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華 常建黨
近年來,重大、新型、疑難復雜案件層出不窮,部分基層檢察院受案量持續(xù)大幅增長,然而檢察院隊伍人數(shù)總體并沒有明顯增加,入額后檢察官承擔著更加繁重的辦案任務,案多人少的矛盾一直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根據(jù)員額制改革后的辦案實際,提出如下解決對策:
第一,完善員額制改革政策,適當增加基層院員額比例。作為此輪司法改革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檢察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內容是,根據(jù)檢察院工作性質、崗位特點等,將檢察院干部隊伍分為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司法 行政人員三大類,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制,確保將不低于85%的司法人力資源直接投入到辦案一線。
第二,完善職務序列改革政策,提高一線辦案人員工資待遇。法官檢察官職務序列改革的目標,是建立有別于其他公務員的晉升制度,實行按期晉升、擇優(yōu)選升,從源頭解決一線辦案人員職級低、發(fā)展空間有限、職業(yè)尊榮感不強等問題。另外,員額法官檢察官、司法輔助人員工資收入分別高于當?shù)仄渌珓諉T一定比例,司法行政人員工資收入在實際操作中按司法輔助人員的政策辦理。
第三,堅持問責和免責相結合,完善司法責任追究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司法責任追究制度,是確保辦案質量、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選擇。根據(jù)司法職業(yè)特點,對辦案中存在的瑕疵,如果不影響案件結論正確性的,不宜追究司法責任。由于司法是衡平和裁斷的藝術,因對法律的理解或對案件事實的判斷不一致造成錯案的,也不宜輕易追究司法責任。各級政法機關要加強政策解讀、宣傳引導,讓廣大司法人員全面、正確理解這些政策,防止影響辦案積極性。
第四,推進繁簡分流,努力在更高層次上實現(xiàn)司法公正和效率相統(tǒng)一。解決案多人少問題,不能簡單寄希望于通過增加編制、人員來解決,而是要通過改革,從制度機制上研究采取措施。對案件實行繁簡分流,是許多國家應對“訴訟爆炸”、兼顧公正效率的共同選擇。我們要根據(jù)案件難易、標的額大小、刑罰輕重、認罪與否等情況,推進繁簡分流,完善小額程序、速裁程序、簡易程序、普通程序相配套的多層次訴訟制度體系,努力實現(xiàn)訴訟程序多樣化、精細化。
第五,推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一步提高刑事訴訟效率。從一些國家實踐看,實行辯訴交易制度,是刑事案件數(shù)量劇增、證據(jù)標準更嚴背景下提高刑事訴訟效率的重要途徑。我國未建立辯訴交易制度,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舉措,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仁愛理念和現(xiàn)代司法的寬容精神,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修復社會關系。
第六,積極穩(wěn)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努力實現(xiàn)懲治犯罪和保障人權相統(tǒng)一。以審判為中心,是審判程序的最終裁判功能決定的,是實現(xiàn)程序正義、防范冤假錯案的關鍵舉措。推進這項改革,不是要改變公檢法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訴訟格局,而是要按照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要求,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證據(jù)規(guī)則體系,促使偵查、起訴階段的辦案標準符合法定定案標準,確保偵查、起訴、審判的案件事實證據(jù)經(jīng)得起法律檢驗。
第七,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引導更多糾紛以非訴方式解決。要善于統(tǒng)籌各方資源,完善訴調對接機制,構建和解、調解、仲裁、公證、行政裁決、行政復議和訴訟有機銜接、相互協(xié)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高效便捷的糾紛解決方式。拓寬社會力量參與糾紛解決的制度化渠道,更多地吸收律師參與信訪、調解等工作,吸收專家參與技術性領域糾紛解決工作。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構建開放靈活、高效便民的矛盾糾紛在線調解、協(xié)商機制,推動矛盾糾紛網(wǎng)上解決。endprint