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
主題解讀
規則是一種公平的制約,我們對規則要心存敬畏,自覺地遵守。但這并不意味著死板、固執、缺乏創新;相反,這是真誠、守信、富有涵養的表現。一個守規則的人是令人敬畏的人,一個守規則的民族是令人敬畏的民族。
范文誦讀
祖上有規矩
◎李丹崖
在合肥舉行的炒貨節上,一個姓鄭的小伙子脫穎而出,拔得頭籌。
這個鄭小伙炒的瓜子有一個特點,就是瓜子中沒有一粒癟的、壞的。均是囫圇個兒,且清潔晾曬得十分干凈。
鄭小伙說,他晾曬瓜子的時候一定在正午時分,每次只晾曬半小時。不暴曬,風沙天氣不曬,陰天不風干。他的信條是:讓每一粒瓜子以最俊的面容在食客們的口中綻放。
這種精益求精的瓜子制作工藝令人稱道,但是,產量一直不高。原因很簡單,就是費時,光是揀瓜子一項,100斤就要費時近10個小時。也就是說,是一粒一粒揀出來的。
有人問鄭小伙,何必這么仔細,一呼啦子搓就是了,現在的瓜子哪有多少癟的。
鄭小伙趕忙更正:不!不!不!我炒瓜子的手藝是爺爺教的,若是這么做,爺爺會用拐棍在夢里敲我,我睡不安生。
原來,是爺爺在夢里的拐棍支撐起了鄭小伙的事業啊!
看過一篇散文,文中記述了張中行去天津楊村買糕點的故事。張中行聽說有一家糕點非常聞名,就饒有興致地去買,不料,卻吃了個閉門羹,忙問門前的伙計,有糕點嗎?
伙計答,沒有。
張中行先生繼續問,為什么?
沒收上來好大米。伙計很坦然地說。
那普通米不也成嗎,總比歇業強啊?張中行很是迷惑。
伙計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規矩。
一句祖上有規矩,把張中行先生的迷惑變成了驚訝!為了確保糕點的質量,決不遷就,決不敷衍塞責,這是大規矩,這是大孝道!
試想,假如這家糕點店以普通米做糕點,也許一次兩次食客們吃不出了,難免時間長了,自己給自己的“規矩”放了假,長此以往,砸了祖上傳下來的飯碗,祖上無光,生計受累啊!
不管是鄭小伙爺爺的拐棍,還是糕點店伙計的“祖上有規矩”,都讓我們看到了穿越時空,一把大手在為他的后人遮風擋雨。
斯人已去,斯馨永存。那些來自祖上的規矩,它們是前輩先賢鋪設給后人的鐵軌,讓后輩們沿著這個方向奔跑下去就好了!
祖上的規矩是最好的傳家寶。
祖上的規矩是最可靠的法則。
祖上的規矩是最值得信賴的箴言。
(選自《遼寧青年》,有刪改)
佳作亮相
一份自律的答卷
◎吳 昊
猶記得那天在期末考考場,頭頂的電風扇嚶嚶嗡嗡地亂轉著,將原本昏暗的燈光切得如游絲般在空中浮動,我的筆尖略帶顫抖地點在試卷上,氤氳成一團放射狀的墨跡,亦如我內心的焦慮與不安緩緩蔓延……
數學考試的題目的難度讓我陡然一驚。隨著時間的推移,題目難度逐漸增大,我猶如在煙云繚繞的回環走廊兜兜轉轉,好容易走出一片開朗天地,低頭卻驚覺腳下是萬丈陡崖……是的,陡崖,那道壓軸題倨傲而輕蔑地斜眼看著我,我在與它的對視中一陣心虛,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著,我額上的汗一點一滴滑落——那個公式怎么表達?我搜盡枯腸,那公式卻似我的汗水蒸發得無影無蹤。
教室里只剩筆尖輕觸紙張的細膩聲音,在空氣中沉沉浮浮。眼見著一頁草稿寫滿,我伸手去取桌角上的草稿本,觸到草稿本的瞬間,我卻如觸電般縮回手,那個公式!記得老師講關于公式的課時,我沒帶筆記本,便順手將公式抄在了草稿本上。而現在,那個公式正酣然沉睡在重重的草稿紙下!我心中一陣糾結,只要我將手伸向草稿本,這個題一定會輕易完成。我的心臟在胸腔內狂跳,我的呼吸因興奮抑或是罪惡感而紊亂——看一眼吧,你能得到十分,可那薄如蟬翼的幾頁紙卻似有千鈞之重,讓我無力翻動。“這樣有意思嗎?靠作弊得來的分數騙得了別人,可騙不了自己!”一個聲音突破我心靈的硬核,并從那一點上層層擴張,成與敗就在一念之間。
陽光灑進了教室里,耀眼地刺痛我的眼——我應該作弊嗎?這樣得來的成績值得驕傲嗎?老師和父母的叮嚀又在我耳邊響起。紅榜起伏跌宕的排名在我眼前耀武揚威,將我的自尊一層層剝落。我伸出手——將草稿紙放回遙遠的桌角。是一種堅定飽滿的力量支持我這樣做的——考試就是為了讓自己找到不足,只要我能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努力,成功一定就在不遠的將來。要知道,分數的下滑尚且可以挽救,誠信的丟失卻無藥可救。
鈴聲響了,我將卷子交到老師手上,望著那一片空白,心里卻充實而飽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心中有只蝴蝶在上下翻飛,那翅上的點點璀璨,是它突破自律之繭的汗水。我雖沒有為此次考試交上一張完美的答卷,卻為人生的考試交了一份圓滿的答卷!
(浙江紹興市中學)
對比評析
讀與悟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道理誰都明白,可有人在利益面前,就忘了“規矩”,結果,一個個“名牌”不見了,一個個“老字號”倒閉了。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告訴我們從小做起,從小處入手,從現在做起。沒有圓規和直尺,就無法畫出方形圓形。正是因為有模型的約束,線段才不會偏離預想的軌道,才能繪出美好的形象。只有人人遵守,學會自我約束,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祖上有規矩》一文中,作者抓住生活中的這一現象,講述了不破壞“祖上規矩”的兩件事,再一次提醒我們:破壞規矩,最終吃虧的是自己。作者在文章結尾把規矩視為“傳家寶”、“法則”和“箴言”,可謂警鐘貫耳!
《一份自律的答卷》選取了“考試作弊”這個同學們常見的素材,講述了小作者在考場上對是否作弊產生的一系列心理的變化過程:剛開考由于題目難度不斷增加,心情變得煩躁不安;接著發現曾經記錄公式的草稿紙,心中猛然想到作弊;而后重點描述“我”心中的矛盾,并最終戰勝自身;結尾深化主旨,表現我因正確的選擇而為人生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讀與寫
《祖上有規矩》開篇講述了鄭州小伙子的炒貨獲得大家喜愛的原因,引出對“規矩”這一主題的論述,接著用張中行買糕點的故事進一步闡述“規矩”的重要意義,結尾用三個相似的句子點出本文的寫作主旨。全文結構清晰,論證嚴密,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文。
《一份自律的答卷》開篇運用環境描寫,表現人物心情,很好地引出了故事;中間部分運用恰當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形象,尤其是對人物心理的描寫更加細膩,中間穿插環境描寫,很好地映襯了人物的心情變化,從而揭示了作文的主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