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娜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中醫醫院,甘肅臨澤734200
中風在臨床上又被稱為腦卒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及飲食結構的改善,從而導致我國中風患者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若不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理,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疾病常伴有語言、肢體及運動障礙,對患者康復十分不利[2]。在該文當中,對該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中風后遺癥患者展開研究,尋求適宜的護理方案,詳情請見正文描述,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治療中風后遺癥患者(共收集120例),將這120例中風后遺癥患者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對照組這2組,60例為1組。觀察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為38例、22例;年齡范圍上限值:86歲,下限值42歲,年齡平均值(64.23±1.23)歲。對照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為39例、21例;年齡范圍上限值:86歲,下限值43歲,年齡平均值(64.58±1.66)歲。對比2組中風后遺癥患者的各項資料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實施比對研究。
對照組。該組中風后遺癥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照料及基本的健康教育等。觀察組中風后遺癥患者采取中醫整體護理干預,具體措施:①飲食護理:由于中風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且加之患者機體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臟腑功能出現衰弱的現象,因此,為其制定一份營養的飲食方案尤為重要。中風患者需常時間臥床,從而導致其脾胃功能較弱,因此,在飲食方面應給予其高纖維、高蛋白、低脂、低糖、低鹽、易消化、清淡、易吸收等食物為主,禁食含油脂、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可采取少食多餐制度進行飲食[3]。同時根據患者病情情況進行中醫辨證飲食,對于肝火較旺者,叮囑其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咖啡、蒜、蔥等;對于陰虛者則給予其甘涼食物,如小米、墨魚、綠豆等;對于痰多者應禁食肥甘、生冷及油膩等生痰之物;對于頭暈目眩者可給予其黃瓜、黑木耳湯、紅棗及白菜等;對于長時間臥床者則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并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運動,防止便秘;對于口角歪斜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由健側進食,有利于下咽,防止殘留[4]。②情志護理:由于患者經治療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語、偏癱等后遺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且對于后遺癥較為嚴重者,無法進行自理,從而需長時間臥床[5]。而上述情況均為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的主要原因,其臨床表現為自暴自棄、悲傷哭泣、對生活失去信心、情緒低落、對治療失去信心等,因此,護理人員應充分開導患者,并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使其能夠消除不良情緒,提高生存質量。③中醫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應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進行打太極拳及散步等運動,并注意個人衛生,定期測量血壓,并堅持長期服藥。避風寒、適勞逸、暢情志、慎起居、調飲食。
觀察2組中風后遺癥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其中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質生活)。觀察2組中風后遺癥患者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2組中風后遺,并用t值檢驗,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風后遺癥患者軀體功能(96.36±1.02)分;社會功能(97.03±1.12)分;心理功能(97.31±1.32)分;物質生活(98.01±1.33)分,均優于對照組,2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對比2組中風后遺癥患者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1 對比2組中風后遺癥患者生活質量評分[(±s),分]
注:觀察組與對照組,P<0.05。
觀察組(n=60)對照組(n=60)組別96.36±1.02 75.32±1.32軀體功能97.03±1.12 74.25±1.32社會功能97.31±1.32 76.03±1.41 98.01±1.33 75.06±1.19心理功能物質生活
觀察組中風后遺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33%,優于對照組的各項指標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2組中風后遺癥患者護理滿意度
中風為臨床上十分常見的老年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伴有較多后遺癥,因此,做好中風患者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
在該次研究中,通過對中風后遺癥患者實施中醫整體護理干預,其中包括飲食護理、情志護理及中醫健康教育,以上護理措施均根據人體的需求不同實施全面、科學的護理干預,使患者能夠改善不良情緒,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6]。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指導患者根據臨床癥狀不同進行不同的飲食,使其能夠盡快恢復身體健康;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實施情志護理,使其能夠從悲觀的情緒中走出來,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及治療;通過對患者實施中醫健康教育,使其能夠充分了解自身疾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通過該次研究,觀察組中風后遺癥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2組數據存在高度(P<0.05)。觀察組中風后遺癥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33%,優于對照組的各項指標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中風后遺癥患者采取中醫整體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提高生存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1]宋秋云.中醫整體護理在中風后遺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6):86-87.
[2]余惠.中醫整體護理在中風后遺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45(19):121,129.
[3]王占榮.中風后遺癥患者的家庭康復方法[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17(6):517.
[4]張爾琚,王雨,施靜,等.淺談中風后遺癥的中醫整體護理[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3(12):73.
[5]佟曉霞,肖艷燦.護理干預在中風后遺癥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5,23(3):356-357.
[6]羅群帶,何詠群,陳麗萍,等.中醫整體護理中風急性期30例效果與證型的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4,30(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