段,給養殖戶提供菌種及核心料,讓他們自主在養殖場用發酵罐生產,生產出來的就是二代產品。
“這樣一來,運輸成本全部省掉,生產模式、商業模式都變了,養殖戶由消費者變成生產者。”何增國說,更重要的是,這個“罐子”可以根據不同菌種及核心料,生產出各種優質益生菌。另外,每個養殖區域的情況不盡相同,公司會運用科技手段,分析不同養殖環境的微生物區系,然后定制式優選最佳工程菌種,最快15天菌種和益生菌發酵罐就能送到養殖戶所在地,生產出養殖戶定制的微生物制劑產品。
目前,百奧安泰已經研發出六、七種“萬罐計劃”自擴培發酵產品,已經覆蓋到中國10個省市。
在整個大地球生態圈里,有動物、植物,也有微生物,微生物的作用是轉害為用、轉廢為寶,是絕對不能缺少的生態圈核心要素。何增國介紹道,美國最近推出了國家級戰略計劃“國家微生物組計劃”,是專門針對地球大生態及人體微生態微生物所做的系統研究。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的健康是由胃腸道的微生物菌群即微生態決定的,人類體內99%的微生物是有益的,而近些年抗生素的泛濫,不僅使大生態圈微生物菌群失衡,也破壞了人體的微生態平衡,使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益生菌缺失,導致人類很多疾病的產生。
何增國說,二十一世紀是生物世紀,更是微生物世紀。中國的養殖規模世界第一,飼用抗生素使用也是世界第一,由此衍生的危機與挑戰可想而知。因此,開發飼用抗生素替代品意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